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园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产业,也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果园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平衡酸碱度和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正效应,但同时也会产生水肥竞争、病虫害增加和烂根发病率提高等负效应。快速提升有机质、增厚熟化土壤、利用农业废弃物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环境等将是今后果园覆盖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山地黄壤区柑橘园土壤性质和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爱媛38号”柑橘为研究对象,研究地面覆盖白色地膜(T1)、黑色地膜(T2)、园艺地布(T3)和玉米秸秆(T4) 4种覆盖对柑橘园表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盖(CK)相比,除T4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园土壤pH值外,T1、T2和T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4种覆盖处理均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其中T4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15.76%、62.12%、22.71%和44.28%;4种覆盖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T4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较CK显著提高了23.08%、61.11%、172.54%、72.73%;此外,4种覆盖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柑橘产量、改善了柑橘果实品质,柑橘产量、单果重、可食率、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6.89%~14.22%、8.84%~15.51%、2.51%~4.47%、3.12%~7.59%、4.60%~10.73%、11.39%~25.65%;维生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华北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结构及养分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研究了6种类型样地(乔木混交林地、乔木纯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果园、耕地)的土壤物理结构特征及其与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样地的土壤容重整体表现为耕地>草地>果园>灌木林地>纯林地>混交林地,土壤含水率整体表现为混交林地>纯林地>灌木林地>耕地≈草地>果园,土壤全氮、速效钾及速效磷均整体表现为混交林地>纯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果园>耕地,土壤总孔隙度整体表现为混交林地>灌木林地>纯林地>果园>草地>耕地,土壤石砾含量未表现出整体的差异规律,但果园及耕地的土壤石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整体表现为混交林地>纯林地>草地>果园≈耕地,不同土地管理下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变化均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容重越小,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全氮、速效钾、速效磷越大,则土壤饱和导水率越大。混...  相似文献   

4.
果园秸秆覆盖是西北旱区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但人工作业的低效性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明秸秆原料切碎/粉碎加工对覆盖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为秸秆机械化覆盖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切碎加工的小麦(CW)、玉米(CC)、大豆秸秆(CS)和粉碎加工的小麦(SW)、玉米(SC)、大豆秸秆(SS)为覆盖基质,以无覆盖处理(CK)为对照,在室外容器中模拟研究秸秆—薄土分层覆盖在果园土壤保墒、保温、抑制杂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各覆盖处理的底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CK,切碎、粉碎秸秆覆盖的土壤含水率分别高于CK 3.16%和2.35%。小麦、玉米秸秆切碎覆盖的土壤保墒效果优于粉碎覆盖,而大豆秸秆相反。各覆盖处理均有效地减小底层土壤全天的温度波动,即在早、晚提高土壤温度,而午间则降低土壤温度。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覆盖的土壤保温效果略优于切碎覆盖,而大豆秸秆相反。从3种秸秆的土壤保温效果综合评价,切碎、粉碎加工方式对其影响不明显。各覆盖处理均有明显地隔离上、下层土壤水分交换的效果,能起到抑制杂草的作用。CW、CC和CS处理的表土层和底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值分别为9.50%、9.05%和9.18%,而对应的SW、SC和SS处理差值分别为8.1 3%、8.2 8%和9.4 7%。综合分析秸秆切碎、粉碎加工对分层覆盖土壤水热的影响,认为果园秸秆分层机械化覆盖中,秸秆加工应优先采用切碎方式。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草制是在果树行间进行人工生草,用草覆盖,用草沤肥,融果园绿肥和生物覆盖为一体,是一种先进的土壤管理模式。1.果园生草的优点(1)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果园生草选用的绿肥一般均含有氮、磷、钾、钙等果树所必须的多种营养元素及丰富的有机质。绿肥作物通过其发达的根系,吸收转化深土层的养分,使耕层土壤中的磷、钾、铁、钙等元素有效含量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比较协调。生草后,土壤中蚯蚓数量增多,多种微生物活动频繁,土壤抗逆性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也明显提高。(2)改…  相似文献   

6.
果园生草覆盖技术是一项正在推广的、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它是将果园中自然生长的草定期割下,覆盖住果树根部土壤,用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果园土壤生态条件。鉴于我国果园有机质偏低、风蚀、水蚀现象严重的状况,大力推广生草覆盖技术,用以取代目前通用的清耕方法势在必行。为此,研制了小型果园割草机。  相似文献   

7.
土壤动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秸秆覆盖作为一项保护性耕作措施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影响着土壤动物的组成和结构。本实验是在日本国际自然农法研究中心和重庆西南大学教学农场进行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秸秆覆盖下农田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开展了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发现:秸秆覆盖促进土壤动物数量的增多,增加土壤动物种类,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升高。经比较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发现,秸秆覆盖对果园的土壤动物影响最大;同时,秸秆的粉碎程度也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此外,施用化肥和除草等人类干扰也会大大降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野外试验,研究了间隔覆盖条件下种植作物的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蓄存状况。结果表明,间隔覆盖法可以显著提高覆膜区土壤含水率,其中玉米生长中期最为明显;玉米生长前期覆膜处理下种植区土壤含水率高于对照处理种植区,中期相反,后期相差不大。坡面相同位置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剧烈,且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照处理下深层土壤含水率波动较小,覆盖处理波动较大,坡面上部覆膜使坡面下方较深层土壤含水率增加。间隔覆盖法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可以显著增加种植区土壤蓄水量。  相似文献   

9.
1.覆盖保墒 用草对果园地面覆盖,可防止水分大量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40%以上。稻草、麦草、杂草、绿肥等皆可作覆盖物,厚度以7~10厘米为宜,幼龄果园适当厚些,成龄封行园酌情薄些;阳坡园厚覆,阴坡园薄覆;覆盖最佳时间在伏旱到来之前,抢在雨前将果园土壤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作物秸秆腐解物的覆盖在园林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玉米、小麦、棉花秸秆的腐解物为覆盖材料,覆盖3、6、9 cm,研究了不同秸秆腐解物及不同厚度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表层(0~10 cm)土壤体积质量,提高土壤渗透性,具有显著的保水作用,如覆盖1 a,各材料覆盖6 cm效果理想,如覆盖2 a,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覆盖最佳覆盖厚度为9 cm,棉花秸秆最佳覆盖厚度为6 cm;3种秸秆覆盖6 cm时,杂草减少96%以上,覆盖9 cm时,杂草抑制率达100%;覆盖1 a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显著增加;覆盖后地面径流浑浊度减少90%以上;覆盖还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农业废弃物园林覆盖省水、省肥、省工,符合节约型园林的要求,生态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紧实度及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秸秆覆盖免耕措施对土壤紧实度、水分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讨免耕秸秆不同覆盖量和免耕秸秆不同覆盖年限条件下,不同耕层深度土壤紧实度及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地0~20cm耕层土壤紧实度高于传统耕作(CK),20~50cm耕层土壤紧实度低于CK,因免耕年限的增加,犁底层逐渐消失。秸秆覆盖免耕地0~50cm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了14.78%~23.64%,且随秸秆覆盖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耕层深度的增加,水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因此,在雨养农业区,因地制宜地采取秸秆覆盖免耕措施对促进作物生长、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在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采用花盆整体称重法,对5种不同粒径砾石覆盖下的土壤水分蒸发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砾石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蒸发,与CK相比,2-4mm粒径的土壤日蒸发量降低最多,降幅可达44%,粒径越大,土壤蒸发越多。蒸发过程中,日均蒸发量2-4mm<4-6mm<6-8mm<8-10mm<CK,砾石覆盖对土壤累积蒸发量影响显著(p=0.01)。砾石覆盖后土壤蒸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蒸发速度由覆盖物的特性决定;第二阶段对蒸发速度起主要影响的是土壤含水量,土壤蒸发总体上表现出前期快、后期慢的趋势。不同粒径砾石覆盖可以降低土壤温度的变幅,2-4mm砾石覆盖地表温差降低幅度最大,为对照的66%,砾石覆盖的降温速率整体上低于CK。  相似文献   

13.
不同粒径砾石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在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采用花盆整体称重法,对5种不同粒径砾石覆盖下的土壤水分蒸发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砾石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蒸发,与CK相比,2~4mm粒径的土壤日蒸发量降低最多,降幅可达44%,粒径越大,土壤蒸发越多.蒸发过程中,日均蒸发量2~4 mm<4~6 mm<6~8mm<8~10mm相似文献   

14.
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应以及旱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没有明显作用,总体上全氮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水平玉米秸秆覆盖处理较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碱解氮的积累作用较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大部分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全钾;不同秸秆对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不同,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果优于玉米秸秆覆盖;速腐剂的使用对有机质、碱解氮积累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无作物的情况下速腐剂可以增加耕层土壤全钾的积累.秸秆覆盖对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增加分枝数和花序数;速腐剂的加施对营养生长的效果明显,但对生殖生长的效果未显现出来.秸秆覆盖可以增加油菜产量,同水平秸秆覆盖速腐剂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桃树地植-土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果园实施秸秆覆盖,短期内主要表现为保墒和调节土壤温度两大功效.研究在桃树果园实施秸秆覆盖3年以来对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地上部分桃树形态变化、地下部分根系生长变化、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变化这几个方面将覆盖与对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覆盖比对照树冠体积、茎干断面、根系直径小于1 cm的总长分别增加33.9%、110.6%和115.69%,同时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也发生很大变化,分别是对照硝态氮含量、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含量的2.2倍、1.56倍、2.36倍和1.89倍.所以长期实施秸秆覆盖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环境的改善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高垄栽培,地膜覆盖。在大棚和温室内进行高垄栽培可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有利于多吸收热量、提高地温。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1-3℃,又可增加近地光照。  相似文献   

17.
为逐步改良丘陵坡地果园肥水状况,2001年以来,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农广校、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通过土壤培肥、地面覆草及自然生草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减轻了水土流失,抑制了果园水分蒸发,收到了较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保护性耕作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要求秸秆覆盖在地表,秸秆腐烂后回到农田,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培肥地力;而且秸秆覆盖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表层土壤不被风吹走,不被水流带走;保护性耕作能够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翻耕土壤,加上地表的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以地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浅耕还田,旋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取代了传统的秸秆废弃焚烧,土壤耕翻播种作业方式。地表秸秆覆盖有抑制沙尘暴形成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废弃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腐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免耕播种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果园的土壤水分监测与耗水量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叶尔羌河灌区牌楼农场的果园进行了地下水位及土壤含水率的观测,根据观测该果园年耗水约为900-100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