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废黄河尾闾入海处扇形地带,由于土壤缺磷,限制农业生产发展。据滨海县土壤普查统计资料,全县耕地土壤有效性的磷素平均3.6ppm,其中>5PPm 的三级以上的土地只占该县97万亩耕地22.8%,70%以上耕地都在5ppm 以下,所以大麦增施磷肥(过磷酸钙)的效果十分显著,本地人有无磷不种麦的说法。但一九八○年之后,磷肥用量迅速上升,把磷肥当着万能,而且亩用量由20——30斤增至100多斤,有的多达200余斤,盲目加大用量,非但浪费,而且造成一定不良后果,为寻求大麦磷肥合理施用量,达到经济施肥目的,我们在高产的水田地区,拟定大麦磷肥最佳用量试验。  相似文献   

2.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在山东花生主要产区的中肥田、瘦田上施用磷肥,对花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是,在磷肥的施用量上,同一地区差异很大,有的每亩施用4斤左右P_2O_5的成品磷肥,有的施用6—8斤,有的在10斤以上。为了有效地提高花生产量,为经济合理施用磷肥提供依据,我们于1964年应用同位素示踪法,对具有一定肥力基础的中肥田不同磷肥施用量的肥效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溶磷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土壤、植株磷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溶磷菌液玉米整个生育期磷肥利用率达21.75%~37.98%,植株从土壤吸收磷素养分的效率达10.94%。从植株磷素吸收效率分析,磷肥减量1/3处理与全量磷肥处理吸磷量无明显差异,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植株吸收效率明显降低。溶磷生物肥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示范应用,可使化学磷肥用量减少1/3而产量均有所增加,在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增产幅度为8.2%~11.7%,在西部干旱地区幅度为4.1%~8.3%,在东部湿润冷凉区增产幅度为5.6%~13.0%。溶磷生物肥料对不同生态区域的不同土壤类型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磷,是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因土因作物合理增施磷肥,能明显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作物的品质,特别是在冬种作物上施用磷肥,具有“施磷与不施磷,产量相差一百斤”之效果,为此,群众称之为“灵肥”。为了改变群众只相信过磷酸钙而不因土施肥,进一步明确酸性土壤施用不同磷肥对大麦的增产效果,并初探其增产原因,于82~84年连续二年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5.
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增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多年的试验结果,对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在肯定其节水增产效果的基础上,对保苗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及其灌水时期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示范印证,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一项新的节水增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麦是对铝离子最敏感的作物之一,因此在酸性土壤不宜种大麦,要在酸性土壤上种大麦,必须施用石灰来提高土壤PH,以消除对大麦有毒作用的铝离子。然而,关于大麦生长的最适PH和无铝毒时的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的研究甚少。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和第四纪红壤性水稻土作盆栽试验表明,当PH达到6时,大麦产量最高,超过PH6.0时增产幅度反而下降,而作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升高至7.3时也未导致增产幅度的降低。水稻秧苗喷多效唑,能具有“控长、促蘖、防败苗”三个生物学效应,从而导致增产。本田间试验的目的旨在确定大麦生长和产量与土壤PH和交换性铝的关系,并探讨多效唑对大麦分蘖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锌肥用量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4个锌肥施用量在水稻移栽时一次性施用。[结果]30 kg/hm2锌肥用量能提早水稻成熟期2~3 d,对水稻的成熟具有一定的促早熟作用,农艺性状表现最佳,水稻分蘖数明显增多,结实率最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达8 010 kg/hm2,较对照增产622.5 kg/hm2,增产率8.43%,较60 kg/hm2锌肥施肥量的处理增1 074 kg/hm2,增产15.6%;较45 kg/hm2锌肥施肥量的处理增871.5 kg/hm2,增产12.2%。[结论]过多地施用锌肥会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水稻产量和抗病性降低,因此施用时应根据土壤的缺锌程度适量施用,30 kg/hm2锌肥的施用量是水稻产量最佳用量,同时提高了水稻抗旱、抗倒伏、抗稻瘟病能力,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L9(34 )正交设计法 ,对 3个大、小麦品种、基本苗、氮肥、磷肥四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二棱大麦S5 0 0较小麦临麦 10号增产 31.7% ,较六棱大麦 94DM 3增 4 7.4 % ,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其它三个因素差异不显著。证明参试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易栽培。啤、饲兼用大麦S5 0 0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地区70%以上耕地土壤速效磷为5PPm左右,属普遍缺磷状态。目前棉花生产上大都施用磷肥,一般为每亩过磷酸20~25公斤,有的多到50公斤左右。但据过去有些试验,在棉花上施磷增产效果不显著,同时磷肥资源比较紧缺,而且是非再生资源。因此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3个大、小麦品种、基本苗、氮肥、磷肥四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棱大麦S500较小麦临麦10号增产31.7%,较六棱大麦94DM3增47.4%,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其它三个因素差异不显著。证明参试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易栽培。啤、饲兼用大麦S500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油菜硼肥的最佳施用期,以及硼、磷肥的最佳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硼肥以作底肥,施用量7.5kg/hm2最佳,磷肥则以施用P2O590kg/hm2最佳。土壤缺硼使油菜死苗缺株,生长不整齐,荫花荫角,贪青晚熟。土壤缺磷使油菜植株生长矮小,绿叶数少,经济性状差,缺硼和磷均会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甜菜生产中,主要以磷肥做种肥。但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从甜菜根系发达入土较深的植物学特征上看,这样施肥不利于甜菜对磷肥的吸收,只有深施增产效果才能显著。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1980—1981年对甜菜进行了用磷肥做种肥、种下不同深度施肥,对甜菜产量影响的研究。两年的研究结果证明,磷肥种下深施增产趋势一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石河子垦区磷肥用量日趋增大,磷肥的肥效愈来愈受到农业生产者的关注,提高磷肥肥效,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产出,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磷肥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作物种类及产量水平、土壤类型、肥料品种、气候因素以及耕作制度等综合影响。国内外学者对磷肥肥效的研究历来极为重视,对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土壤类型及肥力,都有一个施肥标准。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报导,结合我区磷肥施用情况,就磷肥的施用方法及施用量,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南方和北方棉区,普遍存在缺钾现象,广大棉农注重了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往往忽视了钾肥。这样,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缺钾也就愈严重。棉花是个喜钾作物,农业每生产一吨籽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叙述了不同氮、磷配合下的产量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增产效果显著。施磷配合以氮肥35kg/hm2,磷肥30kg/hm2为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聚磷酸铵溶液在春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东北典型黑土上设置聚磷酸铵新型液体氮磷复合肥溶液的不同用量田间试验,研究其对玉米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及农田磷素盈余状况的影响,明确聚磷酸铵溶液在玉米施用上的最佳施用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磷养分投入量在75 kg/hm~2时,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及磷素积累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两年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25.0%和24.5%;当施磷量超过75 kg/hm~2时,产量不再显著提升,磷肥利用率逐渐降低。试验期间内,磷养分投入量在75和90 kg/hm~2处理的土壤磷盈余为分别为-19 kg/hm~2和2 kg/hm~2。通过综合分析两年的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和农田磷素盈余量情况,确定聚磷酸铵溶液最佳施用量为75~90 kg/hm~2,可满足当季玉米的高产养分需求,减施磷肥达15%~20%,达到减肥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磷肥后效作用是实现玉米节本增效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春 《玉米科学》2004,12(Z2):91-94
通过吉林省中等肥力黑土玉米磷肥13年田间与盆钵定位试验及室内大量化验分析得出磷肥当季虽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其利用率(9.8%)并不高.四个量级磷肥(45、90、135和180kg/hm2)利用率最高的时期均在施后第二年(14.9%~38.8%)和第三年(12.3%~30.5%),到第四年虽能被玉米吸收利用一部分(9.1%~18.6%),但其增产效果已不显著.残留在土壤中的磷肥前两年利用率之和可达到27.4%~68.5%.产量与效益结果表明,磷肥在施用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即磷肥前两年后效的年均增产(1003~1443 kg/hm2)增收(802~1154元/hm2)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18.
苏北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腹部平原水网地区,在70年代以前种植制度多为一熟水沤田,改制以后耕作制度基本为稻麦一年两熟,是我省大麦生产区之一。根据历年亩产量资料统计:50年代到60年代增产幅度33.3%~50%,60年代到70年代增产幅度100%~83.3%。70年代到80年代增产幅度为25%~33.3%,到90年代亩单产仍在80年代300kg以下徘徊。但大麦早熟适应性强,在冬季作物布局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为一步挖掘大麦的增产潜力,分析其原因和改进的技术是发展大麦摆在面前的课题。1产量徘徊的原因1.1冷板渍的土壤。里下河地区土壤母质多为湖淀沉积…  相似文献   

19.
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共生固氮与磷素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共生固氮与磷素营养的关系在混有沙土和磷肥的土壤上,在栽培大豆的生育期间进行实验,每百克土壤中磷肥的施用量为0、5、10、20和40毫克, ̄15N、K肥为4和20毫克的条件下,研究单独接种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  相似文献   

20.
前言 花生是豆科油料作物,很喜磷肥。我省花生产区土壤的供磷能力较低,施用磷素化肥能显著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磷肥又能促进花生的生物固氮活动,因而在提高花生产量的同时,对后茬粮食作物的增产起着连应效果。因此,花生产区增施磷肥,是一项增加花生产量和不断培肥地力,取得粮油双丰收的重要措施。 本文综合1955—1972年十余年来的研究资料:对花生的磷素营养特点;施用磷肥增产效果和增产原因;影响磷肥效果的主要因素和经济有效施用技术等方面加以论述,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