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进入城市劳务市场,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以及水稻直播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播水稻栽培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衍生出多种直播栽培模式。根据耕播时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可分为水直播、旱直播;根据耕作方式可分为翻耕直播、免(少)耕直播;根据除草剂使用类型可分为洁田(专用)模式、普通(非专用)模式。实践表明,直播水稻不管哪种模式,都必须做到选良种、保全苗、控草害、防倒伏,才能达到费省效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里下河地区稻田播种小麦模式随着耕作制度变革而不断创新,特别是因前作水稻中粳、迟熟中粳高产品种的应用及一定面积的直播稻存在,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用传统耕翻方法播种小麦很难做到适期播种。近年来里下河地区根据茬口和土壤质地条件特点,探索和应用了新的高产高效播种小麦模式和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条播、稻板茬免(少)耕撒播、稻板茬免耕直播及稻田套播],通过示范区推广和农民科学应用,并辐射到周边地区,使里下河地区小麦生产取得了高产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麦茬水稻半旱式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面积水稻栽培仍以育苗移(抛)栽为主,两熟区水稻茬后直播栽培技术,采取免(少)耕旱种湿管和专用物质谷草败、粒粒饱进行调控,其立针现青后生长迅猛,有效分蘖期大幅缩短,而有效穗显著增加,结实率明显提高.水稻茬后直播栽培比育苗移(抛)栽更易实现节水、减污、省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少)耕抛秧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晶,它是一项具有省工、省力、节约耕耙用工成本、争取有效季节获得高产的全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近年来,我们通过认真抓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到目前为止对如何夺取水稻免耕高产技术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农民朋友对搞水稻免(少)耕抛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市稻田免耕抛秧面积日益扩大。2004年在2003年不足1万亩的基础上有望达到4.2万亩。早稻免抛田产量通过实测大多达400kg以上,与一般常规抛秧产量接近,少数还略有增加。要使水稻免(少)耕抛秧技术获得成功,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刊 《农技服务》2005,(2):50-52
<正>(一)主要技术内容水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是通过机械将田块进行耕翻、平整,以利于水稻机械化播种和插秧的作业技术。不管是直播还是移栽,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其发展趋势和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少(免)耕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应用和发展;(2)以旋耕为主简化耕整工艺正逐步替代干耕晒垡-耙地-平整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的耕作工艺;(3)组合式耕作栽培机械化技术由于生产效  相似文献   

6.
衢州地区油菜—水稻双季轻简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和水稻是衢州市的主要农作物,传统栽培方式是育苗移栽,不仅用工量大、成本高,而且破坏土壤耕作层。通过几年的生产试验和大田种植,免(翻)耕直播模式高产条件是多穗,然后在多穗的基础上攻大穗,实现更高产。油菜—水稻双季免(翻)耕直播的生产模式只要选择合适的品种、适当的密度,合理的水浆管理等措施,就能够实现产量不减、省工节本、效益大增。  相似文献   

7.
介绍赣榆县小麦免(少)耕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当地实施免(少)耕栽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小麦免(少)耕栽培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许宝璋 《农技服务》2007,24(10):9-9
从苗床选择、肥水运筹、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9.
旱直播水稻是稻、麦两熟机械化栽培的技术途径之一,南通市1986年示范种植了3680亩,平均亩产460公斤,显示了一定的可行性和增产潜力。南通市的单季稻前茬多为早熟或中熟小麦,由于成熟期不同以及冬、春的温、光条件不同,小麦收割后免(少)耕直播水稻的日期在年际间常有4~6天的差异;如在夏收期间遇有连阴雨,也可能延误旱直播水稻的适宜播期。针对此问题,1986年对旱直播水稻进行不同播期与播量的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探索小麦茬早直播水稻的播期和播量两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找出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即在推迟播种的情况下,相应增加播量是否能抵消迟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峡江县通过开展早稻免(少)耕不同抛栽密度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稻免(少)耕抛秧密度要因地制宜、因品种而宜、因耕作田块、种植水平而宜,才能提高水稻免(少)耕抛秧单产水平。一般每667m2抛55盘为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了稳定农业生产,使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必须采用简化、省力、省工、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因此,从1986年开始,我们在湾头乡田庄村进行了机械少(免)耕旱直播稻的大面积试验。供试土壤为沙壤土,地力中等,品种为盐粳2号、盐粳3号和苏协粳。在三麦收割后,立即把有机肥和化肥匀施于表面,然后用2BGZ—5型耕整播种机进行播种。由于2BGZ—5型耕整播种机能进行精细浅旋耕(并全层混和基肥)、碎土、平整、开行、播种、覆土和镇压,因此水稻旱直播的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大力推广轻型栽培技术,我镇每年都有几千亩地实行免(少)耕,该技术既可解决烂耕烂种的问题,节约能源,又可省工,确实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因连续多年实行这一技术,弊病凸显,在生产上应予重视。1免(少)耕的弊病1.1杂草成灾因免(少)耕田间的杂草种子不被掩埋,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稻茬浅旋耕和棉茬浅锄为主要形式的小麦少(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少(免)耕小麦根系分布较浅,加上施肥水平的提高,中后期倒伏与高产的矛盾比较突出,对小麦的稳产影响较大。 为了解决少(免)耕小麦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我们进行了小麦施用多效唑的试验,以探索防倒技术措施,完善少(免)耕小麦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油菜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品种引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少(免)耕直播等技术环节在内的油菜高效生产集成技术容易获得高产,可作为类似云南隆阳区生态气候油菜高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稻茬免(少)耕麦自1982年在我省推广以来,发展很快。1983年秋播,全省稻茬免(少)耕麦由上年的75万亩增加到,324万亩,1984年又扩大到951万亩,1985年秋播免(少)耕麦种植面积达到1618万亩,占全省三麦面积38%,占稻茬面积65%。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和劳力转移,必须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在条播麦高产实践和免(少)耕麦示范成功的基础上,1985年秋播我县开始三麦免(少)耕机条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86年秋播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4万亩,1987年秋播又扩大到7.2万亩。 生产实践表明,把免(少)耕技术与机械条播组装配套,能集三大技术优势于一体,有利于大面积增产。如宗村乡1986年秋播500亩免(少)耕机条播示范方,属中产水平,其中400亩小麦平均单产260公斤,比大面积耕翻撒播麦增产8.3%;1987年秋播扩大到2914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8%,小麦平均亩产315.3公斤,比耕翻机条播增产8.8%。与耕翻撒播麦相比,免(少)耕机条播省去耕耙、人工挖沟和整地等作业,每亩可少用2~3个人工,节省种子1.5~2公斤,节约柴油1~1.5公斤,机耕费减少2~3元,具有增产、省工、节本、增收的效益。现将免(少)耕机条播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邓建平 《农家致富》2009,(15):47-47
一、主要方式 在小麦机械化收获后,将麦秸全量还田.上水泡田后浅水旋耕整平.再进行播栽水稻的一种技术体系,集秸秆还田、免(少)耕、抛秧、机插、直播等于一体.具有多重优势。主要有3种方式:(1)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后机插。(2)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抛秧。(3)将切碎的麦秸全量还田。浅旋耕后直播。  相似文献   

18.
<正> 少(免)耕法的应用我国自古有之,宋代吴怿总结“地久耕则耗”的经验;农谚“宜早、宜晚、宜勤、宜懒”则是对少(免)耕法的绝妙概括。然而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上所谓“三犁九耙”、“平如镜、细如面”等不科学耕作危害匪浅,致使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改革土壤耕作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在我省国营农场迅速发展起来的少(免)耕法即是耕作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有耕直播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木兰 《福建农业》2010,(4):19-19,40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水稻有耕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有耕直播栽培是灌水犁耙平整后,将种子或浸种催芽的种子采用人力直接播于大田,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增产、增收、提早成熟等优点。有耕直播稻作为一项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得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洛党参的少(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