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d溶液培养大豆幼苗14天,研究了Cd在大豆幼苗叶片中的累积、亚细胞分配与定位及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具有刺激效应,但高浓度的Cd胁迫能抑制其生长;叶中Cd随着溶液中Cd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高浓度Cd胁迫下,绝大部分Cd束缚在细胞壁和可溶性成分中,少部分储存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在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和液泡中可以观察到黑色Cd颗粒沉淀;细胞间隙扩大,亚细胞结构受损尤其是叶绿体;细胞壁是叶细胞保护内部细胞器的第一屏障,细胞壁和细胞可溶性成分是储存Cd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d溶液培养大豆幼苗14天,研究了 Cd在大豆幼苗叶片中的累积、亚细胞分配与定位及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低浓度的 Cd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具有刺激效应,但高浓度的Cd胁迫能抑制其生长;叶中 Cd随着溶液中Cd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高浓度 Cd胁迫下,绝大部分 Cd束缚在细胞壁和可溶性成分中,少部分储存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在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和液泡中可以观察到黑色 Cd颗粒沉淀;细胞间隙扩大,亚细胞结构受损尤其是叶绿体;细胞壁是叶细胞保护内部细胞器的第一屏障,细胞壁和细胞可溶性成分是储存 Cd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重金属Cd2+、Hg2+和Pb2+对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的毒性效应。在3种重金属离子作用下,膨胀肾形虫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对膨胀肾形虫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Hg2+、Pb2+、Cd2+。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的不同配比下,联合作用类型和强度有一定的差异。Cd2+-Pb2+在浓度比1∶1和毒性比1∶1时均为拮抗作用;Pb2+-Hg2+在浓度比1∶1时为协调作用,毒性比1∶1时先表现为拮抗作用后表现为协同作用;Hg2+-Cd2+在浓度比1∶1时为协同作用,毒性比1∶1时为拮抗作用;Cd2+-Pb2+-Hg2+在浓度比1∶1∶1时均为协同作用,毒性比1∶1∶1时由拮抗作用逐渐转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感染甘蔗黄叶病毒后甘蔗叶组织超微结构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对感染甘蔗黄叶病毒蔗叶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表明,韧皮部伴胞及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及细胞核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线粒体形态异常,有的肿大、内嵴模糊,严重者内嵴消失,空泡化,仅剩未被消解的残骸;叶绿体被膜破裂,严重者被膜完全消解,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片层消失,基质外流.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被膜和基质片层也遭到破坏,淀粉粒增多、膨大;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局部核膜破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的机制,试验以日本甜玉米为材料,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硝酸铅溶液处理后玉米叶片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Pb~(2+)污染使玉米细胞核变形,核仁解体;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紊乱以及消失,类囊体肿胀,部分叶绿体外膜解体;线粒体嵴消失,空泡化,外膜消失;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可见到许多沉积的深色颗粒。由于Pb~(2+)破坏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结构基础,进而对植物造成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金属Zn2+、Cd2+对田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田菁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Zn2+、Cd2+对田菁幼苗生理上的毒害。[结果]Zn2+、Cd2+对田菁幼苗毒害作用显著。随着Zn2+、Cd2+胁迫浓度的增高,田菁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SOD与P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Zn2+、Cd2+对田菁幼苗的毒害作用强度不同,Cd2+表现出更强的毒害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海滨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水体环境监测中废水排放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在单离子急性毒性试验中,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毒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32mg/L,而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96mg/L。当Cu2+和Cd2+共存时,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24mg/L,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19mg/L,2种金属离子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废水排放中,不但要考虑单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而且要重视2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42-4543,4575
[目的]研究重金属Hg2+和Cd2+对活性污泥系统处理能力的复合影响。[方法]以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池中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材料,使用人工配制废水,加入不同浓度的Hg2++Cd2+曝气培养20 h后,每隔5 h对出水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重金属Hg2+和Cd2+的复合影响表现在MLSS和COD去除率的下降。随着试验组重金属浓度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Hg2++Cd2+各试验组出水的COD和MLSS等均有显著影响。[结论]Hg2+和Cd2+这两种重金属降低活性污泥的活性及其污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ERM真菌在干旱胁迫时对桃叶杜鹃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在温室大棚内,采用盆栽控水法对分别接种两种ERM真菌(TY29、TY35)的桃叶杜鹃1年生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以不接种真菌的为对照,在透射电镜下观测不同水分处理下接菌苗与对照苗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处理桃叶杜鹃幼苗的叶肉细胞结构相同,细胞完整。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各处理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都逐渐增大,但在相同水分胁迫下,接种ERM菌根真菌的桃叶杜鹃幼苗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完整程度要高于对照,细胞器受损害程度更小,具有较好的抗旱能力,其中接种TY35对桃叶杜鹃叶肉细胞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黄瓜发育早期叶片亚显微结构对不同浓度(0、6、10、20、40mg·kg-1)DEHP胁迫的响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DEHP胁迫对黄瓜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损伤,随着DEHP处理浓度的增大,液泡逐渐膨大,细胞的膜结构消失。当DEHP达到10mg·kg-1时,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线粒体呈空泡状;同时叶绿体类囊体膨胀,直至破裂,叶绿体被膜受到破坏,叶绿体中淀粉粒明显膨大、增多;当DEHP达到20mg·kg-1时,细胞核核仁解体,染色质凝聚,核膜断裂。与亚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黄瓜叶片中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氢(H2O2)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表明DEHP胁迫通过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破坏黄瓜叶片正常的亚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1.
铅、镉及其复合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Pb)、镉(Cd)单一及其复合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镉单一及复合胁迫浓度的升高,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明显下降,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大,根系活力受到抑制,但低浓度铅对根系活力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铅、镉复合胁迫对大豆幼苗的毒害作用高于单一胁迫,镉胁迫的毒害作用强于铅的胁迫。  相似文献   

12.
Cd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郑州9023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2+胁迫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AS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hla、Chlb、总Chl含量呈下降趋势,而O2-含量、MDA含量、PPO活性、POD活性、还原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对POD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析表明,Cd2+诱导小麦幼苗中POD同工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Hg2+对细叶蜈蚣草的毒害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对细叶蜈蚣草(Egeria najas)叶绿素(Ch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氢酶(CAT)的分子毒理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Hg^2 可以抑制细叶蜈蚣草CAT和SOD的酶活性,从而破坏其抗氧化防御系统,Hg^2 对细叶蜈蚣草生化毒理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建议可以用细叶蜈蚣草的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Hg2+胁迫下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梯度浓度的Hg2 处理下,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和Hg2 浓度为0.10 mg.L-1试验组在Hg2 处理的96 h内,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0.50 mg.L-1和1.00 mg.L-1试验组在48 h内,细叶蜈蚣草对水体中总磷去除率一直上升,但96 h后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Hg2 浓度大于1.50 mg.L-1的试验组中细叶蜈蚣草对水体中总磷去除率一直下降。同时,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率的均值与Hg2 浓度亦均呈曲线关系,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速率的均值与Hg2 浓度均呈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P矩阵模型预测饮用水中Cd2+浓度量增的可行性,在pH9.0的NH4Cl-NH3.H2O缓冲体系下,Zn2+,Cu2+,Cd2+与0.01%的显色剂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2-((Bromo-2-pyridyl)-azo)-5-diethyl-aminophenol,5-Br-PADAP)发生显色反应,在波长400~700nm用P矩阵化学计量法测量饮用水中Cu2+、Zn2+、Cd2+的含量,在不进行化学分离的情况下用光谱方法对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进行校正,结果表明,Cu2+回收率接近100%;当Cu2+和Zn2+浓度很小时,Cd2+回收率为95.8%~104.0%,表明运用P矩阵化学计量法可以对饮用水中Cd2+的量增变化情况准确而快速地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6.
随土壤Hg^2 浓度的升高,夏谷幼苗死亡率提高,单株绿叶面积极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植株生长发育迟缓,Hg^2 对夏谷幼苗危害严重,随植株生长发育,其危害程度逐渐减弱,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9%,投加Hg^2 浓度达15ppm时,夏谷单株产量才明显下降,土壤Hg^2 浓度和有机质含量对夏谷千粒重影响不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明显减弱Hg^2 的危害,即有机质对Hg^2 的危害具有一定的解毒效应。  相似文献   

17.
模拟水体镉污染对水稻幼苗某些酶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0、0.1、1.0、101、00 mg/L)的Cd2+溶液模拟水体镉污染,研究Cd2+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间两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物质代谢的3种酶活性受Cd2+抑制,且随Cd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降低的幅度是:淀粉酶(AMY)10.44%~57.14%,脱氢酶(DHG)11.93%~53.39%,硝酸还原酶(NR)14.65%~54.06%。与此相反,Cd2+对抗氧化酶类活性却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32.84%~133.6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31.28%~133.66%,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33.22%~120.62%。抗氧化酶类消除了活性氧的氧化作用,从而避免或减轻了活性氧对细胞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钒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及与镍·镉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钒对水生生物毒性强弱,为制定含钒废水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了V(Ⅴ)和Ni2+、Cd2+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结果]V(Ⅴ)、Ni2+和Cd2+对日本青鳉的96 hLC50分别为2.73、6.02和0.22 mg/L;3种重金属毒性强度依次为Cd2+〉V(Ⅴ)〉Ni2+。[结论]Cd对日本青鳉是高毒物质,V和Ni是中毒物质,可见V与Cd和Ni一样应属于第1类污染物,建议参照Cd和Ni排放标准,将废水中V的排放浓度定为0.1~1.0 mg/L。  相似文献   

19.
对大豆花叶病毒不同抗性类型品种的细胞超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质量抗性、数量抗性以及感病 3类品种接种大豆花叶病毒 (SMV) 后的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 在未感染的对照品种南农 1138 2以及接种Sa株系的质量抗性品种科丰一号的细胞中没有病毒粒体和病毒内含体, 细胞超微结构正常。在接种Sa株系后的感病品种南农 1138 2的叶肉细胞中出现大量成簇的线状病毒粒子聚集体和柱状内含体, 柱状内含体横切面呈风轮状, 许多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膜降解、异染色质边聚、核仁融解、叶绿体被膜破碎甚至瓦解消失、基质及基粒片层解体或肿胀扭曲。数量抗性品种接种Sa株系后, 个别细胞中发现线状病毒粒子和风轮状内含体, 少数叶绿体的片层结构肿胀扭曲, 细胞核、线粒体的被膜以及形状和结构轻度受损。上述结果表明, 数量抗性品种的受害程度明显小于感病品种, SMV引起的超微病变特征在 3类抗性品种间是显著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