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领先水平是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旱作玉米已成为旱作农业一大亮点。本文介绍了旱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处理、适期播种、培肥土壤、秸秆覆盖、使用化学制剂等内容,以期为旱作玉米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吉林省旱作玉米的干旱类型、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的措施,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李涛 《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49-149
<正>我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18万亩左右,是我省的主要秋粮作物,其中10万亩为旱作玉米面积,为提高我市旱作玉米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玉米技术高产高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中心办定于2008年夏季开展旱作玉米优质高产试验示范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试验示范的指导思想及目标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为我市旱作玉米优质高产试验示范的指导思想,通过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扩大示范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北部旱作玉米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存在旱作玉米不能按时播种,不能成熟,效益低,品质差等问题。文章针对破解制约该区域旱作玉米生产的瓶颈因素,逐步形成了以稳定增产、提质增效、节本增效、绿色生产的核心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玉米旱作机理及抗旱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玉米旱作的机理,并从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土壤管理、使用化学制剂等方面总结了玉米抗旱栽培技术,以期为旱作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众多农作物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上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为更好提升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应当落实旱作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利于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对旱作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为旱作玉米种植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旱作玉米高产,淄博市采取了旱作玉米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使开发的24万亩旱作玉米单产364.9kg,比开发前3年增产61.2%,其中有54亩单产高达784kg,文章简介了其配套措施,对生产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8.
旱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南山区春夏之交干旱低温是制约旱作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2年试验研究表明: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保墒提墒、集雨增温作用,对提高降水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速效养分供给水平、优化旱作玉米水热条件效果明显,是旱作农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实现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据统计,水资源总量逐年递减,不仅我国将要面临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干旱缺水也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处于干旱区域的华北,农村耕地大都是依靠旱作农业来进行耕作,玉米作为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在旱作玉米栽培中,以蓄水、保水、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技术应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旱作玉米是指年降水量350-650毫米,在无灌溉条件(雨养)的地块上进行玉米生产。1干旱对旱作玉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膜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提质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种植业的发展。玉米种植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比例较低,特别是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相对缓慢,制约着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通过对旱作玉米地膜覆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广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提供参考,提升玉米种植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总结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靠现代旱作集成技术,不断探索雨养旱作农业区地膜玉米单产提高的途径,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部地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造性发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种植效益,而且实现了旱作农业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文章从内蒙古西部地区旱作农业的现状出发,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可行性和现实条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内蒙古西部旱作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采用“丰产坑”种植模式,旨在寻求适合于高海拔、低气温的冷凉地区春玉米旱作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连续4年挖“丰产坑”并结合覆膜、揭膜、生物覆盖和去雄等技术措施,并与当地传统种植模式的玉米相对照。玉米“丰产坑”栽培技术连续4年平均产量比当地传统种植槿武下的玉米增产45%。因此,旱作玉米采用“丰产坑”栽培技术具有节水、提温、保苗之功效,在冷凉旱作地区有比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是节水、保墒、耕作等一系列综合农业节水技术措施。该项技术是通过机械深松、节水灌溉、采用保水剂等措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从而使灌溉用水量减少,保证播种的种子全部成活。本文结合旱作玉米品种的选择及种子的处理,对玉米机械全幅深松技术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飞 《现代农业》2014,(10):50-51
<正>玉米是我旗农业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每年玉米播种面积都在17万亩以上,其中旱地玉米11万亩以上,水地玉米5万亩以上,饲用玉米主推了"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籽玉米种植中,引进了旱作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在目前全球气温变暧、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该技术是旱作农业领域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领  相似文献   

16.
旬邑县以玉米高产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广旱作高产配套技术,着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探索形成了旱作春玉米高产栽培的“旬邑模式”,创造刷新了陕西渭北旱塬春玉米百亩、千亩、万亩高产纪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夏玉米旱作栽培生理基础及生态条件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永年区雨养旱作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质抗旱品种、铁茬播种、行间麦秸覆盖、追肥、隔行去雄、化学除草、推迟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旱作区抗旱玉米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当前定西市旱作玉米种植实际,引进抗旱玉米新品种,开展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对比试验,筛选适宜旱作区抗旱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探索适宜栽培方法,为促进旱作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产物,在我国有着较为广泛的种植区域,不过一些区域因为干旱缺水,使得玉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打折扣。为此,我国研究出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技术,希望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玉米栽植存在的问题,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下文就将对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1靖边县旱作玉米种植现状靖边县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南部山区地处白于山区腹地或边缘,常年干旱少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为了解决南部山区农业种植缺水这一瓶颈效应,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通知》要求,以提升玉米增产增收为重点,积极探索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从2007开始我县在南部山区探索旱作覆膜玉米种植0.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