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丰县下坊公社三官殿大队蚕桑场,1980年建场,当年冬天就连片栽桑六万株,折合面积77亩。1981年兴建平房蚕室一栋,380平方米,现在又正在兴建一幢1140平方米的三层楼蚕室。栽桑第一年的中、晚秋采叶养蚕29张,产茧2366.5斤,茧款收入4116.82元,亩桑蚕茧产值达53.44元;栽桑第二年,全年春、夏、秋五次养蚕,饲养蚕种122张,产茧10252.5斤,平均亩桑产茧133.5斤,亩桑产值213.6元(平均茧价1.6元计),属全区首位,是我区蚕桑生产高产典型。三官殿大队蚕桑场在不到两年的短暂时  相似文献   

2.
<正> 仪征县谢集公社四庙大队鲍庄生产队余存仙家分到责任田7.3亩,在种好责任田力争多产粮、油的同时,82年春将0.672亩自留地栽桑750株(行距4.8尺,株距1.1尺,折合每亩栽桑1136株)。又利用行间嫁接桑苗,成活2066株。栽桑当年从夏蚕开始,养三季蚕共养蚕种1.83张,生产蚕茧130.4斤,产值214.22元(平均张产茧71.25斤,张产值117.06元,亩产茧194斤,亩产值318.78元)。再加上行间嫁接桑苗2066株,产值100元,这块自留地共收入314.22元。比原来的收入高一倍多。他家的主要措施是:在上年冬天,挖好  相似文献   

3.
<正> 1982年,桃园大队王西香在自己的责任田麦地栽桑1.2亩,苗栽1500株的速成密植桑园,当年养蚕一张,产茧67斤,产值116斤,收小麦840斤,豆子70斤,套种出圃嫁接苗2500株,每斤小麦按0.20元算,豆子按0.25元算,桑苗每株按6分算,总产值达451.50元。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受益。83年,她养蚕4.5张,总产茧263斤,产值433.52元,平均张产茧58.4斤,产值  相似文献   

4.
<正> 1984年12月24~25日江苏省科委在丹阳县主持召开了“速成丰产桑园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鉴定会,并通过了鉴定。课题试验田共46.3亩,1981年冬设置在横塘乡冷甲村,栽桑当年亩产桑叶3123.4斤,产茧207.7斤,产值323.46元;第二年5688.2斤,产茧310.1斤,产值656.85元;第三年亩产叶6976.7斤,产茧404.9斤,产值828.16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年产出是投  相似文献   

5.
<正> 1980年春季,宝鸡县马营公社旭光大队,在滩地栽桑25亩,嫁接良桑苗42万株,用地20亩,冬季出圃栽植16.5万株,价值990元;育实生苗2.5亩,可产苗32万株,产值960元。80年养蚕4期共32张,产茧1806.7斤,产值2625元,用工2400个,净工日值2.2  相似文献   

6.
<正> 省蚕桑生产座谈会于1980年12月2日到5日在省蚕桑研究所召开。全省八个地市三十个县和省级有关业务部门的代表85人参加了会议。 80年我省蚕桑生产形势很好,新栽成片桑园六万四千多亩,零星栽桑二千余万株,嫁接出圃良桑苗八千余万株,育实生桑苗一万四千余亩;蚕茧获得了丰收,产茧580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六,净增120万斤。  相似文献   

7.
嵊县地区对栽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特别对桑园的快速养成即“第一年栽种,第二年嫁接,第三年产叶,第四年定拳,边产边养”的栽桑法有经验。东升社快速养成的专用桑园 (土名山)0.11亩栽40株桑树。1956年嫁接39株(袋接又名剎头接)当年主干养成1.5尺、枝条3—5条。1957年夏伐产春叶114斤、每株平均2.14斤,夏叶产36斤、每株平均14.7两,秋叶估计能产70  相似文献   

8.
全省蚕桑生产基地县——广丰县五都乡蚕场,是1980年冬81年春在丰溪河畔的沙洲上栽桑建场的,集中成片栽植嫁接桑九万多株,折合面积128亩。1981年中秋开始少量采桑养蚕,1982~1983年进行了分期分批采  相似文献   

9.
<正> 仪征县谢集公社蚕桑专业户余存山,1982年春在自留地上栽桑0.67亩,当年亩均蚕茧收入319.79元。1983年经公社批准又在责任田上扩栽新桑3.23亩,全年饲养蚕种12张,生产蚕茧681.6斤,亩产蚕茧174.8斤,产值1268.36元,蚕茧亩产值325.22元。并利用桑树行间嫁接湖桑苗22000株,出圃16940株,产值1000元左右,桑苗亩产值256.41元,茧、苗亩产值合计为581.63元。又  相似文献   

10.
<正> 据清涧县蚕桑办公室刘国俊同志来稿,1992年秋季,在清涧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乡(镇)密切配合,蚕桑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积极响应,掀起了群众性栽桑高潮,在一个月之内,一举栽桑22396.7亩(每300株折合一亩),创清涧县栽桑历史最好记录,为今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总路綫的光辉照耀下,依靠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和广大群众的冲天干劲,贯彻了八字宪法,全省大面积发展了新桑园,到处涌现出快速丰产的先进标兵,不少新桑园当年栽桑,当年亩产秋叶千斤以上,高的亩产达到4千多斤。永加县去冬今春发展2万亩,栽桑800万株,  相似文献   

12.
<正> 1980年,洋县培育了200多万株良桑苗,育了600多亩实生苗,11月中旬,全县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规划、有技术要求的栽桑活动。利用弃耕还林的河滩地,本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建立专用桑园1100多亩,间作桑园250多亩,四旁栽桑15万株,全县共栽植良桑140多万株,超额完成了原定栽桑120万株的计划,同时还支  相似文献   

13.
伦敎蚕种场党支部试验田,头造亩产桑叶4150斤,与去年头造同期相比,增产了三倍有余,高产试验田,共扩植二亩,头造获得这样的丰收,是突破历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亩植2900株,全年留大树尾,株间7寸,行间3尺,二亩总产桑量8300斤,平均亩产4150斤,去年亩产1355斤,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产了3.6倍,与58年亩产900斤相比增产了4.6倍。  相似文献   

14.
<正> 略阳县大黄院乡共有6个村,603户人家,耕地5369亩。地处县东,海拔较低,气候适宜,有利于栽桑养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党委、乡政府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兴桑养蚕,至1984年已发展桑树120多万株,年产茧6200斤。去冬今春又栽桑110万株,今春一季产茧6380斤,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比去年全年产量还多170斤。蚕茧质优价高,经济效益很好。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5.
1980年我们在南海县经科所试种了2.04亩共三丘的当年新植桑高产试验田,获得每亩产桑6606斤,其中最高一丘亩产达6961斤的高产纪录,平均每亩收益达691.28元,为发挥广东蚕桑优势,促进蚕桑发展,提早实现桑田良种化闯开一条出路。但这仅是一个开端,潜力尚大,有待进一步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兰考县仪封公社徐渡口村沙荒地较多,有1,685亩,可耕地只有365亩,自然条件差。他们为了改变经济落后局面,1980年春试播沙打旺180亩,当年生长旺盛,翌年采收种籽3,700斤,收入9,250元.1980年又扩种600亩,1982年收种籽7,200斤,收入1.8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 常熟县谢桥公社光明专业队共有桑田18.5亩。自1973年建队栽桑以来,专业队人员是相当固定的,通过技术培训,栽桑养蚕技术比较熟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亩产茧量和张产茧量,都达到较高的水平。1976年全年饲养蚕种71张,总产茧5995.2斤,平均张产茧84.4斤,亩产茧807.4斤。1980年全年饲养蚕种78张,总产茧7086斤,平均张产90.8斤,亩产茧383斤,总产值12812.7元。五年来,该队的春蚕张产茧量是高而且稳的,高的达97.3斤,低的为87.7斤。但夏秋蚕的张产茧量常在51~81斤的范围内徘  相似文献   

19.
瑞安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绿化的号召,从195年冬开始发展新桑园4828亩,有40%桑树种在山上,当年秋季就采叶饲养205张蚕种,平均每张产茧48斤,70%桑园达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过去这里没有养过蚕,现在桑园已发展到一万亩,成了一个新兴的蚕  相似文献   

20.
<正> 江苏省东台县三仓公社三仓大队地处黄海之滨,属滨海盐渍土地区,农作物以棉花和棉粮夹种为主。全大队六个生产队的集体耕地面积1,892亩,成林桑园面积68.9亩,占集体耕地面积3.6%(目前新老桑园面积已近100亩)。从1962年开始栽桑养蚕。二十年来,蚕茧产量持续上升。1966年亩产茧达到100斤,1970年增至200斤,1974年达300斤,到1979年达350斤。1981年共饲养蚕种476张,总产茧达267担,比历史最高的1980年增长12.4%,亩产茧达387.5斤(按68.9亩投产桑园计算)。全大队有4个生产队亩产茧超过400斤,亩产桑叶6,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