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貂假单胞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单胞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死亡,死前出现呼吸困难、从鼻孔内流出血样液体等症状,常引起仔貂发病,并呈地方性暴发流行,给水貂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1 配种期 消灭隐患配种尚未开始前,先要消除水貂运动场(铁丝网部分)和露出小室的钉头等.还要搞好笼舍的清洁卫生和食具的消毒,防止种貂在配种期发生外伤. 严防跑貂注意检查笼舍,发现有损坏处要及时修补.配种放对与喂食后要打开档板,使小室与貂笼相通,将门闩关好,不能使水貂无处休息或在貂笼中过夜,造成跑貂或感冒等病发生. 区分发情水貂与病貂由于性欲冲动使水貂食欲较差,注意区别发情貂与病貂,以利于及时治疗. 注意供水配种时要加强饮水,特别是对公貂要在交配后给予充分的饮水. 添加垫草这是帮助水貂营巢,使母貂熟悉环境,以适应母貂妊娠和产仔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胶东半岛的水貂饲养场流行着一种水貂传染病,致使水貂大批急性死亡。专家会诊为绿脓杆菌性肺炎,调查和诊治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发病最早的是2013年7月下旬,泽头镇的一家水貂养殖场仔貂突然死亡7只,两天后相邻貂场也发生死亡病例,1周之内几乎所有的水貂养殖场都发生了症状相似的传染病。8月上旬,相临的泽库镇的水貂饲养场也报告称发生水貂死亡,一个饲养100只种貂的小户,死亡的貂最多,只剩下种貂。  相似文献   

4.
<正>在山东沿海一带水貂养殖区,偶发一种水貂铜绿假单孢杆菌病,又称水貂绿脓杆菌性肺炎,其病原体是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空气、动物的肠道和皮肤表面上,也是一种常在菌,又称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绿脓杆菌对干燥有抵抗力,置于空气中可存活3个月;但对热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可被杀灭。发病原因秋初季节,在沿海潮湿区域冷热交换频繁,又是引进种貂的应激季节,没有隔离饲养和及时进行疫苗预防注射,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2013年,在我国水貂养殖区,1月~2月龄幼貂发生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疾病,该病与瑞典、丹麦等国家发生的水貂震颤综合征(Shaking mink syndrome,SMS)症状相似,主要症状为头部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后期发展为后肢麻痹,病貂因为头部震颤过剧而无法进食,体温升高,病程一般1周左右,消瘦,病貂一般转归良好,个别因无法吃  相似文献   

6.
2013年7~9月份,在文登市沿海地带的水貂饲养区流行水貂绿脓杆菌性急、慢性肺炎传染病,给养貂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现将一起水貂绿脓杆菌性肺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病原特性绿脓杆菌又称铜绿假单孢杆菌(Pseu-  相似文献   

7.
<正>种貂管理是水貂饲养的首要环节,也是培育水貂种源艰巨而重要的一门科学。在饲养管理上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萌动情期(11~12月)、配种前期(1~2月)和配种期3月。1种貂发育萌动期(11~12月)10月份是水貂养殖场开始引进种貂的时期,而新建貂场需要同时引进公、母种貂。为了节省饲料投入,减少养殖幼貂的时间,多数貂场及早约订种貂数量,将多余的公貂转为皮貂进行一般的饲养,因此,10月又称为水貂订种选种月。秋分以后是水貂绒毛生长和幼貂体成熟期,夏毛开始换冬  相似文献   

8.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Dieuase)是由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某些特征上与马传染性贫血、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人红斑狼疮等疾病相类似。由于该病的广泛流行和传播,致使水貂繁殖力下降,毛皮质量降低,给养貂业带来颇大经济损失。研究表明,被动与自动免疫均不能产生良好的抗感染效果,反而加重病理过程。多年来应用非特异性诊断方法—碘凝集试验检查阿留申病,淘汰阳性反应病貂,控制发病率。由于该法缺乏特异性,因而在貂场中不能清除阿留申病。 近年来国外集中研究阿留申病特异性诊断问题,以淘汰阳性貂,使貂群逐步达到健康化。先后有人研究了免疫荧光试验(Porter,1969)、补体结合试验(Mcguive,1971)、对流免疫电泳(Cho和Ingram,197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Wright,1980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文登市某水貂养殖场饲养的400只种貂,部分貂发病,死亡3只,临床表现结膜炎、鼻炎及运动失调等症状。经临床诊断、貂体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综合判断为水貂弓形体病。现将诊疗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水貂出血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出血性肺炎是由假单胞菌属中的绿脓杆菌引起的貂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革兰氏染色阴性,当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发生紊乱后,绿脓杆菌大量繁殖而致病。本病主要呈现急性发作,常无症状死亡。病死水  相似文献   

11.
威海某地区水貂阿留申病的诊断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威海某地区的两个水貂场作为抽样样本,取得疑似阿留申病毒致死的病死貂和2 000多个水貂的血液样品,检测该地区水貂阿留申病的阳性率。对病死貂的视诊和病理剖检,对病貂做出临床诊断。将血液样本进行碘凝集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完成该地区水貂阿留申病的检测调查。结果显示,威海某地区阿留申病的阳性检出率为70%以上,表明威海地区水貂阿留申病的流行情况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诸城市一水貂养殖场发生采食下降、呼吸困难、口鼻流血、死前尖叫为特征的水貂急性传染病,共饲养水貂1500只,6天死亡100多只,送诸城市皮毛动物研究所诊断。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临床特征病貂表现为突然发病、倒地死亡、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鼻镜干燥、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口鼻流血,死前尖叫、散发、病程短,1~2天死亡。用头孢氨苄和恩诺沙星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威海地区多个水貂养殖场和养殖户采集到疑似出血性肺炎的病死貂肺、肝、脾等组织病料91份,通过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了86株绿脓杆菌,其中83株定型,覆盖了G、B、C 3种血清型,以G型为优势血清型。对86株绿脓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15种受试药物中,对阿米卡星、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敏感度较高;对环丙沙星、硫酸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红霉素、磺胺嘧啶钠、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等敏感度差。  相似文献   

14.
自Bissonette等人(1939)提出缩短光照对水貂换毛的影响以来,许多学者研究利用光照以控制水貂繁殖和换毛,已引起了普遍地重视和兴趣。 近几年来,我国广泛开展了控光养貂试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大见成效。1976年粤、桂、鲁等地区控光养貂试验的成功,进一步说明了光照对水貂繁殖、换毛等主要生命活  相似文献   

15.
<正>水貂犬瘟热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临床根据发病的症状分为几个病型,其中急性水貂犬瘟热病型传播快,死亡率高,特别是幼貂,看不出明显症状,来不及治疗就发生突然的死亡。1发病情况2014年6月20日文登高村镇某养貂场饲养幼貂1746只,生长日龄有62~53天,二次分窝前发现场东南角有两个笼里的幼貂精神差,有剩食(饲料)现象,以为是幼貂消化不良,饲养员在饲料里添加了磺胺二甲嘧啶,第2天发现有2只貂死  相似文献   

16.
目前貂的饲养程序已进入分窝单独饲养期,体现饲养技术高低的指标是幼貂的成活率.做好幼貂的防疫是一个重要的防病环节,运用防疫知识来防病就要掌握水貂犬瘟热(CDV)和水貂传染性肠炎(mik virusenteritis)的疫苗接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杜艳玲 《新农业》2011,(3):44-44
大连市旅顺口区某养殖户饲养水貂600只,于2010年9月30日发现幼貂陆续发病死亡,共发病150只,死亡83只。据畜主介绍,发病初期水貂发热、拒食,喝水正常;疑似感冒,投以感冒药,病貂稍有好转后,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水貂支原体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虽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可影响水貂的生产性能,造成水貂生长缓慢,皮张小,价格低。每年夏末秋初季节是水貂发生支原体病的高峰期,混合感染会造成水貂大批的死亡,应特别注意防范。1病因天气突然的变化、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及免疫应激能力欠缺是诱发水貂支原体病的主要原因。2症状患病初期水貂吃料下降,精神不振,常有咳嗽和鼻镜发干表现,一周后病貂眼结膜发炎、红肿,流  相似文献   

19.
水貂阿留申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慢性经过为其基本表现形式,急性死亡亦偶尔可见。本病广泛流行于养貂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于陆续从国外引进种貂,和国内貂场场际间的种貂交流,近年来我国许多貂场也有本病流行。该病发病率高,病貂繁殖率显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的秋、冬季节,威海市一养貂场饲养的水貂发生了大肠杆菌病,现将诊治过程汇总报告如下:1发病的情况2014年10月18日,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气温下降15℃,养貂场没来得及做好预防准备而遭冷风的袭击,一夜之间死亡7只水貂,经专家剖检诊断为大肠杆菌病。2发病症状水貂群采食量突然下降,多数水貂无兴趣采食饲料,行动慢,反应迟钝;排稀便,有白色尿酸,有饲料原色,还有的粪便呈黄色或绿色,水貂四肢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