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哈密市用水结构调整,农业用水比例由2010年的91%调整到2015年的79.9%,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7提高到0.63,农业单方水效益由1.21元提高到4.52元,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由5226.7m3降低到2187.6m3。通过对哈密市资源状况、农业高效节水状况的分析,找出哈密市农业高效节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进一步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水资源紧缺和用水量急剧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占全部用水量近80%的农业用水的节水灌溉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目前,农业节水灌溉已在推广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后劲,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不然,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00m~3,约占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尤其是地处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人均水资源量与极度缺水的以色列相近,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又没有足够的蓄水设施,使大量的地表水白白的浪费了,而且由于生  相似文献   

3.
曲奕威 《河南农业》2014,(21):22-23
<正>水是农业的命脉,而我国水资源却严重匮乏。为了用好每一滴水生产更多的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农业水分利用效率。因此,从水文工程和农艺措施两方面入手,加强主要作物节水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节水农业意义重大。一、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一)水资源严重不足根据水利部统计资料,我国每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为2 220m3,不足世界平均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约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而农业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4,我省自然特点是春旱秋涝,十年九旱,旱涝交替,干旱缺水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北京、天津用水,全省人均地表水量仅200—300立方米,多年来靠开采历史上积累的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和生活(年开采150亿立方米,超采50亿立方米)。旱作节水农业是我省农业的重中之重,开发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又是我省旱作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定西地区"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短缺,全区自产水资源量16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50m3,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所必须的1000m3的临界值.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05m3,仅相当于全国亩均1770m3的11.6%.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并随着全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挤占农业灌溉水资源之势难以逆转.因而,发展节水型农业与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农业产出效益,关系到农业的根本、人民生存的根本,也是实现全区农业乃至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昆明是全国14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面对3年连旱的严峻形势,探讨了农艺节水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发展立体农业,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灌溉技术,实施节水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农艺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约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而农业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4,我省自然特点是春旱秋涝,十年九旱,旱涝交替,干旱缺水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北京、天津用水,全省人均地表水量仅200-300立方米,多年来靠开采历史上积累的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和生活(年开采15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节水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目前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针对我国又正值现代化建设初期,对水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很大比重。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立足现状.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天然水的利用率,有效实施综合节水措施,积极开发各类节水技术。对于成功实施农业节水、实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的目标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水,生命之源,世间万物生存的希望,人类文明的摇篮!地球上的每一条江河都是人类的母亲。农业水资源是可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现代农业是高效用水的农业。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处于困乏水平,这意味着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有可能超过耕地。针对我国的水资源问题,节水农业的出现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转机。节水农业又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本文是从我国基本现状的事实角度出发,论述了节水灌溉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以及节水灌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农业节水主要问题1.缺乏科学统筹规划由于以往对农业节水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不够,在指导和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中存在着主观性、盲目性。有些地方不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盲目追求"先进技术",造成一些节水工程高投入、低效益。有些地方对水资源状况不清,对上下游的关系研究不够,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及高耗水作物,造成过量引用地表水、超量开采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均水资源为280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时空、区域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年供水缺口达46亿立方米,一些丘陵山区和老旱区问题十分突出.同时,全省农业灌溉年用水量为140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大多采用漫灌,有近60%的水被渗漏和蒸发,有效利用率不到1/3.因此,我们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运用各种先进的、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也一直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近年我国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大大增加,农业用水越来越少,农业种植节水措施越来越重要,因为水成本占农业成本的比重越来越重要.在整个社会提倡节水的背景下,农业节水有着广阔的市场,利用先进的科技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推动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本文将简单介绍农业工程节水、农业节水措施和农业种植管理节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 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农业用水更为困难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300 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每公顷土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27 000 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14.
李秀丽  郑晓梅  王树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64-12165,12167
以北方某市为例,从水利工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农艺节水措施和管理4个方面采用不同的节水措施开展节水研究。通过示范区节水灌溉试验和SWAT模型情景分析,在现有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北方地区,平水年农业综合灌溉定额可从现状年的3 015m3/hm2减少至2 625 m3/hm2,枯水年农业综合灌溉定额可从现状年的3 300 m3/hm2减少至2 895 m3/hm2。较现状年,平水年可节水13%,枯水年可节水12%,可有效缓解农业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介绍,针对水资源短缺这一现状,北京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都市农业基础建设的田间节水配水工程,采取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农业用水总量由2005年的13.2亿米3降至2010年的11.6亿米3,占全市用水比重由38.3%降至2010年的32.5%,实现农业节水与农民增收双赢。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我国的发展命脉,关系着百姓民生。千百年来农田水利灌溉一直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历朝历代都曾对农田水利灌溉进行过改革,以期推动农业的进步。目前我国正致力将节水灌溉措施推广到农田水利灌溉中去,这是我国对农田水利灌溉的一次变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于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的介绍,旨在推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快速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与节水灌溉不同,农业种植节水可分为工程、农业、管理 3 种节水措施,其节水概念更具完整性。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水资源短缺的情势下,农业节水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针对农业种植的主要节水措施进行简要论述,以帮助推动我国农业节水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修了集雨微水池后,一年打下的粮食够吃两三年,集雨节水工程真是好啊!"苍溪县永宁镇平桥村农民仲福依对记者说.老仲一家3口人,有3亩旱坡地,他在地边修建了1处微水池,蓄水300多m3,耕地全部配套了节水灌溉设备,种植了猕猴桃、雪梨、瓜类、蔬菜、玉米等高效高产作物02006年,他家纯收入达3万多元.  相似文献   

19.
平凉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的六盘山两侧,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海拔900-2800m,总面积11140.8km^2。全区辖6县1市,共有130个乡(镇)1712个村,总人口2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万人,占总人口的87.3%。全区总耕地39.5万ha,人均0.21ha其中川地3.6万ha,山源地35.9ha,大体上为一川二源七分山。境内植被比较稀少,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区从北到南多年平均降水量400-650mm,降水在月季年际及区域间差异较大,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300-1690mm,是降水量的3-4倍;区内地表水资源量15.8亿m^3;人均718m^3,亩均266m^3,分别为全国同年平均水平的31.7%和14.1%,地下水径流补给量仅为2.87亿m^3,可开采量不足0.5亿m^3,是一个缺水地区。2000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61.08亿元,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9元,全区整体基本解决了温饱,但是稳定解决温饱的难度还很大,遇灾返贫的可能性也很大,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20.
舟山市海岛节水农业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市地处海岛,水资源十分紧缺。我市年人均水资源仅556m^3,不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4,为严重缺水地区。本岛的年水资源总量是2.79亿m^3,而且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一年中雨季集中在梅雨期和台风季节。连续的几年干旱对工农业带来的损失证明“舟山发展水为先”的道理完全正确。我市2003年初建成了大陆引水一期工程,年供水能力2000万m^3,为抗击2004、2005年的严重干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每t水的成本为3元以上,水成本很高。为此,政府不得不考虑把原先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水源转向城区供水,但已经明显不足的水资源还要不断地向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等非农产业转移,加剧了农业用水短缺的矛盾。这就要求农业通过节水灌溉、调整种植结构等各项技术措施尽可能节约用水量,以缓解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因此,舟山海岛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舟山海岛节水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