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年多来,河南省濮阳市区王卫生骨质增生研究所数10万患者的个人资料被数次出卖.  相似文献   

2.
阳泉市郊区一村官来电问:看了咱刊今年第7期“以案说法”栏目刊登的《未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村委会出卖房屋合同无效》一文,我们有一点疑问,该村委会主任张某已在有党员和部分村民代表的会议上,将原村里仓库房屋数间及院子、保鲜库设备出卖给某公司的事做了通报,但为什么法院仍判决此买卖合同无效?我们村委会也有房屋欲出租或出卖,怎样做才能合法?  相似文献   

3.
读者调查表     
《农村百事通》2006,(16):69-69
1.您的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邮编电话联系地址2.您订阅《农村百事通》有多少年了?亲爱的读者:您希望2007年《农村百事通》作哪些调整呢?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您又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现在我们诚恳地向您征求意见。请您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妥这张问卷,并于2006年9月15日前寄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果然,出卖朋友大赛为小伙伴们的奇葩损友提供一条“不归路”,多一个“朋友”,就多出一个“被黑出翔”的机会。看看这些最佳“损友”们的杰作吧!  相似文献   

5.
周龙章 《农业考古》2004,(2):147-148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的始源也在我国。我国饮茶风尚却始于巴蜀。从王褒《僮约》中家僮要求家中煮茶,又要去武阳买茶到成都出卖营利的记载。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一带的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西晋付成《司隶教》记及:“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之,廉事欧其器具,使无为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老婊,独何哉”。这是我国有关出卖煮好的茶的最早记载。如今蜀茶馆林立、比比皆是。这位“蜀妪”应为我国茶馆业的鼻祖。明代时,以人顾云农说:“除烦去腻,川人因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四川人自古以来对饮茶的爱好。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们村个别村民把自己的住房卖掉,又申请新的宅基地,有的村干部还拥有多处住房,请问国家允许这样搞吗 ?   马文 马文同志: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 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根据以上规定,农村村民实行一户一宅制,即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住宅建设必须按先规划,后建设…  相似文献   

7.
黄鳝,是初夏时节的佳肴。它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不少趣闻呢!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一天进晚餐时,第一次尝到又嫩又鲜的黄鳝内,不禁问道:“这是何莱?”主人答:“游龙绣金钱!”游龙,乃是黄鳝的别称。此后,黄鳝便身价百倍,年年进贡。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业》2016,(3):6-8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 文件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新矛盾、新挑战提出了哪些破题之策呢?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有哪些亮点呢?本刊结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对有关专家所做的访谈,对文件亮点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村干部。本村一村民刘某2个月前将其住宅以8万元卖出后又要求安排一块宅基地,以便重新建房居住。村里尚有空闲地多处,为刘某安排一块宅基地不成问题,但又恐其他村民效仿。不知法律对这种情况如何规定,特来信咨询出卖房屋后能否再申请占地建房?读者李山李山读者:根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统归集体所有,农民对集体土地仅享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也就是说,宅基地并不归农民所有,而是仅归农民使用。我国目前尚未推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民在出卖、出租自有房屋后,如果…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9,(12)
“二连”、“二连”··一“六连”、“六连”军训的呐喊扰在耳伴教官、学生、真挚坦诚情同手足,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有人说现代人的心冷漠,见面如同陌人;却谁知,短短十五天的军训结下了深情厚谊。路送了一程又一程,手握了一遥又一遮,名喊了一声又一声,话讲了一次又一次。这种  相似文献   

11.
吕一箫 《新农村》2007,(1):13-13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古城村三组许丽栽培的盆景莓在眉县城里、眉县槐芽果品草莓批发市场、眉县汤浴口太白山风景区一亮相,就大受消费者欢迎,销售十分抢手。她在出卖草莓的同时,还赠送一本保养盆景草莓手册和若干花肥,使购买者也能成为“草莓专家”,解除顾客买下盆景草莓后不会管护而死掉的后顾之忧。因此,一些城镇居民对这些“好吃又好看”的盒景草莓更是喜爱有加,许丽种植草莓的效益也因此提高不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5月发生在欧盟四国的“二恶英”污染事件、1 996年的英国“疯牛病”事件以及美国与欧盟之间发生的含激素肉牛的贸易争端等等事件 ,足见食品安全问题再也不能被等闲视之了。面对世纪之交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食品恐慌 ,人们不能不对未来的食品安全感到忧虑。比利时“二恶英”污染事件事发后 ,布鲁塞尔一份报纸《自由比利时报》曾经发表社论质问政府 :“牛肉有激素 ,奶酪里含防腐剂 ,鱼被水银污染 ,现在肉鸡和鸡蛋里又出现了致癌物质 ,今晚我们该吃什么 ?”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 ,再没有比食品对消费者的影响更直接了。动物…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04,(7):1-1
每年,农民生产什么总会牵动很多人的心,一些媒体还会发表“今年生产什么?”的文章为农民排疑解惑,而每年又总会有很多人要为生产的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埋单”。这样的买卖,如果一次二次,“学费”还可以交,但如果年年如此,就没有人能支付得起了,那么,到底谁能告诉农民生产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百事可乐     
真没学问有一天,一个城里人到城外郊游,在麦地里走来走去,被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发现了,农民上前对这位城里人说:“你干吗踩踏麦苗?”这位城里人很傲气地说:“真没学问,这叫‘踏青’,你知道吗?”农民也不含糊,几下子就将他推出麦地,推进沟里。城里人忙说:“你干吗把我推下水?”农民回答道:“真没学问,这叫‘踏浪’,你知道吗?”规矩80多岁的老太太到城里儿子家小住,在农村老家很少看电视,晚饭后跟儿子、媳妇一起看电视,每逢看到男女接吻或者拥抱的镜头,她都要背过脸去不看或者小声骂一句“不要脸”。有一次看完新闻联播后又评论起两位主持人来…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14,(25):22-25
随着我国脱毒种薯的不断推广与普及,一场马铃薯式的革命即将到来。“什么,土豆不是蔬菜吗?能做主食?没搞错吧!”很多人第一次和“中国土豆大王”梁希森聊天,都会情不自禁地诧异道。而看到并品尝到老梁用土豆做的馒头、水饺、面条、煎饼后,又都啧啧称奇、赞不绝口。土豆学名马铃薯,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世界四大主粮(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咱中国人向来不拿土豆当主粮,其实西方早在五六十年前就把马铃薯加工成全粉当主粮了。小小土豆怎么能做成主粮?土豆的主粮化对解决国家粮食安全能起到什么作用?现在国家为什么要把土豆主粮化纳入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6.
幽默与笑话     
知音 有一人喜欢弹琴,白认为弹得很好。 一次,他又坐在门口弹他最喜欢的那首悲伤的曲子。这时,一个中年妇女路过这儿,突然哭起来了。弹琴的人问:“大嫂,你怎么啦?”大嫂指着他的琴说:“一听你弹这个,我就想起我那死去的丈夫来了!”弹琴的人以为是自己的琴声感动了大嫂,心中非常得意,忙问大嫂:“你怎么会由此想到你丈夫了呢?” 大嫂说:“他原来是个弹棉花的,弹棉花的声音和您的琴声一模一样啊!”  相似文献   

17.
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一直没有解决终身大事。一回家探亲,家人和朋友就逼着我去相亲。以下是我与“美眉”在历次相亲时的对话:第一次相亲,“美眉”问:“听说你在北京混?”俺答:“不是在北京混,是在北京工作!”“美眉”说:“怎么着?第一次见面就敢和我顶啊,那以后还不反了?我  相似文献   

18.
幽默广角     
某厂,有个工人问厂长室秘书:“厂长看戏怎么总是坐前排?”“那叫带领群众。”“可看电影他怎么又坐在中间了?”“那是深入群众。”“来了客人,餐桌上为啥总有我们厂长?”“那可是代表群众。”“可他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车间里从不见他的身影,又怎么讲?”“傻瓜,这都不懂,那是相信  相似文献   

19.
乡党委书记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如何才能真正当好一名党放心、群众拥护的乡党委书记?最近,记者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到曹县楼庄乡采访,从楼庄乡党委书记王明杰身上找到了答案。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追求,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整整在乡镇工作了25年的王明杰,面对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选择,义无返顾,再次选择了乡镇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20.
问:我和妻子3年前花15万元买了一辆客车跑运输,挣了些钱。前不久,我因故回了一趟东北老家,另请人开车。当我半个月后回到家中时,发现妻子已将客车卖给了他人。我一点也舍不得出卖这台客车。请问:夫妻一方擅自处置共同财产的行为有效吗?我是否可以要回这台客车?答: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如何理解这种“平等的处理权”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7条明确规定对此应理解为:“(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