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农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冬的问题。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问题才会有根本出路;才能簪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必先提高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必先提高农民的自身整体素质;提高农民自身整体素质,必先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即:加强农民的认知能力。因为农民看到的是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对农民来说,只有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才会有腰包的膨胀.才会有整体素质的向上。  相似文献   

3.
论才能的内涵、开发及培养莱普特·格瑞德查尔著,王岫春译一、以“才能理论”为基础发展教育的设想才能是什么?才能是创造力;才能人皆有之,但勤奋可以弥补才能;有高度才能的人仅占人口的2%,对他们无需特别的帮助,凭他们自己的才能和勤奋总会有所成就;对极少数天...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全国人民中基数最大的群体,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才能不断上升,农民才会安居乐业,农村才会安定团结,农业才会兴旺发达。指出了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根据具体的问题作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声明     
《油气储运》2007,(12):52-52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6.
谢福鑫是一位普通的基层农村干部,高级农艺师。40多年来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铸就了他勤奋上进,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优良品质。他始终保持着勤劳、朴实,任劳任怨为民务实的平民本色,心里装的只是农业、农村、农民。为果农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名字响彻闽北大地。  相似文献   

7.
杨泗乡位于皖南的水阳江畔。这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善良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一起官告民的承包纠纷案,这起官司在深切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大大加速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如今,党的富民政策已使这儿的农民过上了文明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而要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并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切实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生产发展,使农民生活富裕;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有利于促进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9.
“我从农村走出,深知农民的不易,能以绵薄之力为八亿农民办实事、谋福祉,是我永恒的追求,我将义无反顾,责无旁贷”,这是茅台家谱酒河南总代理、河南省优秀“三农”人物获得者陈宪元的获奖感言。这朴实、坚定的话语,让人为之动容。日前,记者怀着敬佩之心,访问了这位思想前卫而乐观向上,善良睿智且温文尔雅的豫司集团金元商贸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10.
何展 《甘肃农业》2006,(9):16-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的问题,人的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科技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关乎广大农民的收入增加,更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李生贵从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懂得技术才能实现增收致富,只有带动更多的人调整结构,才能形成一个产业,也才能将客商急切要求的产地市场建立起来,也才能实现更多人的致富。本文主要讲述现代农业需要更多的"李生贵"才促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才能使更多人致富。  相似文献   

12.
我们村现有215户,800多口人。83公顷耕地。200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0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我最深的体会是: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技术;只有积极开发、利用农业新技术,才能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亿万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现在的关键是各级领导者能不能准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正确了,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才会有科学的举措,新农村建设才有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农机化的小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现代化。在新时期,农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农机工作者只有顺应形势,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工作才会有新的起色。所谓新思路是要求我们在工作发展理念上体现在“四个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营造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新优势;开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创造农民的新生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合村并居自实施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从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宏观角度看,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有推进合村并居的诉求;从村庄个体的微观角度看,只有少部分村庄满足推进合村并居的条件,大多数村庄不宜推进合村并居是当前的现状。发展县域经济是合村并居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有保障农民才会“争着来”“住得久”。学习借鉴地方合村并居的可取之处,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有针对性、有农村特色的方案,在适宜的乡村适度地开展合村并居才能促进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祖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父母这一代才开始在城镇生活,而我的祖母、外祖母至今还生活在农村,我对农村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每年下乡串门,上山挖菜、下河捉鱼的活动也让我流连忘返;农村人的淳朴善良更是给了我耳濡目染的熏陶——做人就要朴实善良。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业生态学,希望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资》2021,(5):6-7
怀揣赤子心,甘为孺子牛。只有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和服务观;只有不断增强"为农服务"的针对性,才能不断助力农民实现持续增产增收。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各级综合服务商便是农资行业的孺子牛,"十四五"开局之年,他们承担着服务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任务,充分发挥孺子牛精神,势将为农服务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凝聚新农村建设的源动力上下功夫,只有不断坚持城乡统筹,拓展新农村建设新思路;提升农民素质,构建人力资源新优势;深化农村改革,打造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新型组织,增强和谐发展新活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提高。但目前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存在着农民民主、法制观念不强;理想信念淡化、个别地区农民道德失范,精神空虚等问题。并对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制度保障。只有搞好农村的精神文明,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