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宁县世行二期工程总体设计立地类型划分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世行二期工程进行可行性确定的造林树种、材种、培育目标,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定量的方法建立项目区立地分类和评价系统模型,立地分类系统为6级,前三级与三国接轨,后三级是划分小班的主要依据;立地评价系统分为5大步骤控制立地类型划分的质量。根据造林树种、立地类型编拟造林类型表, “因树选地”确定项目区的规模。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建立了芦花冲生态经济沟立地分类和立地评价系统。立地分类系统为6级,立地类型划分7个,并根据世行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造林树种、林种、培育目标,编制造林类型表,为湖北多功能防护林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风沙区立地类型划分与抗逆树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地类型划分与抗逆树种选择是半干旱风沙区适地适树造林的技术关键。通过对山西省森林立地类型系统的分类,区划出半干旱风沙区的土石山、黄土丘陵、盆地河滩3种立地类型小区,从中划分出9种立地类型亚区和20种立地类型,并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的特征、指示植物种类和近60 a来人工造林树种的生态适应性,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抗逆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第二期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地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海拔800~1600米的低中山地带,为此采用了多因子综合方法对我省中低山造林地进行了立地分类和评价。针对杉木、柳杉、马尾松等三个主要树种应用多元线性模型筛选确定了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海拔、土层厚度)和辅助因子(坡形、坡度),建立了数量化立地指数模型。木着科学和实用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地貌、气候和植被分布的特点,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川省速生丰产林的三级立地分类系统: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以地域分异为主要依据划分立地类型区,反映树种适生性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格局;划分立地类型组的因子是海拔,反映在同一水平地带树种的适生性和生产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差鼻;在立地类型这个基础的层次,根据土层厚度并结合坡度等局部地形因子划分出各个类型。该分类系统为指导以县为单位的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立地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旱季土壤含水率评价立地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旱季土壤含水率常降至5%以下。通过旱季调查不同地形、土壤的含水率来预测不同立地的含水量,对立地进行分类和评价。同时,根据造林试验中所筛选出树种的生态特性及各项造林技术对旱季土壤水分的不同要求,提出立地类型相对应的树种及技术措施,经数量化分析,编制出“造林立地类型及适生树种表”。  相似文献   

6.
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树种选择和立地类型研究这两个造林的必备条件,综述了单一树种、同类树种、多类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树木生长表现出的差异性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确定不同立地类型适宜的造林树种,为选择造林树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新县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选取土层厚度、母岩类型、腐殖质层厚度、土壤类型等对林木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因子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导分类因子并划分出18个立地类型。首先将县域林地划分为I、Ⅱ、Ⅲ、Ⅳ、Ⅴ五个质量等级,运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研究建立了县域主要树种多因素数量化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对各个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的生产力进行评价,为今后林地小班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秃杉立地定量评价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南滇西秃杉中心产区调查的117块人工林样地资料,对立地分类评价系统方法、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根据主导环境因子的综合规律,由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采用数理化理论I筛选主导因子,系统聚类定量划分立地类型,评价立地质量。提出秃杉立地分类为5级,立地评价系统方法为5大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总体设计质量,为科学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桉树生长的主导因素,确定立地分类系统,划分立地类型,评价生产力。根据桉树立地条件分析结果,提出了以海拔、局部地形、土壤因素为主的三级分类系统。本分类系统按海拔划分出2个类型区,以坡位划出6个类型组,以土壤温度、成土母质和腐殖质层厚度划分出26个主要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介绍吕梁山东侧黄土丘陵立地亚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对该立地亚区提出了生态治理思路,划分了2个立地类型,并为其选择了40余种造林树种,确定了50个造林模式,最后举例对造林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1.
维都林场立地类型划分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貌,母岩,坡位,土层厚度和土类做为划分维都林场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共划分11个立地类型。采用0-1评分法进行单因子等级的评价和立地类型因子权重的确定,并以二者的打分值对立地类型因子进行综合评价,为该林场的主要树种各选择出4个最为适宜的立地类型,实现了对林场的立地类型进行树种适生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人工中、幼龄林的立地分类应把立地型和栽培型二者结合考虑。于此,对新江实验林场的樟子松、兴安落叶松、小黑杨的人工林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把定量因子、定性因子数量化,回归筛选出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用它们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各树种的立地条件各划分了四个立地类型。并进行了评价,最后给出各立地类型各树种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南滇西秃杉中心产区调查的117块人工林样地资料,对立地分类评价系统方法、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根据主导环境因子的综合规律,由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采用数理化理论Ⅰ筛选主导因子,系统聚类定量划分立地类型,评价立地质量。提出秃杉立地分类为5级,立地评价系统方法为5大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总体设计质量,为科学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适宜的立地分类和适合的栽培经营技术是造林成功的关键,文章经过对赤峰市德援项目区实地考察对赤峰成功治沙造林模式的研究,按照地域分异、科学性和生产实用性等原则,将项目区划分了14个立地类型,配置25个造林模式,并提出主要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宜林地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基岩海岸地区树种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大地貌(不同类型的基岩海岸)、坡位、土层厚度和石砾含量为树种生长的主导因子。极据这些立地主导因子,将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宜林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区、9个立地类型组、30个立地类型。为适地适树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地貌、母岩、坡位、土层厚度和土类做为划分维都林场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共划分11个立地类型。采用0~1评分法进行单因子等级的评价和立地类型因子权重的确定,并以二者的打分值对立地类型因子进行综合评价,为该林场的主要树种(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尾叶桉、柑果、玉桂)各选译出了4个最为适宜的立地类型,实现了对林场的立地类型进行树种适生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在对密山市立地因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以影响林木生长的坡度、坡位、土壤种类和黑土层厚度等四个主导因子,将适宜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宜林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9个立地类型,并确定了每个立地类型适宜营造的树种。使“地”与“树”相互统一,真正达到适地适树,速生、丰产、优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四川立地分区及适生树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划分立地区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海拔、土壤、植物、气候等因子,参照有关资料,划分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和立地类型组,并提出适生树种,为各地进行退耕还林地的造林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划分造林地立地类型,是评价立地质量和造林设计的基础。林业部颁发的《速生丰产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工作方法》(修改稿)中规定:在造林总体设计范围内,通过线路调查,根据地形、土壤、植被因子,以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但是,对于新引进的、造林历史比较短的、或尚未大面积推广的速生树种,缺乏或  相似文献   

20.
大庆市森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大庆典型林分和宜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合环境因子调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立地的主导因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大庆市森林立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和15个立地类型,同时结合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各个立地类型进行了综合生产力等级评价,为指导全市今后造林绿化选择适宜树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