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利用3S技术,针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目前的研究及其生态系统特征,以格局、过程、驱动力和模型研究为核心,利用12期遥感影像数据得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1992-2008年间的湿地信息数据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湿地演变的驱动因子,构建了基于决策树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对典型湿地—芦苇沼泽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2.
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昆明市,面积1865.3公顷,主要以盘龙江上游的牧羊河、冷水河沿河岸垂直外延100米滇池周边9个龙潭涌泉为圆心、半径200米的区域,保护对象是滇池土著鱼金线鲃、昆明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等。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负责了“滇池、抚仙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常规监测”项目。2013年-2016年,渔业科研人员在保护区选取 6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了水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监测分析,根据2013-2016 年保护区水质监测资料,参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结合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保护区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基本掌握了保护区水质情况,得出了较详实和科学的评价结果,为今后的生产实践和上报湖泊水质分析数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为了准确了解保护区大熊猫的生态生物学资料,并制订科学的保护管理对策,2005年4月-2006年4月利用间接推算和直接统计法对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与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大熊猫种群估计数量为16只,比第3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多3只;保护区存在1个野生大熊猫分布的高密度区:太白河-龙洞沟-海棠河区域;厚畛子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竹子开花,影响了太白山大熊猫种群分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我国境内丹顶鹤的分布区概况,综合2002~2010年的实地考察数据和1911~2010年的历史数据,通过邻体聚类法对我国境内丹顶鹤的27个分布区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境内丹顶鹤96.30%的分布区均得到了保护,均建立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分布区呈现出重点分布区、优先关注区、潜在分布区3级保护体系。基于丹顶鹤的国际分布情况,提出在适当区域建立跨国界保护区、晋升保护区级别、建立保护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的"一江两河"流域为例,以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派生数据坡度、坡向和高程3个地形因子信息为基础,基于DEM并结合ArcGIS技术,对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提取,采用土地变化强度指数(K)、土地分布指数(LDI)和土地转移分布指数(p)3个指标分析总结了地形因子对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影响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990-2015年期间,居民地用地强度变化呈现最大,其余地类变化缓和;耕地、居民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坡度变化分布指数差异大,不同地类在各级因子中优势分布差异显著;林地最容易转移,耕地和建设用地向低海拔低坡度半阳坡转移明显,其余地类转移较为缓慢.综合来看,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土地利用优势分布和土地利用转移均出现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徽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研究其相关驱动因子,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POT-VGT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NDVI均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分析2000-2010年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选取气温、降水量、GDP等12个指标为自变量,以NDVI值作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中筛选出影响NDVI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1)升金湖湿地保护区的实验区植被覆盖较好,缓冲区植被覆盖良好,重点保护区域核心区植被覆盖度较低。(2)从1月到12月NDVI平均值和最大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4-9月NDVI值较高。(3)升金湖湿地保护区绝大部分地区(61.18%)NDVI在2000-2010年间有显著增加趋势,表明保护区整体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结论】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耕地面积对植被覆盖影响最大,气温和降水量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弱于GDP因子。  相似文献   

7.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北京市兰科资源整体调查为背景、以对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3年来多次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保护区内有兰科植物14属16种,为北京兰科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生活型和区系的分析讨论,指出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多样,多种环境均适合兰科植物生长;保护区内兰科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多为北温带性质,兼有一定的旧世界温带性质;生活型有陆生型和腐生型两种。针对目前兰科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应用3S技术,利用修正的土壤侵蚀方程RUSLE对2000年、2010年石家庄地表水源保护区进行水土流失计算,依据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对生成的土壤侵蚀图进行分等定级,分析说明2000-2010年水土流失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分析了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10年来,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增加,增加面积0.33 km2. 2000年中度以上土壤侵蚀等级到2010年均较大幅度转移至较低等级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9.
运用交叉定位、逻辑查询、空间分析及空间数据库匹配等3S技术,建立基于3S技术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与评价、森林保护管理、林权管理、林业工程与科研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可为保护区规划与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保护区周边社区大多属于贫困地区,其地形复杂,可耕地面积少,土地贫瘠,生产能力低下。因此,提高保护区周边社区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社区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试验表明:农林混作、科学规划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ArcGIS和Creator在三维可视化建模方面的特点,根据构建三维地形数据来源的多样性,给出地形建模中数据的获取方法,并就数据的转换和优化处理进行了分析.以湄洲湾三维地形的可视化为例,提出了基于ArcGIS和Creator构建三维地形的方法和一般流程,探讨了地形数据库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ERDAS为数据主要处理工具,建立水城县三维地形可视化模型,探讨了地形三维可视化分析功能及其在城市规划、道路建设、石漠化治理以及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75—2015年六盘山自然保护区附近各气象站和保护区内外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利用EXCEL、SPSS统计软件,统计保护区各站多年降水量平均值,并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站点的降水差异。结果表明,保护区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夏季东坡迎风坡比西坡北风坡降水量多;降水量分布有南多北少和东多西少的特点。在海拔2 600 m以下地区是随着地势增高而降水量增多,在2 600 m以上地区随地势增高而降水量减少。降水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多、冬春少。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了丽江烟草三维可视化应用系统,文章阐述了应用系统中的三维影像地形场景的构建、烟草行业的专题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集成方法及系统功能设计和开发流程,总结了系统建设经验,展望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森林防火本底数据库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在空间信息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等的支持下,提出基于MaDX和OpenGL为研究工具的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建立方法。该方法以OpenGL为技术基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数据和OpenGL的纹理映射机制在三维地形上融合遥感数据,实现各种信息的三维真实显示。以Mapinfo所建立的属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二维矢量地图同三维地形的任意点、面的联动。在此基础上利用MapX组件从二维地图上获取乡镇边界、乡村边界和小班边界等森林资源数据,并同三维地形有机融合,实现森林资源数提的三维显示,最后融合防火资源数据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实现了防火队和防火物资等数据的融合与操作。  相似文献   

16.
张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01-13403
三维地形可视化是目前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以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为例,介绍了基于ArcScene平台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的技术流程和三维飞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安太堡露天矿区的三维地形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够真实地再现安太堡露天矿区的地形特征,以该矿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的过程。用ArcView GIS软件将该地形的等高线图转换为Grid模型,并导出Grid模型生成ASCⅡ文件,在VC++6.0开发平台中读取ASCⅡ文件里的高程数据并调用OpenGL函数,最终实现三维显示。该方法的实现为露天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以阳江农场地形图为例,运用ArcGIS Desktop9.2软件,采用TIN不规则三角网生成算法进行地形建模。将带有经纬地理坐标的地形图数据进行扫描,加载到ArcGIS软件中去,并对其进行坐标、投影转换,使阳江农场地形图变成一份具有地理坐标系统的数字化地图,从而为当前阳江农场精准农业研究提供了数字化的农场布局资料,推动了阳江农场地域范围内三维地形可视化应用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首条经过数字化恢复构建数字孪生体的在役山地管道。通过基准点测量、管道中线探测、航空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形构建、倾斜摄影、数字三维建模等技术进行数据收集、校验及对齐,对管道建设期的设计、采办、施工及部分运行期的数据进行恢复,对站场及管道的设备、建筑等构建数字三维模型,形成管道线路数据资产库和站场数据资产库,构建中缅油气管道的数字孪生体。通过多系统融合,深入发掘数据价值,实现管道可视化运行、设备拆解培训、指导维检修作业及应急抢险作业等,为实现管网智慧化运营奠定了数据基础。(图1,表1,参25)  相似文献   

20.
ROAM地形渲染算法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OD、3D渲染中几乎处处用到这种思想,ROAM是LOD渲染思想中的一种,ROAM做为现今最流行的地形渲染技术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而国内应用非常少。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实现这种思想,主要从地形数据的加载存储、评价体系的建立、裂缝的处理这三方面讲解,最后是讲述渲染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