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1年以来,互助县开始引进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机具在我县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我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现已初具规模。今年全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3.46万亩,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推广面积达到3.4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38.2%。 1、马铃薯生产机具引进 2001年,我县引进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2MBS-1型犁用马铃薯施肥联合作业机2台、2BXM-1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6台、2BFM-2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2台、2BFM-2型马铃薯种植机1台、马铃薯收获机3台在我县进行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一、水稻生产现状我县县域耕地面积380万亩,县属耕地面积136.5万亩,全县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人。近年来,我县抢抓全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利契机,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大幅度增加了粮食产量。2010年,县属粮食总产量实现39.5万吨,同比增长23.8%。2010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同比增长23%;201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同比增长37.5%。其中机械插秧面积达20万亩,人工插秧1.2万亩,直播0.8万亩。全县水田平均亩产457千克。全县拥有水田农机具6261台套,其中插秧机671台,收割机482台水耙机械5108台。随着饶河县珍宝岛、四排、大佳河等灌区的陆续竣工投入使用和广大农民群众种植水稻积极性的不断高涨,饶河县水稻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12年饶河县属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35  相似文献   

3.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业大县。马铃薯是宣汉县具有种植优势的第四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8万亩,其中春马铃薯种植面积25万亩,秋马铃薯种植面积13万亩。总产量27万t左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马铃薯种植作为振兴我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增收工程来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绿色无公害优质马铃薯的种植更受人们亲睐。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集粮食、蔬桨、饲料和工业原料于一身的优势作物。四川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45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总产原粮100万吨左右.居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之后.排第五位。在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的新时期.针对四川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四川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增加粮食产量和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增强四川马铃薯产业市场竞争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黎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全县粮田面积的50%,年总产量在3500万公斤左右,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小麦生产由量向质转变,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质专用品种越来越多。就我县来说,2005年全县小麦面积11.5万亩,其中优质小麦面积达N8万亩(强筋小麦种植面积4万亩,适宜生产面包的品种1.5万亩,生产馒头的品种2.5万亩)。去年以来,我县争取到了“国家级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这对我县小麦生产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协调好生产、加工、销售三者关系,实现以加工企业的发展拉动优质小麦生产;以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加速优质小麦生产;以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强化优质小麦的管理,实现优质优价,就成为我县当前优质小麦生产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盐源县马铃薯发展现状 我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幅员面积8396.6km^2。全县总人口35万人,其中少数民换17.23万人,全县耕地110万亩,农业人口达309万人。马铃薯生产种埴覆盖全县34个乡镇,168个自然村,1820个社。2008年种植面积为20.4万亩,位居全州第一,面积占全县粮食作物的29%,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3%,产值37%以上。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县重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总产15万t,占全县粮食的25%左右,为进一步鉴别小麦新品种(系)综合性状,筛选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系),自2002年以来,特组织小麦连年品比试验,并获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位于商丘市的西南部,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7个镇、14个乡,全县耕地面积107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左右.是我县第二大粮食作物。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我县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县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遍及全县49个乡镇,近几年其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上。玉米生产已成为我县发展旱作农业,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并为我县发展优质畜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霞浦县冬闲田面积大,气候条件好,适宜发展秋冬季马铃薯生产。我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万亩左右。据调查,我县大面积种植优质马铃薯"紫花851"品种,一般亩产1500公斤左右,产值达1600—2000元,纯收入可达800元以上。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推广秋冬季马铃薯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人将近年来所掌握的"紫花851"马铃薯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全县耕地面积102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左右,总产650000t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产量约400000t,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玉米螟和棉铃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而且对玉米品质影响很大,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喜德县耕地面积36.9万亩,常年种植粮食45万亩,其中荞麦播种面积常年10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22%左右,苦荞麦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5%左右。荞麦系喜德县高寒山区优质特色粮食作物,不仅是群众生活的细粮,畜禽生产的重要饲料,而且是探亲访友、  相似文献   

13.
顿小明 《甘肃农业》2006,(5):112-113
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关山区域,海拔高,气候冷凉湿润、土壤肥沃、钾素含量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栽培马铃薯的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马铃薯生产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常年栽培面积8~10万亩,占全县粮田面积的15%左右,对全县粮食生产、农民脱贫致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块茎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运输困难,种性退化速度快,成为长期困扰生产的一大限制因素。1992年,我县引进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技术,建立了生产、扩繁及推广体系,为大田生产提供恢复优良种性的一、二级脱毒种薯,提高了我县马铃薯生产的整体水平,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也存在有待进一步深化解决的一些问题,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正>庐江县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田99.4万亩,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主产县。经统计,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面积165万亩,占80%左右,尤其双季稻生产一直位于全省前列,面积保持在120万亩左右,其中早稻面积占全省面积1/6以上。为研究、鉴定、筛选新引进的早籼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我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种植面积也在逐年上升,2013年全县达到10.5万亩。为了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提高产量,在马铃薯栽培技术做一些探索,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4年种植31.5万亩,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4.4万亩)的42.3%,其中套种玉米24万亩,单种玉米7.5万亩。套种玉米单产443.1kg/667m2,单种玉米单产583.2kg/667m2,玉米总产为15008.4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26240.4万公斤)的57.2%。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对大庆地区玉米大斑病危害症状、传染循环、发病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以为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玉米在大庆地区种植广泛,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仅我县种植玉米180万亩,占全县耕地的70%左右。玉米是我国粮食的重要品种。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玉米又是我县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现有奶牛存栏20万头左右,饲养狐  相似文献   

18.
围场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是全国马铃薯重点产区之一,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3-3万hm^2。由于我县生态环境极大改善,马铃薯28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成为危害马铃薯的主要害虫,该害虫在我县常年发生面积在2.2万hm^2左右,对马铃薯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掌握马铃薯28星瓢虫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及时、正确地指导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为我县马铃薯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香河县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改良品种结构,大力推进优质粮食的种植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县粮食播种面积47.4万亩,粮食总产20.2万吨,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90%,其中优质麦面积15万亩,优质玉米面积20万亩。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我县一大作物,全县种植面积1.2万公顷左右,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30%.但是马铃薯病害普遍发生,已严重地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