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锦雷 《南方农机》2022,(10):64-66
遗传图谱构建是基因定位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为构建完整的植物遗传图谱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综述了RFLP、RAPD、SSR等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从遗传图谱构建方面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在观赏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工作中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遗传图...  相似文献   

2.
SSR分子标记及其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的发现过程、结构特征、原理和方法、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此技术在遗传多样性、DNA指纹库、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上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SSR技术在农作物育种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小麦叶枯病(HLB)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枯病是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该病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对其病原菌生理分化、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研究,以及小麦抗叶枯病资源筛选、鉴定技术、抗病基因遗传、分子标记在小麦抗叶枯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小麦抗叶枯病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抗叶枯病QTL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DNA分子标记及在沙棘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几种主要DNA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为更好地利用分子标记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分子标记在沙棘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及性别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对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是继传统的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以DNA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技术,因其独有的技术特点,迅速在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为通过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分子标记法(cpSSR,cpSNP,cpIndel),对来自三七个体进行了实验验证,希望为今后三七种质资源的评估和遴选工作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陕西省岐山县农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全县实施"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的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综合检测调研,检测结果显示: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经过"深松"的地块,小麦根系发达,麦苗次生根平均增加0.9个,单株大蘖数平均增加1.3个,株高平均增加0.68cm,叶绿苗壮;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型称质量式蒸渗仪,分析了滴灌条件下小麦-复玉米蒸散耗水过程。结果表明,中等灌水条件下,滴灌小麦-玉米蒸散耗水总量为777.93mm,其中小麦耗水占45.8%,玉米耗水占54.2%,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耗水量为188.03mm,占1年2作耗水总量的24.2%,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耗水量为235.42mm,占1年2作耗水总量的30.26%;1年2作滴灌小麦-玉米全生育期平均耗水强度为4.25mm/d,其中小麦、复播玉米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3.93、4.57mm/d。不同天气状况下玉米蒸散耗水强度的差异大于小麦,玉米蒸散日变化具有明显"午休"现象。滴灌小麦-玉米受各气象因子的影响不同,春小麦和夏玉米蒸散强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别表现为净辐射相对湿度30cm土壤水分总辐射光合辐射日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光合辐射净辐射30cm土壤水分总辐射风速日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8.
以国际小麦作图组织提供的W7984×Opata85重组近交群体为材料,对其2002和2005年收获的亲本和114个株系进行胚芽鞘颜色鉴定,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作图软件Win QTLCart2.5进行胚芽鞘颜色相关QTL的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比区间作图的数据结果更准确可靠;2B和7D染色体对小麦胚芽鞘颜色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带状浅旋小麦播种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四川成都平原的特点,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要则,研究设计了带状浅旋小麦播种机,解决了灌区内小麦播种行距小、播种机开沟器易堵塞等问题.田间试验表明,播种平均深度为3.57mm,平均宽度为5.51cm,平均行距为20.2cm.该机能在水稻留茬或秸秆全部还田的地上进行播种作业,一次进地可完成破茬或开沟、播种等作业,而且作业时土壤扰动小,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灌浆期地下水位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江汉平原小麦灌浆期合适的地下水位,给小麦生产的农田排水降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小麦灌浆期,利用测筒装置研究了7个不同地下水埋深(0、15、30、45、60、75、90cm)对郑麦9023与鄂麦23二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0、15、30、45、60cm地下水埋深显著降低了二小麦品种的产量,而75cm和90cm地下水埋深对二小麦品种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江汉平原地区小麦的适宜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75cm。灌浆期地下水位造成小麦湿害的主要原因是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显著下降,而与小麦有效穗数无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鄂麦23小麦品种比郑麦9023小麦品种耐湿。  相似文献   

11.
株高是鉴别玉米种质性状及作物活力的重要表型指标,苗期玉米遗传特性表现明显,准确测量苗期玉米植株高度对玉米遗传特性鉴别与田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植株高度获取方法依赖人工测量,费时费力且存在主观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混合注意力信息的改进ZoeDepth单目深度估计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将Shuffle Attention模块加入Decoder模块的4个阶段,使Decoder模块在对低分辨率特征图信息提取过程中能更关注特征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升了模型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可生成更精确的深度图。为验证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在NYU-V2深度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Shuffle-ZoeDepth模型在NYU-V2深度数据集上绝对相对差、均方根误差、对数均方根误差为0.083、0.301mm、0.036,不同阈值下准确率分别为93.9%、99.1%、99.8%,均优于ZoeDepth模型。同时,利用Shuffle-ZoeDepth单目深度估计模型结合玉米植株高度测量模型实现了苗期玉米植株高度的测量,采集不同距离下苗期玉米图像进行植株高度测量试验。当玉米高度在15~25cm、25~35cm、35~45cm3个区间时,平均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1.41、2.21、2.08cm,平均测量百分比误差分别为8.41%、7.54%、4.98%。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仅使用单个RGB相机完成复杂室外环境下苗期玉米植株高度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2.
2BMF-5固定垄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固定垄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茬地垄作免耕播种小麦秸秆堵塞严重和播种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圆盘式固定垄小麦免耕播种机。整机主要由驱动圆盘式破茬装置、开沟施肥装置、单体仿形播种装置及镇压传动装置等组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驱动圆盘刀的平均入土深度为10cm,平均播种和施肥深度分别为5cm和10cm。该机一次作业可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和镇压等工序,作业时土壤扰动小,播种作业质量可满足西北地区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水是哈尼梯田得以持续存在的关键资源。为适应大坡度山地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用水纠纷,哈尼族创造并保持了独特的梯田"分水木刻"管理体系。文章以元阳县垭口大沟的分水木刻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访谈基础上,总结了沟渠的开挖、沟长的推选方式和职责,绘制了"分水木"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源关系图,量化了"分水木"的数量及其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垭口大沟的日常管理由村民经过一定的程序选举出来的沟长负责,沟长每年能获得1 326~1 770 kg刚刚收割的稻谷作为劳动补偿,相当于耕种约0.27 hm2梯田的年收成,可见沟长的管理收益较高;(2)垭口大沟的分水木刻体系一共包括16根分水木,其中有12根为2个分水口的分水木,有1根为4个分水口,其余3根均为3个分水口;(3)空间分布上,受微地形起伏较大影响,分水木在垭口大沟下段比较密集且分布不均匀;(4)分水木的长度最长为254 cm,最短为86 cm,平均为141 cm,分水木所在沟渠的流速平均为39.44 cm/s,水量最大、最小和平均值分别为387.50、12.50和168.75 cm3/s,可见地势较平的地方分水木较长,流速较慢,流量则与水深、流速和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系统论述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的遗传规律及特点,介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优越性及其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开发现状,为改良我国稻米品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华北平原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中,因玉米秸秆覆盖量大,机具播种过程中易产生堵塞,导致播种质量差、苗弱拥挤等问题,结合当地农艺要求及种肥同播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小麦复式作业机具,可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及镇压等多项作业。该机具中的种肥开沟装置采用宽播幅(12cm)分散式粒播,扩大了小麦的种植幅宽及单株营养面积,促进了小麦植株根系发达,苗体健壮;种肥同沟垂直分施可实现小麦种肥同播,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平均播种深度为3.8cm,种深合格率为92.5%,采用种肥垂直分施方式,平均施肥深度为12.3cm,施肥深度合格率为94.7%,种肥深度满足种肥同播农艺要求。该机具在播种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堵塞,通过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简述了SSR标记技术在蔬菜作物种子纯度鉴定上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在杂交种子纯度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15年6月14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项目区小麦7.5cm行距实收作业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赵庄乡南张庄村实验田成功举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晋生任本次实收作业组长,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总站研究员李少波、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刘孟雨、保定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刘洪勋、保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高级农艺师刘进忠为活动成员,另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是塔城市要粮食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近5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6%左右,为加快塔城市小麦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节本发展,推广新型小麦种植技术十分迫切。"窄行匀播"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发展速度较快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改变以往小麦种植使用的15cm行距的模式,推广示范7.5cm行距的46/48行"窄行匀播"播种机,通过改变小麦植株分布的均匀性,合理地利用土地、光热、水肥资源,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提高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广东省基层技术力量薄弱、防御设施有限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构建"一图一册"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新模式.基于GIS地图制图理论,通过符号抽稀、制图表达、标记分散等地图综合方法,编制了广东省7个地市的县级和镇级山洪灾害防御图和防御手册,推动基层形成"一图一册"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同时配套研发了基于WebGIS的防御图册信息管...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冬小麦栽培的农艺要求,设计了小型小麦断根机.分析了断根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断根铲和仿形机构等.新型仿形机构保证了断根深度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断根平均深度为10.6 cm.3种断根方式均使小麦产量增加,机械断根比不断根增产9.96%~11.41%,锄铲与刀片组合断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