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皓 《中国家禽》2004,26(4):39-41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发病。尽管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发病的事例,但实属罕见。据专家分析和研究,禽流感病毒通过一定渠道传染给人体已经是不争的实施,但是远不能证明禽流感病毒已经突破了“种间隔离”。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我国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感  相似文献   

2.
最近,关于禽流感病毒如何与人的受体结合并感染人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据美国庥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2008年1月6日表示,他们发现了感染禽类的病毒和感染人类的病毒之间存在的关键性差别。对于感染人类的病毒,其感染能力取决于人类呼吸系统细胞表面受体是否有能够同病毒结合的特定形状。这项新的研究更详细地揭示出,正是由于流感病毒与特定的α-2,6半乳糖受体的特定形状结合的能力,决定了它是否能够感染人类。α-2,6半乳糖受体有两种形状——其中一种类似于伞形,另一种类似于圆锥。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如果要感染人类,它们必须与伞形的α-2,6半乳糖受体结合。文中指出,虽然禽流感病毒通过家禽适应人并变为人传人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种演变进化的适应过程似乎有加快脚步的迹象。2007年10月4日,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一位科学家说:“我们已经检测到禽流感病毒的一种特殊变异,它能使病毒适应人类上呼吸道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说,新的变异让H5N1型禽流感病毒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存活。尽管还没有转变为可以在人类间传播的病毒,但至少可以表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正在向这个方向演变进化。这对人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山东家禽》2004,(3):22
禽流感目前正在亚洲地区蔓延,虽然尚未发现可能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迹象,但已有数人因感染而患病。最令人担心的是,感冒患者一旦同时感染了禽流感,两种病毒就会在患者体内发生基因变异,产生出人体毫无免疫力的新型病毒。因此,在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并蔓延为全球性流行病之前,治疗感冒的处方药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救命良药。由于感  相似文献   

4.
正H10N8亚型是最新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近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这种病毒能够感染人类细胞,但它对于禽类受体的结合能力比对人类的要强150倍,即和禽类细胞的结合及对禽类细胞的感染都有更高的偏好。因此,现在不认为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为了研究新型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类的潜力,英国伦敦国家医学研究所医学研究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流感病毒受体识别以及流感病毒跨宿主感染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禽流感病毒在亚洲流行,使家禽养殖业受到很大冲击。令人担心的是,从东南亚疫情爆发地区还报道了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我国湖南等省也有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目前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是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将长期在亚洲存在。由于流感病毒的自身基因组极易产生变异和亚洲地区家禽业的养殖模式特点,禽流感病毒极有可能进化成可以跨宿主感染的新型流感毒株。本文对流感病毒的受体识别和跨宿主感染的分子机理作一综述,并讨论若出现流感大流行时的药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经常发生禽流感病毒由禽类传染给人类的事件,但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却未发生传播,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流感病毒表面的HA糖蛋白与靶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本文主要从A型流感病毒与人类受体结合的特异性、HA氨基酸的突变对禽流感感染人类的影响以及HA突变对流感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流感病毒HA突变与受体识别的关系,以期能为将来人们研究流感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越南最近出人现的大量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表明,这种致命的禽流感病毒已出现变异,使人类越来越容易被感染,增加了人传人的风险。科学家们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公布了一份评估报告称,越南1至4月发生的人体禽流感病例模式表明,禽流感病毒“正在继续进化,并造成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物保健》2008,(3):121-12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拉姆教授等人的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必须同人体肺部细胞中一个特定形状的受体结合,才能留存在人体内,攻击人的呼吸系统。人体内的细胞受体分别为“伞形”和“锥形”两种形状,研究人员发现,流感病毒附着在“伞状”受体上,才能把病毒传染给人类。这项新发现将有助于研发能够对抗致命的禽流感及其他流行性感冒的疫苗。拉姆教授说:“现在我们知道要找的是什么(病毒),这不仅能帮助我们监控禽流感,同时也有助于针对其他流感研发出更好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9.
仇进 《动物保健》2014,(8X):59-59
给全球养殖禽类及产业造成巨大损失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导致死亡的疾病。在近三十年当中,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非洲,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地相当流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流感区域,对当地造成相当大的威胁。虽然目前这种病毒并没有在人际之间发生传播,但是这种病毒若于人流感病毒进行新的重组,就将成为人间传播可致死的流感病毒,这会形成新的流感盛行。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径分别是通过直接接触了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或者接触了含有禽流感病毒的排泄物。在经过不断变异后的禽流感很有可能冲破种属屏障,从而将危机到人类和哺乳类动物,从而在宿主和病毒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宿主发病升至死亡。目前研究出其致病机制,并对其进行防治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正在一步步逼近人类。如果禽流感和人类的流感同时爆发,那是最危险的。”在第一届中日医院感染对策高级研讨会上,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如是说。1猪染禽流感病毒可传人钟南山介绍,除了与家禽直接接触外,最近专家还发现像鸭子等水禽的排出物中存在能传染给人的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1.
给全球养殖禽类及产业造成巨大损失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导致死亡的疾病。在近三十年当中,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非洲,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地相当流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流感区域,对当地造成相当大的威胁。虽然目前这种病毒并没有在人际之间发生传播,但是这种病毒若于人流感病毒进行新的重组,就将成为人间传播可致死的流感病毒,这会形成新的流感盛行。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径分别是通过直接接触了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或者接触了含有禽流感病毒的排泄物。在经过不断变异后的禽流感很有可能冲破种属屏障,从而将危机到人类和哺乳类动物,从而在宿主和病毒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宿主发病升至死亡。目前研究出其致病机制,并对其进行防治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2.
崔尚金 《中国动物保健》2009,11(5):19-25,30
由于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受体,因此猪是禽、猪、人流感病毒共同的易感宿主,是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流行毒株的"混合器"和古老的流感病毒长期存在的"贮存器"。流感病毒有八个基因片段,猪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一个细胞的时候,病毒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基因交换,重组形成新的病毒。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检测,2009年4月引起墨西哥、美国等国人流感爆发的墨西哥A/H1N1型流感病毒毒株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是人类流感病毒、北美洲禽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猪流感病毒的混合体。猪流感病毒(H1N1,H3N2)在中国猪群中普遍存在,而且H9N2和H5N1禽流感病毒也感染了猪,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次病毒暴发在北美,而且是在人中间的暴发,因此现在需要重视的是人之间的传播,严密监控这种病毒是否入境;同时长远来看,应该对中国的猪群进行排查,预警可能发生的疫情。  相似文献   

13.
据亚洲新闻网2月13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根据越南当局对10名禽流感患者的研究,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会在约3天后病发。越南的医生收集10名感染H5N1禽流感患者的资料显示,他们感染病毒后,会在约3d后病发,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这10宗个案都是学童及农民,都是因为接触过病禽而遭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死亡率十分高,10人中有8个会死亡。最近在亚洲部分地区蔓延的禽流感,已经导致19人死亡,5000万只家禽被宰杀。3世卫:人类感染禽流感3日后将病发  相似文献   

14.
流感病毒血凝素在宿主特异性转变中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感病毒宿主感染谱很广,除野生鸟类外,还广泛存在于家禽、家畜、野生哺乳动物甚至海生哺乳动物和人类[1]。种系发生研究表明,感染其他物种的所有A型流感病毒都来源于野生鸟类,野生鸟类是迄今发现所有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2-3]在一定条件下,流感病毒可在不同物种之间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传播。历史上流感病毒跨越种间屏障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禽流感病毒长期以来仅在禽间存在与流行,但1918年H1N1亚型病毒导致了“西班牙人流感”;1957年,H2N2亚型病毒酿成“亚洲人流感”;1968年,H3N2亚型病毒导致“香港流感”的蔓延;1977年,H1N1亚型病毒再次导致了“俄罗斯流感”;1997年,香港发生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并致死人的事件[4];2003年底至2008年4月30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再次于东南亚等国家肆虐,引发382人感染,其中241人死亡的事件。由此,流感病毒跨越种间屏障的现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很多学者对流感病毒跨种间屏障机制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诸多的研究进展。不同病毒的感染机制表明,当病毒在一个物种群体中经过多次感染,就会受到1次与宿主特性相关的自然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现如今禽流感(鸟禽类流行性感冒,现在简称禽流感)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禽类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可以引起家禽类大批死亡,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生产,对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禽流感病毒类型多,传染性强,经过几年的研究表明,虽然绝大多数禽流感病毒类型不会传染给人,但H5N1等某些病毒却能造成人类严重感染。自从1997年首例在香港地区报道的人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死亡至今,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2):31-31
对禽流感防重于治 ,卫生专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若干建议。①不与活禽接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活很久 ,在禽的粪便中能够存活 10 5天 ,在羽毛中间能存活 18天 ,所以接触病禽的人感染的机会要大得多。专家建议 :要养成接触禽类、蛋类和生冷禽类制品后勤洗手的习惯 ,用洗手液和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儿童尤其应避免与活禽接触。②对病鸡不碰不吃。禽流感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病禽 ,通常病禽高密集的地区 ,病毒的浓度会比较高。普通大众预防的关键是不接触和食用病鸡 ,在市场上买一只活鸡基本上是安全的 ,即使有病…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科学家发现,猪体内一个特定基因的变异会导致猪更易感染禽流感。这一发现将有助于防止新型流感发生。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猪细胞培养实验中发现,猪体内一个名为“Mx1”的基因出现变异时,禽流感病毒就会增殖。研究人员在全国各地养猪场的配合下对猪进行了实际检查,发现“Mx1”基因出现变异的猪确实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猪既可感染人类流感,也可感染禽流感。专家认为,猪有可能充当禽流感病毒从家禽传播给人的中介。病毒可以在猪身上发生变异,获得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能力,引发新的人类流感。如…  相似文献   

18.
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高致病性亚型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对比H5N1病毒,其扩散性更强而迅速,可感染野生禽类、家禽、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H7N9的传播途径主要有2种:一种是与病鸡直接接触;另一种是与病鸡污染物接触。健康鸡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及眼结膜感染该病毒而引起发病,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鸡的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禽》2007,29(4):66-6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月8日发表公告说,如果猫吃了受到高致病性H5N1病毒感染的禽类,或近距离接触已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动物及其排泄物,猫也可以感染上禽流感。虽然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在猫群中存在持续性的病毒传播,以及禽流感病毒可以经由猫传染给人类,但必须加强禽流感病毒在猫中传播的监测,研究分析猫在禽流感传播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洛杉矶8月7日电:美国科学家研制的第一种人用禽流感疫苗已经通过人体试验。科学家称,这种疫苗能保护人类不受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