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棉花是开封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常年播种面积 8万~ 1 0万公顷。近几年 ,开封市棉区盲蝽象发生危害逐年严重 ,特别是 2 0 0 3、2 0 0 4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成为阻碍开封市棉花发展的最主要害虫。1发生特点1 .1以苜蓿盲蝽为主多种盲蝽混合发生。据调查 ,开封市棉区盲蝽象的种类以苜蓿盲蝽为主 ,与中黑盲蝽、绿盲蝽和三点盲蝽混合发生 ,其中 ,苜蓿盲蝽占44.3% ,中黑盲蝽占 34.6% ,绿盲蝽占 1 5 .1 % ,三点盲蝽占 6.0 %。1 .2危害时间长 ,世代重叠严重。棉盲蝽因其种类不同 ,发生世代、迁入棉田的时间和危害高峰略有差异。三点盲蝽一年发生 3代…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棉盲蝽象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棉盲蝽象活动规律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蝽科,怕强光,白天躲在叶背、苞叶及隐藏处所,只有清晨和傍晚外出活动,阴天和雨天才整天出来活动.因此,棉盲蝽象喜欢在现蕾早、生长嫩绿、荫蔽大、湿度高的棉田内活动为害.棉盲蝽象有嗜蕾习性,特别喜欢取食棉花小蕾,所以棉花现蕾早、蕾多、现蕾期长的棉田受害严重.盲蝽象自越冬代迁入棉田后,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危害时间可持续至9月中旬,受害田块达100%,受害株率可达70%~80%以上,造成棉顶、棉叶严重破碎,蕾铃严重脱落.严重时,下部仅有几个桃,中上部几乎光秆,一般减产15%~30%,严重的减产50%~70%.  相似文献   

3.
许丰  于伟华 《中国棉花》2007,34(10):35-36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安阳县棉田中,是棉盲蝽的优势种。近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棉铃虫得到有效控制,棉田用药次数、施药量减少,非靶标害虫逐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绿盲蝽在安阳县棉花上已成为主要害虫,在重发生年份,百株虫量在100头以上,一般棉田因盲蝽危害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近年,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技术措施。1绿盲蝽发生规律1.1在Bt棉花与其它寄主间转移危害规律。绿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据田间调查,安阳地区有21科43种以上,其中野生寄主达19种,主要有野苜蓿、野胡萝卜、婆婆纳等;栽培…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天津市宁河县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宁河县支柱产业。近几年种植面积都在2.0万~2.6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70%。2005年棉盲蝽中等偏重发生,个别地块大发生。本县棉盲蝽优势种群为绿盲蝽。由于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田用药次数减少,棉盲蝽由过去的次要性害虫上升为主要性害虫,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2005年7月下旬-8月上旬棉田落蕾落铃严重,主要是因棉盲蝽为害,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针对这一现状,笔者2005-2006年对棉盲蝽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防治棉盲蝽的综合技术措施。1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5.
九江县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危害及简易测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农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危害棉花的盲蝽在我县发生的种类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两种。50年代末期以前,棉盲蝽发生较少,至70年代,盲蝽的危害逐渐加重,但危害尚不突出。进入80年代以后,棉盲蝽的危害日益加剧,已成为棉田常发性的必治害虫。究其原因,耕作制度的变化,是造成棉盲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绿盲蝽在河北省邯郸市棉田已成为危害棉花多种蝽中的优势种。由于棉绿盲蝽个体小、体色与棉花叶色相似,且具有行动迅速转移快等特点,有很强的隐蔽性,群众难以科学防治。目前的转基因抗虫棉对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不具有抗性,一旦气候条件有利于其发生,将对棉花生产构成威胁。因此,必须了解绿盲蝽发生危害的规律,找出绿盲蝽的防治适期,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黄河流域棉田生产上种植的均为抗虫棉,在对目标害虫产生一系列影响的同时,非目标害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棉铃虫、玉米螟、小造桥虫等目标害虫发生数量减少,为害程度降低,造成了生态位空缺,棉盲蝽、棉蚜、烟粉虱等非目标害虫的发生数量明显上升。在沧州棉田,盲蝽已上升为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且连年暴发。  相似文献   

8.
金乡县不仅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也是蒜套棉种植大县,常年种植4万hm2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由于抗虫棉品种的推广,蒜套棉种植模式的应用,致使绿盲蝽在本县棉田年年都达到中偏重至大发生的程度,对棉花产量造成极大损失.为此,笔者几年来采取定时、定点观测调查,结合网捕及室外网室连续饲养观察等方法,对绿盲蝽在蒜套棉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常年种植棉花15万hm^2左右。90年代末期,抗虫棉开始大面积推广,棉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因抗虫棉田用药量、用药次数大大减少,一些次要害虫逐渐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近年来,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逐步加重。为此,开展了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剂防治棉花盲蝽象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首定  虎凯  王蕾 《中国棉花》2008,35(12):10-10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棉田害虫的种群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盲蝽象,由次要害虫转为主要害虫,危害日趋严重,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为此,针对盲蝽象的防治开展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棉盲蝽已成为安阳县棉田主要害虫,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等。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特别是2004年、2005年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本县棉盲蝽于6月上旬迁入棉田为害,至9月中旬,为害期长达110天。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蕾铃大量脱落,棉花严重减产。2005年6月18日本县测报站在洪河屯乡调查一块Bt抗虫春播棉花田,百株棉盲蝽47头,植株顶叶破叶率100%,并有7%的棉花植株已成为无头棉;7月9日再次调查该棉田,百株棉盲蝽54头,被害株100%,第1~3果枝蕾铃脱落率26%;8月17日第3次调查该棉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田用药量下降,过去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其种群不断增长,危害逐渐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应引起高度重视。1危害情况近年来,棉盲蝽象在河北省魏县棉田普遍发生,造成较重危害。据调查,平均百株虫头数可达20~30头,多的50~6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超过60%,蕾铃脱落中的30%~60%是由盲蝽象引起的。遭受棉盲蝽象危害的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旺长而开花结铃少、成铃晚、吐絮迟,产量降低、品质下降。2发生规律棉盲蝽象在本县一般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棉田内的棉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种植及广谱性杀虫剂使用量的减少 ,盲蝽象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 2 0 0 3年本地大发生 ,造成棉花大面积减产、品质下降 ,因此各地应根据其发生规律 ,采取相应综合防治措施 ,以免来年再度严重发生。为害吴桥县棉田的盲蝽种类主要有 4种 :包括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 ,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 ,其危害性最大 ,危害程度最高。1绿盲蝽发生原因。1 )牧草种植面积扩大 (特别是紫花苜蓿种植面积的扩大 )、保留大量棉柴在田间越冬及田间杂草的存在都为绿盲蝽越冬提供了丰富的越冬场所。 2 )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河南省周口市棉田盲蝽象的种类主要为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果树苗圃和温室大棚作物面积扩大及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盲蝽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2006年在扶沟、西化两县调查,7月~8月虫田率达100%,虫株率60%以上,百株虫量180头~350头,林木苗圃附近地块棉田百株虫量达620头。盲蝽象的为害往往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为害特点棉盲蝽象对棉花为害期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期在6月~8月,以7月第3代绿盲蝽为害最为严重。盲蝽象以剌吸式…  相似文献   

15.
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接合部,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常年植棉1.2万hm2,年产皮棉1.8万t,产值2.7亿元.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普及种植,棉田使用农药次数和用量减少,加之棉区气候条件、棉田耕作制度、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棉田内有害生物种群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棉盲蝽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由次要害虫转变成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为此,笔者就平原湖区棉盲蝽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式口针危害棉花及其它植物,是近年来棉田主要害虫之一。一代盲蝽象主要危害棉苗;二代盲蝽象主要危害棉苗心叶及幼蕾;三代、四代盲蝽象主要危害幼蕾、幼铃和成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迅速推广和普及,棉田中的生物种群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棉铃虫已不再是主要害虫,而原来次要害虫绿盲蝽却上升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并且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田用农药次数及用药量逐步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 0 0 2 - 2 0 0 3年7月2 2日、8月7日在城南长屯村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 0头左右,最高的已达5 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45 % ,叶片平均受害率70 % ,蕾铃脱落中有40 %~5 0 %是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危害症状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天左右,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  相似文献   

19.
在南阳棉区,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由于减少了棉田农药化防次数,原属兼治对象的中黑盲蝽象上升为主要害虫,在大发生年份,百株虫量高达500多头,尤其多雨年份,因防治失时,中黑盲蝽象危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不亚于棉铃虫灾变发生年代.近年来,作者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作物布局的调整,种植制度的改变,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生产的发展和棉花面积连年扩大,棉花病虫害发生种类、数量和危害程度也有了很大变化。2002年8月在舞钢市部分乡镇棉田首次发现烟粉虱,当年仅零星发生,为害较轻;2004年起在多个乡镇的部分棉田重度发生,2006年近50%的棉田遭受不同程度危害,2008年烟粉虱在本市棉田偏重发生,受害田块达90%,造成棉花减产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