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研究徐劲峰吴彩玲杨惠芬(安徽省潜山县植保站246300)包文新(安徽省植保总站)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有许多共同特性,在稻田常混合发生,在防治白背飞虱时习惯性地沿用褐飞虱的防治方法及技术。随着东南亚地区IR系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车琳  蒋沁宏  王也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3):233-241
为掌握我国水稻各产区害虫的发生形势和防控现状,为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1年来水稻五大产区(华中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东北稻区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五大产区的害虫发生情况不同,二化螟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华北稻区整体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华中稻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应进一步提升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比重,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上海地区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上海地区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田间虫卵量、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均为1987年以来之最。分析表明,气象条件有利于稻褐飞虱连续迁入和生存,主要防治药剂效果降低,部分地区没按照稻褐飞虱大发生的防治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稻褐飞虱最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推广湖北省植保总站胡兴启,顾卫东监利县植保站宋敦砚,谭世俊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3.3万hm2。褐飞虱是其主要害虫之一,80年代后期以来,大发生的频率逐年加大,1991年全省发生面积126.8万...  相似文献   

5.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汤金仪,胡伯海(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00026)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主要种类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国主产稻区最重要的害虫。由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具有大区域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全国各主产...  相似文献   

6.
济宁稻区褐飞虱发生动态刘汉舒,魏靖,任耀全(济宁市植保站,272100)(任城区植保站)济宁市位于鲁西南,南四湖周围水稻面积较大。近几年来,褐飞虱的发生也和全国一样,发生较重。1991年为特大发生年,一般稻田百墩虫量为2~3万头,最多的地块达到19万...  相似文献   

7.
苏北沿海稻区褐飞虱的防治沈田辉沈书龙姜春义(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王书林宗汝宏(刘庄小海农技站我市属苏北沿海,常年种植水稻20万亩。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加之夏凉秋暖,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新技术的推广,致使褐飞虱的发生明显回升。1991...  相似文献   

8.
沿江稻区褐飞虱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05年~2010年褐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资料,总结出了近年来沿江稻区褐稻虱迁入期提前、峰次多,以及短翅成虫始见早、后期补充迁入量大的发生特点,进而分析得出水稻生长后期褐飞虱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繁殖虫源量大、暖秋气候及生育期延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据此提出了强化测报、治前控后、综合防治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杀虫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虫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原因分析陈建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杭州310021)褐飞虱NilaparvataIugenisStal是我国及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首要害虫之一。目前,在褐飞虱的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仍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不少稻区由...  相似文献   

10.
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广西兴安地区单双季稻混作模式下褐飞虱发生规律,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早、中、晚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 4.8对2011年褐飞虱迁飞高峰进行了迁飞轨迹分析。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年发生6代,迁飞活动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褐飞虱发生高峰期与单季中稻生长期吻合,在单季中稻田的发生量最大。2011年广西兴安褐飞虱5—6月迁入虫源主要来自海南稻区以及泰国、越南和老挝中部稻区;7—8月迁入虫源来自广西南部、东南部和广东西部稻区;回迁虫源来自湖南西南部和江西西部;10月从本地迁出的虫群主要迁向广西中部和贵州南部。研究表明,偏南方向的低空急流为褐飞虱的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降雨是迫使稻飞虱降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褐稻虱是我省苏北中稻区水稻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危害规律与苏南和沿江稻区不同,迁入代成虫通过其子代的繁殖,到第三个世代暴发危害,即形成迁入代→繁殖代→主害代的隔代暴发型相。由于夏季的温湿条件(尤其是田间小气候)和水稻生育期(特别是杂交稻)对于褐稻虱的栖息和取食都较苏南稻区适宜,故其增殖势也较苏南单季晚稻强。该区自八十年代迄今大发生的频率为46%,中等以上发生频率达77%。据此,提出在苏北中稻区对褐稻虱采取“治(2)代控(3)代”的药剂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水稻被害状确定褐稻虱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被害状确定褐稻虱防治指标研究钱汉良,陈其志柯愈祥(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武汉430064)(湖北省咸宁地区农校)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al)]是我省水稻重要害虫之一,以中、晚稻受害最重。受害植株矮小变色,逐渐枯萎,后期茎...  相似文献   

13.
湖南褐飞虱越冬虫源及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大害虫,在我省为四大稻虫之一,七十年代以后,为害更加猖獗。对褐飞虱的越冬虫源问题,较长期以来,国内外争论很大。同外有关报导,褐飞虱的寄主有60多种,主要寄主为水稻、茭白、甘蔗、李氏禾(又名游草)、假稻等,近年来,国内一些报导:褐飞虱是专食水稻的害虫,只在四季有水稻存活的地区才能越冬。因此认为在我国只有海南岛五指山分界岭以南地区为常年繁殖区,雷州半岛北纬21°为间隙少量过冬区。在我国过冬以一月份12℃等温线为北限,常年在北回归线以北无  相似文献   

14.
广西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虫的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简析廖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在广西5~7月份正值早稻生长的中后期,此时稻田植株生长繁茂,气温高、降水多,很利于各种病虫的发生为害。其间的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相似文献   

15.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褐飞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水稻害虫。由于我国初迁虫源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水稻种植结构和栽培水平发生重大变化及长江中下游主产稻区耕作制度变化,使得褐飞虱猖獗发生。在我国褐飞虱年发生为害面积均在1333.33万hm2次以上。多年来因滥用吡虫啉,造成抗药性上升,主治药剂防治失效。江苏克胜集团最新研制开发的25%吡蚜酮悬浮剂,为验证该药剂对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纹枯病共生的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纹枯病共生的特点与防治谭荫初(湖南省农科所植保所长沙410125)1虫菌共生的特点与症状据报道,曾有人在室内观察到褐飞虱排泄蜜露中的氨基酸有促进纹枯病菌丝生长的作用。江苏省东台市植保站田间调查证明,褐飞虱蜜露粪越多,纹枯病发生越重,产量损失越...  相似文献   

17.
罗海 《广西植保》2007,20(3):14-15
试验结果表明:25%扑虱葳乳油600倍防治稻褐飞虱,药后3d、7d、14d防效分别达90.0%、97.95%、95.82%,是防治稻褐飞虱的理想药剂;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防效也分别达91.80%、95.16%、91.57%,鉴于毒死蜱乳油成本较高,可将其作为防治稻褐飞虱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8.
稻飞虱在万州地区主要是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年发生5~6代。由于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发生为害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分布不均衡性、隐蔽性等特点,给测报和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为此,笔者自1991年以来对稻飞虱发生监测与为害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1发生监测技术白背飞虱与褐飞虱越冬北界分别为26°N、25°N(杜正文1991)。经研究,这两种飞虱均不能在万州越冬,而是每年4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东南亚和我国华南等地随短程西南气流迁入。稻飞虱发生程度,主要决定其迁入时间的早迟、有效迁入量的大小和迁入范围的宽窄,其次才…  相似文献   

19.
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启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明勇 《植物保护》2006,32(5):113-115
2005年是安徽省继1997年以来又一个褐飞虱特大发生年。其发生特点是:迁入峰期偏早,发生时间长,短翅型成虫始见早,田间虫量高,尤其是单、双晚后期,世代重叠,发生范围广,中、晚稻大部分稻区均达大发生程度,防治不力田块,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亚洲国家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其腹部脂肪体内存在大量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YLS)。YLS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YLS为靶标,通过抑制褐飞虱体内YLS从而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必将是今后有效防治褐飞虱的新途径。前期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化学杀虫剂相比,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混配制剂因能有效抑制褐飞虱体内YLS的数量从而导致褐飞虱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利用生命表和Morris-Watt数学模型分析了27%丰加霉素&四霉素P&四烯菌素B&四霉素A和75%肟菌酯&戊唑醇分别与吡虫啉的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种群增长影响。结果表明,2种混合配剂处理后褐飞虱体内YLS的数量均明显下降,且褐飞虱种群增长指数显著低于吡虫啉处理组,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卵孵化期和成虫产卵期。本研究结果为褐飞虱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