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氮、钾肥用量对春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春甘蓝产量和品质影响表明 :本地区春甘蓝的最高施氮量(纯N)宜控制在 3 0 0kg/hm2 以下 ,钾肥 (K2 O)用量可达 3 0 0kg/hm2 ;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 ,高钾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商品产量 ;氮肥用量增加可使甘蓝NO3 含量提高 ,但对VC无显著影响 ,钾肥用量增加可相应降低甘蓝NO3 含量 ,增加VC含量 ;氮、钾肥用量对叶球商品性状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氮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4年田间施肥试验和一季养蚕试验,研究了氮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相应桑叶喂饲家蚕对蚕生长及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在氮钾肥各养分配比中,以高氮高钾处理(N450K300)的产量最高,比N0K0处理年均增产35.2%,与其他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桑叶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粗蛋白、油脂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但单施氮肥会对蛋氨酸和油脂含量产生负面影响;施钾导致糖分含量下降,其他品质参数值随钾肥施用而提高,氮钾肥配合施用具有提高桑叶品质的作用。养蚕结果表明,桑园增施氮钾肥生产出的桑叶,有助于降低蚕茧的死笼率、具有提高全茧量和茧层率及提高蚕茧产量的作用。蚕茧上茧率、茧丝长、解舒率和茧丝净度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施钾基础上增加氮肥用量有提高蚕茧品质的作用,但不施钾只施氮肥对上茧率有负面影响,说明氮钾肥配合施用能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K、N配施对生姜生长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K、N用量及配合施用能明显促进生姜生长发育,增加根茎产量,改善营养品质,提高钾肥利用率。施钾量在450 kg/hm2以下,生姜根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氮肥水平下,株高、分枝数、茎粗及茎叶干重和单株姜根茎重均是中等钾肥用量K450处理最高,所有处理中N450K450获得了最高产量。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适宜的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根茎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营养品质。与不施钾的对照相比,施钾处理生姜根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以中等钾肥用量K450下最高;增加氮肥施用量对根茎V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钾提高了生姜根茎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但不同钾氮配施处理提高幅度不同。K0和低钾条件下,增施氮肥会明显提高生姜根茎硝酸盐含量,施钾则能降低其含量;不同钾氮用量降低程度不同,适宜钾氮配施处理N375K375和N450K450硝酸盐含量最低。施用钾肥的处理,生姜茎叶、根茎和全株含K量明显提高,K素养分吸收量显著增多;同一钾肥用量下,增加氮肥用量,茎叶、根茎和全株含K量也明显提高,各部位K素积累量相应增加。钾素农学效率,低氮水平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高氮N450条件下,K450处理达最大值。钾肥利用率,两种氮肥水平下均是K450处理最高,高氮高钾的N450K525处理钾肥利用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施氮与间作对玉米和马铃薯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氮水平下间作对作物钾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为高效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年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玉米施氮量N 250 kg/hm2为基础,设:不施氮(N0)、1/2常规量(N1)、常规量(N2)、3/2常规量(N3)四个处理,调查了间作玉米和马铃薯对钾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单作玉米、间作玉米和单作马铃薯产量逐渐增加,以N2、N3产量最高,而间作马铃薯产量在N1水平达到最高,氮肥用量增加到N2反而下降;玉米马铃薯有间作增产优势,土地当量比(LER)随着施氮水平增加逐渐降低。单作和间作玉米吸钾量随着施氮水平提高先增加后减少,在N1或N2水平钾吸收达到最大,单作马铃薯吸钾量随施氮量增加逐渐增加,间作马铃薯则先增加后减少,分别在N3和N1水平达到最大。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玉米较单作玉米提高钾吸收量15.7~20.0 kg/hm2(2013年)和22.6~78.3 kg/hm2(2014年),在低氮(N0、N1)水平下增加显著;玉米钾吸收量主要集中在秸秆,占钾吸收总量的64.5%~75%(2013年)和61.6%~74.5%(2014年),间作增加的钾主要分配到了籽粒中,钾吸收量的分配在马铃薯中没有明显差异。间作提高了玉米钾利用效率,对马铃薯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钾吸收土地当量比逐渐降低。【结论】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玉米马铃薯钾吸收有极显著交互作用;在施氮肥为常规水平的一半,即N 62.5 kg/hm2时,间作增产和促进钾吸收潜力达最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交互作用对钾的吸收优势逐渐减弱。因此,适当施氮可充分发挥间作促进钾吸收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低钾和中钾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弱筋小麦植株氮、钾含量的提高,氮、钾养分吸收表现出一定的正交互作用;合理配施氮钾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在低钾土壤上,N180K150处理产量最高(5023.kg/hm2);中钾土壤上,最高产量(5145.kg/hm2)为N180K90处理。两种土壤上,氮肥的产量效应均大于钾肥。低钾土壤上,氮钾对小麦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提高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弱筋小麦的专用品质,钾肥对小麦品质的独立效应不显著,但是钾对氮的品质效应存在着交互作用。弱筋小麦抽穗期或灌浆期植株氮、钾含量与子粒品质的相关系数较大,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则是以拔节期或抽穗期较大。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和增加氮、钾肥基施比例有利于改善弱筋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N 0、210、300、390kg/hm~24个水平,K_2O 0、135、225、315 kg/hm~24个水平,于成熟期测定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构成并分析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氮肥、钾肥对加工番茄均有显著增产作用,但钾肥的增产作用强度不如氮肥显著。氮、钾肥增产率范围分别为32.8%~51.4%,13.3%~23.0%。N、K肥均通过增加加工番茄单果重增加产量。施氮量390kg/hm2处理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较300 kg/hm~2处理显著降低10.85%和14.77%,较210 kg/hm~2低氮处理糖酸比显著下降36.04%。随施钾量的增加,番茄红素持续增加,315 kg/hm~2处理最大,为14.97 mg/100 g。增施钾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提高8.81%~13.73%,糖酸比提高3.98%~30.68%。增施钾有利于降低脐腐病发生率,提高氮肥用量可使脐腐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对施氮肥量、施钾肥量和产量的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得到最高产量氮肥施用量为265.5 kg/hm~2,最高产量钾肥施用量为268.5 kg/hm2。确定合理的氮肥和钾肥的施肥量范围分别为254.1~265.5和225~230.2 kg/hm~2。  相似文献   

7.
河南主要土类玉米小麦轮作制下施用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河南省郑州潮土区和驻马店砂姜黑土区玉米、小麦周年轮作制下施钾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的砂姜黑土和潮土上玉米、小麦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显著;郑州点玉米、小麦季和驻马店点玉米季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玉米、小麦产量和产值逐渐增加,驻马店点小麦季产量和产值以NPK2处理最高,两点钾素的盈余都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从钾肥产投比、利用率和单位钾素增产量综合考虑,建议郑州潮土区玉米、小麦轮作年施钾量(K2O)为300 kg/hm2,玉米、小麦季分配比以1:1为宜;建议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年施钾量(K2O)为262.5 kg/hm2,玉米、小麦季分配比以1:0.75为宜.  相似文献   

8.
钾素营养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冀西北高原旱滩地条件下,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使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7.96%~17.60%;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的吸收。施钾植株的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分别比不施钾植株提高17.73~40.28.kg/hm2和9.32~28.69kg/hm2;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且二者产量增幅分别为9.40%~21.5%和8.90%~38.12%。试验结果还看出,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饲用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有提高,为饲用玉米的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因此,饲用玉米施用钾肥是提高其产量与营养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氮钾配施对芋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钾肥配施对芋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以氮、钾肥施用量为变量因子,芋头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氮、钾肥对芋头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钾肥的影响大于氮肥;氮、钾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氮(N)、钾(K2O)施用量分别为261.75kg/hm2、757.50kg/hm2以内,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提高,超过此施用量,则产量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为N34.5~531.0kg/hm2,K2O.526.8~1057.2kg/hm2,芋头产量可达30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不同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和营养元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珂旭  王正银  樊驰  刘辉  何德清 《土壤学报》2014,51(6):1369-1377
选择重庆地区适宜栽培的甘蓝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和用量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和营养元素形态的影响,为无公害甘蓝生产确定合理的施钾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甘蓝生物产量和商品产量均显著提高(增量为4.3%~20.2%),两种钾肥均以中量水平(K2)增产最显著,但相同用量下钾肥种类间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从肥料成本看以氯化钾更优。各处理均提高甘蓝氨基酸含量,以低量硫酸钾最优,增幅达56.9%;除中量氯化钾提高甘蓝维生素C含量6.8%外,其余处理均降低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对甘蓝硝酸盐含量以降低为主,以高量硫酸钾降幅最大达12.3%;钾肥对甘蓝还原糖含量表现为提高,且以低量氯化钾最优。各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蓝矿质元素含量(Zn除外)。甘蓝各营养元素形态中,均以非蛋白态为主。不同钾肥处理蛋白氮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820),蛋白磷与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非蛋白磷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磷素形态相比,不同钾素形态与甘蓝品质间关系更为密切,其中全钾、蛋白钾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指标效应看,甘蓝适宜钾肥种类为氯化钾,且以中量施钾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和配比对结球甘蓝产量、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钾肥以及适宜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结球甘蓝产量和养分生产效率的提高。钾肥可提高结球甘蓝Vc、糖分的含量,减缓不合理施氮带来的负面影响。氮肥可提高结球甘蓝氨基酸含量,氮、钾肥料都可提高必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Vc和糖分含量与叶球含氮量成负相关,与含钾量成正相关。充足的钾素供应和合理的氮钾配比是保证蔬菜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Great Plains ha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require unique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ensure optimum corn (Zea mays L.) yield and qual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arter fertilizer on corn yield and quality under different soil management. A field experiment was established within a 2‐year corn/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ill] rotation. Whole‐plot treatments were tillage with split‐plot treatments of starter fertilizer. Starter fertilizer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two nitrogen (N) sources, each at four rates, all contained phosphorus (P) and potassium (K). An additional treatment of no starter fertilizer was also incorporated into the experi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 with application of starter‐N for all years except 2002. The most dramatic yield increase was obtained wit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o starter (no N, P, or K) treatment and the P and K treatment (no N+P and K). Starter fertilizer with only P and K also increased yield, oil production, and N removal in all years compared with no starter fertiliz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of starter fertilizer ca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corn grown in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相似文献   

13.
石灰性褐土小白菜优质高产与氮、锌、锰肥配施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应用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研究了山西省石灰性褐土上施用氮、锌、锰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磷、钾肥的基础上 ,施用氮、锌、锰肥的增产效果为氮 锌 锰。氮与锌、锰肥配施有利于小白菜增产和改善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 ,小白菜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尿素 288.2~446.4kg hm2、硫酸锌 60.8~118.9kg hm2、硫酸锰 67.5~ 127.2kg 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钾的增产幅度,杨集点狮子头姜为32.3%和33.3%,平均增产33.8%;牛庄柴姜增产32.8%和42.0%,平均增产35.6%;农场试验施钾增产37.8%~41.2%,平均增产率高达39.7%。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块茎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生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大幅度增加生姜产值,每公顷增收12155~13082元,施用钾肥的产投比高达34.9∶1和16.2∶1。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生姜钾肥的适宜施用量为K2O 260~300kg/hm2,氮肥适宜用量为N 300kg/hm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分别为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结果表明,100%硝态氮与中量(150 kg·hm-2)镁配施处理的甘蓝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分别增产56.9%、14.7%和5.2%。施用100%硝态氮处理的甘蓝产量略高于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比施用100%铵态氮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3.0%和44.2%。施用低量(75kg·hm-2)镁肥的甘蓝产量比不施镁肥增产9.3%,而增加镁肥用量对甘蓝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100%硝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和100%铵态氮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84.4%、63.4%和6.9%。100%硝态氮与高量(300 kg·hm-2)镁肥配合施用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高量镁肥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高镁肥配施处理分别增加101.4%、82.3%和14.1%。施用高量镁肥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增加11.2%。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相应增加,镁肥施用量对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影响明显。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对磷、钾和钙吸收量显著增加;随着镁施用量增加,磷、钾和镁吸收量相应增加。不同氮源与镁肥相互作用对甘蓝维生素C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50%硝态氮和50%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既能增加甘蓝产量,提高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又能减少硝酸盐含量,提高甘蓝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的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4 d 内, 冬小麦和夏玉米两个生长季氨挥发损失总量及其损失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玉米季氨挥发损失高于小麦季。习惯施肥小麦季和玉米季氨挥发总量是氮肥减量后移的2.28和2.03倍,而氮肥减量后移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氮肥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降低氨挥发损失的理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砂姜黑土薄荷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薄荷分枝期追施N138kg/hm^2时,基肥施N易使薄荷前期旺长,过早封行,通风透气差,会造成收获期薄荷大量落叶,进而影响薄荷油产量。K肥能显著提高薄荷产量,在低K用量时,氯化钾和硫酸钾增产效果相近,但在高钾用量时,则硫酸钾增产效果明显好于氯化钾,表明高用量的氯对薄荷油有不利的影响,从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两方面考虑,硫酸钾和氯化钾配合施用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施用P肥对薄荷生长和产量提高效果不大,且P肥过高会影响薄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浒苔堆肥化处理及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浒苔和玉米秸秆为主要堆肥原料,采用高温堆肥技术进行堆肥处理,并在大白菜生产中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浒苔+秸秆+EM菌剂堆肥处理5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最长,达到19 d,优于鸡粪堆肥处理的高温时间,堆肥效果最好.有机物料腐熟剂可使堆体温度快速上升,主要保持在中温阶段发酵.浒苔堆肥对大白菜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对其品质影响较小,肥效与鸡粪堆肥相当.施用浒苔堆肥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避免养分淋失和对环境的污染.但浒苔堆肥施用量过大时可导致土壤pH值降低和土壤盐分含量提高.因此,浒苔堆肥在蔬菜生产中应用时要根据土壤理化性状确定施肥量,浒苔与秸秆或鸡粪混合堆肥作基肥施用时一般以不超过11.25 t/hm~2、单独施用浒苔(干),其用量以不超过5.6 t/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