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薏苡黑穗病,提高薏苡的质量和产量,通过抽样调查薏苡黑穗病的发病情况,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薏苡黑穗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描述、ITS序列比对分析该菌。结果表明:薏苡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的耐病性也不尽相同。此外,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得到该病原菌为薏苡黑粉菌。  相似文献   

2.
正薏苡在浙江省缙云县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由于其药用及食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利用,需求量大增,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缙云县薏苡以晚熟高秆品种为主,易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穗病、叶枯病、玉米螟、黏虫,各病虫害混合交替发生,严重影响薏苡的产量和品质。2012年至2014年,笔者就薏苡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通过试验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措  相似文献   

3.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黑穗病是薏苡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田间人工接菌,通过对不同产地薏苡资源发病形态观察和植物体内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薏苡资源的农艺性状与抗黑穗病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薏苡黑穗病潜伏期较长,发病的早期在分蘖期,并在叶片上产生瘤状凸起,病原菌通过植株维管束转移至植株生长点,最终在籽粒部位发病并表现出明显性状;通过田间鉴定对7份资源进行抗性分级,野生薏苡的抗病性明显优于栽培薏苡,广西Y51对薏苡黑穗病的抗性较差;接菌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8 h后呈快速下降趋势,最终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未接种组,为选育抗黑穗病的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合黔东南地区种植的理想薏苡品种(系),引进了6个省内外优良品种(系),开展了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薏苡品种(系)中,YY02-03和YY02-05两个品种(系)生育期较短,产量较低,不适宜黔东南地区种植,可考虑不予以引进种植;而YY02-02和YY02-04品种(系)在生育期、经济性状、适应性、产量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优势,可以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贵州薏苡新品种(系)的示范推广及其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以黔薏苡1号为对照,进行了薏苡新品种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黔薏苡16-1、黔薏苡16-2、粱丰薏16-1和粱丰薏16-16的各项特征特性表现均较好,产量在4 390~4 600kg/hm2,比对照增产0.92%~5.75%,可在贵州适宜种植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黔西南薏苡种质资源主要是地方品种,不同品种各性状差异较大,尤其是越年再生性差异较大,旨在鉴定各薏苡种质之间的再生能力的差异。方法:通过收集筛选薏苡种质资源10份,田间自然种植,对不同品种的再生能力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10份种质越年再生能力差异极大,黑壳薏苡2越年再生能力最强,产量低;白壳薏苡越年再生能力较差,但产量高;且越年再生季和头季之间性状差异较大;结论:综合各种质优缺点,当地应以白壳小薏苡作为良种种植,黑壳薏苡可用作选育其多年生薏苡种质。  相似文献   

7.
薏仁米品种及种植方式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8,(5):55-56
为筛选出适宜遵义市种植的薏仁米品种及种植方式,于2016年在遵义市正安县进行了黔薏苡1号直播和移栽、兴仁小白壳直播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黔薏苡1号移栽的产量、产投比均最高,分别达280.69公斤/亩和1.55。因此,在遵义市种植薏苡以黔薏苡1号移栽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6,(14):37-38
薏苡是贵州的主要特色作物之一。为了解决传统而又落后的薏苡种植方式,通过试验、示范及推广薏苡机械化播种和机械化收割技术,探索出了一种增产幅度和节种节肥效果明显,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的薏苡高效种植技术。该薏苡高效种植技术对提高薏苡产量和薏苡生产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适宜贵州省兴仁县主栽的薏苡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贵州兴仁进行了不同薏苡品种干物质、养分积累及产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薏苡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贵薏苡1号’比‘兴仁小白壳’产量提高了15.57%;‘贵薏苡1号’干物质、氮素和钾素积累显著高于兴仁小白壳,而且磷素积累比‘兴仁小白壳’高出12.77%,但差异不显著。‘贵薏苡1号’在干物质、养分积累和产量方面均优于‘兴仁小白壳’,可作为当地主栽品种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优化薏苡播种方式,是完善薏苡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提升薏苡种植水平及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探索适宜兴仁地区生产条件且种植效益较高的薏苡播种方式,以贵薏苡1号为试验材料,在兴仁市进行薏苡不同播种方式的种植试验,比较人工点播和人工撒播2种方式的薏苡经济性状、产量及种植效益。结果表明:人工点播的薏苡有效穗数极显著低于人工撒播,但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极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人工撒播;人工点播的薏苡产量较人工撒播显著提高11.15%,但成本较人工撒播高43.72%,使净收益和投产比均较人工撒播低。与人工点播相比,人工撒播可提高薏苡种植净效益和投产比,适宜在薏苡轻简化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薏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薏苡生长过程主要病虫害有薏苡黑穗病、叶斑病、叶枯病、玉米螟等4种.该文对宁化薏苡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及发生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人工注射接种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评价福建省15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室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3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中抗,如FJZD10-5、FJZD10-8,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1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2、FJZD10-3,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水稻品种对穗瘟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6、FJZD10-7,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在建阳、宁化和福安3个田间试验点,同时发生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水稻品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0%、73.33%和73.33%。未出现对稻曲病和稻瘟病均表现为抗病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西崇左市引进甘蔗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品种(系),以期优化崇左蔗区甘蔗品种结构,为崇左蔗区甘蔗新品种示范推广及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广西崇左市引进的10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一年新植两年宿根品种比较试验,调查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抗病虫害性状等12个指标,对各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D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筛选出适合崇左蔗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新品种(系)。【结果】10个参试品种(系)中,桂糖08-1375和桂糖08-259的黑穗病率分别达13.65%和9.21%,显著高于新台糖22号(对照品种)(P< 0.05,下同),其他品种(系)黑穗病率均低于新台糖22号,其中桂糖08-591黑穗病率为0。蔗茎产量最低的是桂糖09-2005,仅为71323.11 kg/ha,其他品种(系)蔗茎产量均高于新台糖22号;蔗糖分最低的是桂糖08-1375,仅为13.36%,其他品种(系)蔗糖分均比新台糖22号高;产糖量最低的是桂糖09-2005,仅为10565.49 kg/ha,其他品种(系)产糖量均比新台糖22号高。8个参与DTOPSIS法综合评价的品种(系)Ci从大到小排序为:桂糖09-563> 桂糖08-591> SP80-3280> 桂糖09-3990> 桂糖08-1045> 桂糖09-2005> 桂南亚08-212> 新台糖22号。【结论】桂糖08-1375和桂糖08-259不适合在崇左蔗区推广种植;桂糖09-2005和桂南亚08-212需继续跟踪调查;桂糖09-563、桂糖08-591、SP80-3280、桂糖09-3990和桂糖08-1045等5个品种(系)适合在崇左蔗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江西省种植的抗稻曲病晚粳品种和稻曲病防治药剂及其使用技术,采用自然诱发法鉴定了江西省引进的27个晚粳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药剂对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10种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以及不同施药时间与次数对3种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在27个粳稻品种中,按病穗率作抗性评价指标,高抗品种3个(长江32、常优5号和迟熟粳5),抗性品种14个(长江19号等),中抗品种7个(甬优12号等),中感品种3个(甬优15等);按病情指数作抗性评价指标,高抗品种25个(长江19号等),抗性品种2个(甬优15和甬优1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抑制稻曲病菌丝生长的相对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腈苯唑(168.49)>噻呋酰胺(111.08)>嘧菌酯(107.84)>氟环唑(91.68)>苯醚甲环唑.丙环唑(83.47)>戊唑醇(42.34)>咪鲜胺(21.51)>己唑醇(12.92)>三唑酮(1.32)>井冈霉素(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期按田间推荐剂量施药,在水稻破口期按田间推荐剂量施药,以24%噻呋酰胺SC、24%腈苯唑SC、12.5%氟环唑SC和25%嘧菌酯SC防效最高,在水稻黄熟后期穗防效达69.89%~74.33%,病情指数防效达69.16%~76.12%;其次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和43%戊唑醇SC,穗防效为55.29%~59.31%,病情指数防效为59.84%~64.53%;30%己唑醇SC、15%三唑酮SC、5%井冈霉素ASP和25%咪鲜胺EC防效相对较差,穗防效均在50%以下,病情指数防效均在59%以下。3种药剂分别在水稻破口前7 d、破口期和破口后7 d施药,对稻曲病防效随着施药时间的推迟而下降,其中在水稻破口前7 d施药效果最好,在水稻破口后7 d施药效果最差。3种药剂施药1次(在水稻破口前7 d)、2次(在水稻破口前7 d和破口期)和3次(在水稻破口前7 d、破口期和破口后7 d),对稻曲病防效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施药2次和3次处理间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无显著差异,24%腈苯唑SC和24%噻呋酰胺SC施药2次和3次处理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显著优于施药1次处理,而12.5%氟环唑SC施药2次和3次处理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与施药1次处理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江西省晚粳抗稻曲病品种的选育应用和稻曲病药剂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的方法,对2007~2009年参加天津市糯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数量、来源、品质、产量和抗病虫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 a来有4个参试糯玉米品种的品质达到1级评分标准,多数品种的品质能达到2级标准,但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参试品种的产量为10 501~15 000 kg/hm2,产量〉15 000 kg/hm2的品种较少。参试糯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感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黑粉病有上升趋势,2009年感病率达到1.05%,个别品种达到8.38%;2007年玉米螟发生率最高,侵害率达到了7.44%,2009年逐渐下降到0.01%。针对目前天津市的育种实力和消费市场,天津市的糯玉米育种工作应着重糯性和果皮薄厚等品质指标,兼顾提高鲜穗产量以及抗黑粉病和抗玉米螟能力的目标,因此,要在注重收集和改良种质资源、变换育种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栽培措施和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抗黑穗病糜子品种,对10个糜子品种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表现为高抗(HR)的品种有年丰3号、晋糜7号和赤糜1号,其中赤糜1号产量最高,晋糜7号次之,二者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表现为抗病(R)的品种有年丰7号、962-08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有年丰6号;表现为中感(MS)的品种有齐黍1号、年丰1号;表现为感病(S)的品种有年丰5号、雁黍8号,其中年丰5号产量最低,仅为2 456.2kg·hm-2,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1)采用针刺接种、催芽接种和浸渍接种等3种接种方式对13个甘蔗品种进行抗黑穗病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黑穗病的抗性存在着真实的遗传差异;浸渍接种可使品种的形态学抗性和生理生化抗性得到充分体现,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品种的抗病性;针刺接种或催芽接种可越过形态学障碍而直接检查品种生理生化的抗性反应。(2)采用浸渍接种法测定8个甘蔗品种在整个发病生长季产生黑穗病株的发展动态,从累积的丛感染率和感染率的发展曲线分析表明:黑穗病鞭子在整个生长季的发生,明显有3个稳定的发展水平,丛感染率虽能较好地反映品种的初侵染,而茎感染率则更适于检测再侵染的状况,更加准确地评价品种的抗病性;茎感染率的发展曲线采用模拟是适宜的,其中K值作为品种抗病性鉴定指标以评价甘蔗品种抗黑穗病的育种潜力是可行的;采用病情流行总量作为品种抗病性鉴定指标比其他流行学参数(如Ymax.Yo.P.r)可能会更合理些,与K值的评价效果取得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极早熟复播玉米新品种新玉110号的产量潜力和机收性能,为玉米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复播极早熟玉米区域试验玉米新品种新玉110号为材料,对照为新玉10号,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系统RCT99分析产量、品质等。【结果】 新玉110号复播区试产量522.27 kg/667m2,比对照新玉10号增产12.13%,生产试验552.6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7.01%;生育期87.9 d,比对照早熟2.9 d;籽粒容重768 g/L,粗蛋白含量9.9%,粗淀粉含量74.92%,粗脂肪含量4.6%;抗倒伏,抗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成熟是苞叶自然张开,脱水快。【结论】 新玉110号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属极早熟强优势玉米杂交种,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宜新疆南疆地区复播和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种植,所需≥10℃有效积温2 200℃,适合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19.
薏苡的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friumenteaceMakino)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亩产400~500kg,需选用矮秆小粒品种和肥水条件良好的地块,每亩留苗5500~11000株,亩施纯N18.7~23.5kg,P2O512.4~14.6kg,K2O22.2~24.7kg。  相似文献   

20.
晋杂3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杂3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10337A6为母本、恢复系3037R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13年7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区域试验中,晋杂32号平均产量为8 970.5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7%。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旱性、耐瘠薄性较强,高抗高粱丝黑穗病,适应性广,适宜山西省晋中盆地及其以南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