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沧州市1961—2018年58 a逐日降水量、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气象资料和1998—2017年19 a沧州金丝小枣产量及枣园灾害调查资料,采用金丝小枣生长期气象灾害判别指标分析得出:金丝小枣不同生长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萌芽展叶期高温、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果实白熟期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天气。通过概率统计和层次分析法(AHP)对这种灾害变化特征及权重进行统计计算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金丝小枣萌芽展叶期高温、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年发生频率100%,果实白熟期、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年平均发生频率为37.9%和25.9%。(2)各灾害发生频率高峰期各年代际不同,萌芽展叶期高温和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发生频率偏高,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最高,果实白熟期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偏高。(3)每年至少3种灾害发生,4种灾害同年均发生频率达到41.4%,5种灾害同年均发生频率为10.3%。(4)各气象灾害影响权重不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影响最大,权重系数达到0.5848,其次是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权重系数为0.1920,果期膨大期高温日灼和果实白熟期连阴雨位居第三和第四,分别为0.1081和0.0850,萌芽展叶期高温影响最小,权重系数仅为0.0301。对产量下降的5年进行气象灾害权重影响检验分析,结果与各灾害的权重特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沙县地处福建中部,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是柑橘的适生区,全县种植柑橘面积1.18万hm2。2004年沙县植保站开始承担福建省植保植检站柑橘病虫预测预报项目,按照省站“柑橘病虫调查规范”要求,结合本县柑橘病虫发生历年资料,针对不同柑橘病虫种类采取不同的测报方法,每年发布《柑橘病虫情报》8~10期,每年指导全县柑橘病虫防治面积8.26万hm2次。经过多年的柑橘病虫观测摸索和2年的系统测报实践,初步总结出一套适用本县柑橘生产实际的柑橘病虫测报技术。1柑橘病虫测报的实践1.1柑橘害螨采用镜检法测报。从2月份开始,每隔7 d检查1次。平地橘园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渭北旱塬沟壑区盛果期苹果不同水文年的节水灌溉制度,选取洛川县为代表性区域,利用该县近56年的月气象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分析了陕西省两个不同成熟期的苹果品种(中熟嘎拉、晚熟富士)在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管灌、滴灌)各水文年的充分与非充分灌溉制度。结果表明:1不同成熟期苹果各水文年均应补灌,补灌时间和灌水量主要集中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2中熟品种充分灌溉在湿润年、平水年、干旱年、特旱年的灌水次数分别为2、3、3、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60、85、120、165 mm,管灌为90、130、180、245 mm;非充分灌溉各水文年的灌水次数为1、2、3、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45、70、110、150 mm,管灌为65、110、170、220mm。3晚熟品种充分灌溉在相应水文年的灌水次数分别为2、3、4、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65、90、125、160 mm,管灌为95、140、195、240 mm;非充分灌溉各水文年的灌水次数为2、3、3、4次,相应滴灌灌溉定额为55、75、120、150mm,管灌灌溉定额为85、125、175、220 mm。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以先玉335号玉米为材料,冬灌改为播前灌,并在玉米大喇叭口后期至抽雄前(7月12日)和灌浆期(8月8日),采用膜孔灌溉方武朴灌2水,研究地膜玉米不同补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改冬灌为播前灌.可减少玉米拔节期1次灌水,其依据是苗期~拔节期耗水量少;进入大喇叭口期,耗水量增...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丘陵区红富士苹果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的水资源状况和施肥现状,以农民能够承受的施肥、灌水标准为基础,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以肥料配比(A)、施肥纯量基准(B)、灌水量(C)、灌水时间(D)作为试验因子,利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经过2a试验,分析不同水肥组合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性顺序是:施肥量(B)-灌水时间(D)-肥料配比(A)-灌水量(C);对净增值率的重要性顺序是:肥料配比(A)-施肥量(B)-灌水时间(D)-灌水量(C)。最优的处理组合均为:A1B3C2D1。即N:P:K=1:1:2,施肥量基准0.6kg,灌水时间为冬灌 花前期 幼果期 膨大期,灌水定额为82.5m^3/hm^2。同时说明果树对肥的需求比对水的需求更为迫切,且果园土壤中钾肥最为缺乏。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沿沙漠地区酿酒葡萄生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观测试验发现,河西沿沙漠地区具有较东部葡萄产区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表现为:春季气温升高快,农业界限温度间隔日数短,热效率高,树体萌动早;营养和果实生长期光温适宜,相互匹配好,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在15.2~18.2℃,日照时数在8.9~10.2 h,枝叶生长迅速,树势恢复快。果实快速膨大期平均气温20.4~22.3℃,日照时数在8.4~9.3 h,期间高温日数少,有利于果实快速膨大,果实生长发育良好;果实成熟期光能资源丰富,日光能系数在5.1~5.4之间,日较差大(12.6~14.5℃),加之降水少、空气干燥,成熟前降温快,利于糖份积累和风味保持,果实品质好。分析了影响酿酒葡萄生育的不利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趋利避害措施和提高河西气候资源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Jensen模型的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压砂地西瓜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灌溉制度问题,于2008年和2009年采用试坑对比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分析了压砂地西瓜耗水规律及需水关键期,并用Jensen模型对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压砂地西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为79.6~409.9 mm;(2)西瓜需水关键生育阶段顺序为"苗期开花坐果期膨大初期膨大中期伸蔓期膨大后期";(3)压砂地西瓜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系数λ_1=0.6171,λ_2=0.2707,λ_3=0.0355,λ_4=0.1097,λ_5=0.1390,λ_6=0.1106;(4)通过灌溉制度优化发现:供水量范围为80~240 mm时增产效果最明显,供水量达到320 mm时,压砂地西瓜可获得高产。最优灌溉制度为:苗期灌水20~30 mm,伸蔓期灌水50~55 mm,开花坐果期灌水40~45 mm,膨大初期灌水70 mm,膨大中期灌水60~70mm,膨大末期灌水60~65 mm。  相似文献   

8.
甘肃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年以来,甘肃辣椒主要产区的天水、甘谷、兰州等地因疫病(Phytophtnora capsici Leon.)大面积枯萎。镉害发生在7—8月,干旱条件下高温与灌水是重要发病条件。严格选地、整地,合理灌水、控水,结合灌水亩施98%硫酸铜1—1.5公斤灌根和喷洒50%瑞毒铜10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800倍液等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主要果树类1.1柑橘按照橘园群落季节变化规律,一年中分4个阶段实施综合治理。第一阶段,开春到初夏(一般3-5月),正值柑橘新梢抽发,现蕾开花,害虫食料丰富,气候适宜,螨、蚧、蚜、粉虱等多种害虫重新建立种群,并出现第一次发生高峰;花蕾蛆等也在此期危害。各种天敌在时间和数量上都推迟一步。因此该期是橘园综合治理的关键时期。柑橘管理上以保叶、保花为中心,防治的主要对象是柑橘蚜虫、红(黄)蜘蛛。喷施天达2116能够起到保花保果的功能,并且对柑橘蚜虫、红(黄)蜘蛛等有很好的趋避作用,可以减少一次用药,一举两得。第二阶段,盛夏到入秋(一般6…  相似文献   

10.
孙浩  杨辉 《湖北植保》2003,(3):15-16
江口市位于鄂西北山区 ,东径110° 4 8′~ 111°34′ ,北纬 32°14′~ 32° 4 8′ ,境内汉水纵贯东西 ,共有 16个库区乡镇 ,是柑橘栽培的北缘产区 ,现有柑橘面积 1万hm2 ,年均产量 6 0 0 0万kg左右 ,已成为湖北省第2大优质柑橘生产基地。近年来 ,由于管理粗放 ,有4 0 %的低产橘园病虫害危害严重 ,每年减产在 4 0 0万kg以上 ,经济损失高达 30 0多万元 ,严重影响了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因此 ,持续有效地对低产橘园进行病虫害综合治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1 低产橘园病虫为害情况及种类经过我们在 11个库区乡镇点的调查 ,橘园病虫害共有 2 2…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份、灌水时间、耗水量对花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品质及新生枝条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灌溉条件下,降水量较多的年份花椒产量较高;干旱年份,在水量缺乏的情况下,应把有限的水量灌到果实膨大期,保证果实膨大期的花椒需水,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及WUE,而且可以获得较好的花椒品质;枝条生长量与生长期水分供应有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保树势健旺。同时为便于花椒需水量计算,确定出花椒的作物系数为0.91。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近年柑橘黑刺粉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洞庭湖区柑橘黑刺粉虱大暴发原因,并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天敌种群情况。黑刺粉虱的天敌寄生率高,低龄幼虫期总寄生率30%~40%,中龄期60%~70%,高龄期90%~98%。防治上只要采取以保护天敌,良化橘园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措施,天敌即能抑制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3.
开春后柑橘的主要害虫是柑橘红蜘蛛、柑橘锈壁虱、柑橘潜叶蛾、卷叶蛾、吉丁虫、花蕾蛆、星天牛、柑橘吸果夜蛾等,随着气温回升,春梢萌发生长,逐渐开始发生为害。为确保柑橘丰产,必须在调查掌握虫情的基础上,根据虫情及时开展防治。1)春梢萌发期。3~4月气温回升,越冬害虫开始活动。3月上旬普查橘园,若发现有红蜘蛛为害,即用灭扫利、螨卵酯等进行第一次挑治。虫株率达到30%时,则应全园防治1次。3月中、下旬分别用对口农药胶环涂干,阻止越冬后的橘灰象甲上树和越冬后潜叶甲成虫出现高峰。2)开花、幼果期。4~6月气候…  相似文献   

14.
在敦煌年降雨量39 mm条件下,研究了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都有较大影响,与全生育期不灌水相比,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各灌1次水处理谷子生育期缩短5.4 d,株高增高51.1 cm,穗长增长1.2 cm,株穗重、株粒重和株草重分别增重14.2、12.3 g和3.1 g,产量增加225.85 kg·666.7m-2;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谷子产量最低,仅105.78 kg·666.7m-2,抽穗期和灌浆期共灌2次水,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共灌3次水和抽穗期仅灌1次水各处理,产量分别达339.91、331.64 kg·666.7m-2和288.31 kg·666.7m-2,灌2次水产量最高。表明抽穗期灌水对谷子产量形成影响最为显著。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和主穗长与产量相关性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正柑橘黄蒂落果,又叫秋梢期落果,指的是进入果实膨大期前的一种生理落果。在三峡河谷地区发生时间一般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柑橘生理性落果,作为果树花后一段时期内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5月~8月,而就秭归县而言,一般发生4月下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以后,果树逐渐进入果实膨大期,很少出现类似落果。而近2年~3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番茄产量对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产量的影响,根据番茄第一穗果的发育情况,将番茄全生育期划分为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五个生育阶段,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产量与土壤含水率间回归模型,对各单一因素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并基于Jensen和Blank模型,分析产量对各阶段耗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其它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为中间水平时,番茄产量随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始花结果期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不随苗期而变化。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和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促进番茄产量的提高。番茄产量对各生育阶段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依次为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快速膨大期、苗期,相应的Jensen模型水分敏感指数为0.1658、0.1275、0.0941、0.0448、-0.1813。当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50%~60%、90%~100%、90%~100%、90%~100%、90%~100%时,番茄可达最高单株产量1 406.04 g。综合分析表明,保证果实生长初期、品质形成期和快速膨大期灌水,减少苗期灌水,适当控制始花结果期灌水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柑橘园常用杀菌剂和除草剂对巴氏钝绥螨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园释放巴氏钝绥螨后,柑橘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仍不能放松,但施用什么杀菌剂才能既防治了病害而又不伤害巴氏钝绥螨?用什么样的除草剂防除橘园杂草对巴氏钝绥螨才安全?这些是推广应用巴氏钝绥螨防治柑橘害螨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2007年笔者选择赣州市柑橘园常用的9种杀菌剂和3种除草剂,在室温下进行了其对巴氏钝绥螨的毒性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滴灌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对陕北风沙区温室油桃生长的适用性,选择5a生早熟油桃"秦光6号",设置3个滴灌处理W1、W2、W3和当地漫灌处理(CK)4个水分处理,当任一滴灌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_f,开始统一灌水,灌水上限分别为90%θ_f(W1)、75%θ_f(W2)、60%θ_f(W3)。经过2017年的预试验处理后,于2018年测定桃树新梢生长量、茎干日最大收缩量(MDS)、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果径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表明:新梢生长量和滴灌灌水量呈正相关,各生育期的MDS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叶片的SPAD值在果实第二膨大期和成熟采摘期差异显著,W2在果实生长期SPAD整体居高。果实的生长情况:CK的成熟果实横径和缝径分别为44.3、46.0 cm,而W2达53.3、55.9 cm;W1和W3的单株果个数较W2(49.3)分别高20.8%和5.7%,CK则低至40.7个;但W2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到106.39 g。W1、W2、W3的果实产量分别为24 446.8、23 303.7、20 777.2 kg·hm~(-1),而CK产量仅为15 845.3 kg·hm~(-1),可见漫灌产量最低,滴灌时重度水分胁迫下减产显著。W1、W2、W3的WUE分别是CK的188.0%、299.0%、614.4%。持续性亏缺灌溉下,处理W2在减产不明显的情况下能保持油桃需水关键期较优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单果重和WUE。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灌水定额和阶段灌量分配是灌溉农业中灌溉制度的核心,它既是作物高产的前提,也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连续2年田间小区滴灌试验,研究了玉米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灌水量和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基于阶段干物质积累的滴灌玉米优化灌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本研究基于滴灌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阶段灌量、产量的关系,依次建立了滴灌玉米在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灌溉模型.2)由模型得到经济最佳灌量为6798m3/hm2;玉米在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临界值分别为11241kg/hm2、14104kg/hm2、29194kg/hm2和38842kg/hm2,所需临界灌水量分别为1109m3/hm2 、2252m3/hm2 、4553m3/hm2和7741m3/hm2.3)经田间实际灌量检验,1∶1直线间的决定系数(Rz)、根均方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0.8244、5.50%和0.12%,该模型可较好估算北疆地区滴灌玉米在经济最佳灌水量下进行优化阶段灌量分配.  相似文献   

20.
橘果实蝇犤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犦又称橘小实蝇、蛀果虫、针蜂,属双翅目,实蝇科,其寄主植物250种以上。在潮州市,橘果实蝇除为害柑橘等果树外,2000年首次发现为害台湾青枣,近2~3a来,又发现此虫对瓜类作物为害比较严重,对瓜类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1为害状橘果实蝇成虫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