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侯雪玲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完成的"春尺蠖性信息素成分及合成与鉴定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其专利号为ZL 201110158882.0。春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又名榆尺蠖、沙枣尺蠖等,是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果树林、天然胡杨林及人工防护林等的主要害虫之一。春尺蠖在新疆主要危害树种为胡杨、榆树、沙枣树、苹果树、梨树等,具有发生期早、食量大、群体增长速度快、虫口密度大等特点,在短时间内能将大面积的嫩叶吃光,  相似文献   

2.
运用Y5(B)型多用途通用航空飞机进行天然胡杨林春尺蠖的飞防工作,文章重点阐述了飞防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以及飞行中空中应注意的操作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春尺蠖越冬蛹羽化产卵及幼虫发育、老熟入土在时间分布上都有一定规律和范围。本文通过调查并总结奇台垦区春尺蠖历年来各虫态发生期及危害情况,旨在为当地科学防治春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河南省兰考县森防站获悉,近几年来,春尺蠖在兰考县连年呈高发态势,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局部地块杨树刚发芽就被吃光,不但影响杨树正常生长,而且严重影响了兰考县的政治形象。为确保全县林业生态安全,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年对春尺蠖历年发生严重的地块及交通要道等实施飞机喷药防治。经该站监测调查,春尺蠖4  相似文献   

5.
奎屯垦区春尺蠖成虫羽化规律及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奎屯垦区多年春尺蠖羽化情况和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该地区春尺蠖的羽化规律,并提出了几点防治建议。该地区春尺蠖羽化始见日出现在3月中旬,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羽化终止日出现在4月中旬,羽化历期平均为29.4 d。建议该地区对成虫的防治措施在3月上旬完成,最迟不能晚于3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姬巧艳 《种子科技》2017,(6):107-108
自然气候异常导致林木生长衰弱;多年没有进行大面积防治,被害林面积逐渐扩散;由于冬季气温持续偏高,虫口密度迅速增大;春尺蠖蛹的越冬基数存活率高;树种单一,多为老熟林,抗病能力差,并且同一树种、同一林分同时有多种害虫为害;森林病虫害控制难且发生面积大,其中以春尺蠖为害的比例最大,扩散蔓延速度快,使许多林地处于半死亡状态。介绍了春尺蠖的发生原因及发展规律,并对该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测预报调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的一捏、二看、三照的观察方法.在野外可快速区别春尺蠖寄生蛹、非寄生蛹和死蛹.提高了春尺蠖越冬调查工作中的效率。此方法准确率可达70%以上,与以往通过剖蛹鉴别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林木生长弱,随着人为因素影响的加剧,昆虫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致使林木主要虫害发生程度也发生了改变,新的害虫种类不断涌现。以前仅春尺蠖是林木主要食叶害虫,近几年,春尺蠖危害逐渐加重,杨梦尼夜蛾、杨二尾舟蛾有逐渐上升趋势,尤其是弧目大蚕蛾,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已成为林木主要食叶害虫。  相似文献   

9.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棉铃虫、春尺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频振式杀虫灯在兵团11个团场防治棉铃虫、春尺蠖大面积大田示范,明确了频振式杀虫灯在新疆对棉铃虫、春尺蠖、地老虎等害虫具有的良好防治效果并对天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对塔里木河上游果林地和胡杨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特色果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的数量、土壤酶活性均高于胡杨林,而胡杨林的耐盐性最强。5种林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从4~8月不断上升,8月份达峰值,且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4~10月逐渐上升,表现为“秋高型”,10月达峰值,而转化酶活性则相反,表现为“春高型”,峰值出现在4月。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由河南省信阳市农科院植保所发明的"茶尺蠖室内鲜叶继代饲养方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并颁发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茶尺蠖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人工饲养茶尺蠖是进行茶尺蠖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此前国内外人工饲养茶尺蠖鲜有成功的先例。应用本发明饲养茶尺蠖具有成本低廉、取材容易、幼虫成活率高、幼虫生长发育良好、接近野外茶尺蠖的生活习性等诸多优点,可为茶尺蠖的抗药性监测、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茶尺蠖病毒制剂的扩繁和生产等提供大量整齐划一的标准虫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手段,对采集于贵州省思南县3个茶园的茶尺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思南茶园茶尺蠖11个样本的序列与已知的灰茶尺蠖序列一致(遗传距离为0~0.2%);基于遗传距离和NJ树的分析初步鉴定思南茶园茶尺蠖种类为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本研究证实了灰茶尺蠖在贵州的分布和为害,为其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人工饲料营养成分及饲养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制对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大规模生产及全天候饲养茶尺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6种茶尺蠖人工饲料的成分合理性,指出:以茶叶粉+大豆匀浆或茶叶粉+麦胚粉为主要营养搭配的茶尺蠖人工饲料,营养较为均衡。其次,结合饲养结果分析,笔者认为:李云寿配方的继代饲养效果最好,其次是胡萃配方。最后,本文对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成功问世,产品已开始批量生产。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害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鳞翅目尺蛾科害虫,在我国大多数产茶区均有分布。由于灰茶尺蠖形态与茶尺蠖十分接近,且发生特点和生态位分布也与茶尺蠖几乎一致,长期  相似文献   

15.
张勇  钱国华  姜勇 《茶业通报》2015,(3):120-122
茶树尺蠖类(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害虫是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大;结合历史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出众数法在茶树尺蠖类害虫预测中的应用。众数法对茶树尺蠖类害虫中期预测运用简单,预测准确,能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防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民勤绿洲天然胡杨林下土壤盐分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干旱地区胡杨林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依据,应用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绿洲天然胡杨林下土壤盐分的垂直变化特征及生长季期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胡杨林下土壤全盐含量在0.55%~3.42%之间,土壤全盐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且以0~40 cm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在80~120 cm较为稳定;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全盐含量较高,其中JHCD、SWCD、SCKD表层土壤含盐量的平均值分别达到1.54%、2.80%、1.11%。土壤全盐含量在胡杨生长季节上的变化总体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不同树龄胡杨林下的土壤全盐含量不同,表现为中年阶段>成熟阶段>老熟阶段,SWCD不同树龄胡杨林土壤全盐含量的差值略大。采样点土壤全盐量的变异性属于中等变异,土层越深,土壤全盐量变化程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我站茶园发生的主要是油桐尺蠖,其为害的严重性,猖獗时并不次于茶毛虫;茶树被害后,叶片无存,造成严重减产。我站茶园1958年被此虫危害的茶树过50%,经积极防治,方未猖獗成灾。为彻底防治茶尺蠖(油桐尺蠖),我们在观察生活史的同时,进行了防治方法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18.
杀灭菊酯(Sumicidi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本试验利用国产的杀灭菊酯对茶树的主要尺蠖类害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同时对茶树的其它害虫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验用的杀灭菊酯系上海十四制药厂提供的20%乳剂。供毒力测定的尺蠖类主要是: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和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供药效试验的有茶细蛾Caloptilia thei-  相似文献   

19.
新疆和田地区春尺蠖种群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001—2003年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统计学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的ArcGis为平台,分析并显示出:新疆和田地区春尺蠖种群成聚集分布,聚集半径在154.29 ̄243.76km之间,聚集中心由2001、2002年的皮山县、洛浦县两个聚集中心扩展到2003年的皮山县、洛浦县、民丰县三个聚集中心,各年的聚集程度有所变化,种群数量成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测报兵团十二师苗木主要食叶性害虫的发生动态,正确预测苗木食叶性害虫的未来发展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014年,十二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培养等方法对十二师地区苗木主要食叶性害虫杨梦尼夜蛾、桑褶翅尺蛾和春尺蠖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