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壮杆大穗水稻品种的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的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壮杆大穗水稻品种的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的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太湖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essalis(Walker)]是我市水稻常发性害虫,年发生二代。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推广、壮秆大穗水稻品种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2001~2003年,我站通过三年系统观察、试验研究,二化螟的监控技术已日趋完善成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奉贤区1950~2001年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的观测资料,结合水稻栽培技术、栽培制度演变情况和水稻白穗率高低变化特点,本区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过程分为由高到低回落期、先升后降期、低发生期和波动上升期四个历史阶段;分析了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与一代灯下诱蛾数、水稻生育期变化、栽培方式及环境气候等条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历史拟合率为94%,经2001~2002年应用验证,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进一步控制二化螟危害,探索防治二化螟的新途径,现将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凤台县植保站胡学友孙友武20世纪70~80年代初,二化螟在我市发生较重,1981年全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公顷次左右.此后,二化螟种群数量急聚减少,在绝大部分地区对水稻生产已不构成威胁,二化螟由主要害虫变成次要害虫.90年代后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快速回升,1999年二化螟在我市重发,当年全市发生面积5.3万公顷次左右,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也都偏重发生,在我市再度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我市水稻丰产丰收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方强农场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大发生现状的调研,从栽培和植保等方面分析了其大发生的原因,并探索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二化螟防治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及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龙游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逐年上升并呈加重发生态势,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遏制二化螟重发势头,根据龙游县2015年以来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动态监测及田间系统调查,分析了近年水稻二化螟逐年加重发生的原因,提出重发区域二化螟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在南县已连续多年大发生。分析了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二化螟无害化治理技术,并在试验、示范中证明了这项技术措施对二化螟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进一步控制二化螟危害,探索防治二化螟的新途径,现将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自2003年在我县发生以来,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因其蛀茎危害,被害株基本绝产.从影响二化螟的发生因素看,今年发生危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一、水稻螟虫发病特点1.大螟1.1大螟在我国一年可发生2~7代,随着纬度的变化自北向南代数递增。大螟的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介绍了二化螟的发生与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关系及二化螟危害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特征,以便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是浦城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呈加重危害趋势.该文利用1980 ~2013年水稻螟虫资料,结合田间调查,总结水稻二化螟在浦城县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凌海的主栽作物,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凌海地区1年发生2代,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二化螟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死穗、白穗,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由于多年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二化螟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效明显下降,天敌数量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被破坏,为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二化螟,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在安屯水稻示范基地、建业平安村等试验示范了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技术600亩,效果好、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舒 《农家顾问》2007,(7):20-21
随着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稻田病虫害系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湖北省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栽培制度的不断变化,我区成为早、中、晚稻混栽区.由于分散耕作,各农户劳力不一,栽插时期参差不齐,品种多样,二化螟在我区发生逐年加重,成为水稻上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的害虫.为寻求有效防治药剂,2005年水稻二代二化螟大发生之际,我们进行了5%氟虫腈悬浮剂和其他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水稻钻心虫,是平昌县水稻生产中为害最重的一类害虫,1年发生2代。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栽培制度改变以及气候的变化,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有愈趋加重、连年大发生的趋势。水稻二化螟冬后基数在2004年仅为187头/亩,2007年达最高2016头/亩,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市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逐年加重,1999年全市二代二化螟的自然螟害率在3%以上,重发地区的部分田块螟害率超过30%.今年以来二化螟的发生和为害趋势更加严重.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苏南稻区、沿江东部和淮北东北部的一代二化螟大发生.苏州市6月中旬调查秧田卵量每亩平均达到920块,为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