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油松是西北和我省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树种。近几年来,桥山林业局建庄、店头林场和宜川县英旺林场进行山地育苗获得成功。建庄林场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26.2厘米,根径0.55厘米,每亩产苗量17万株。英旺林场培育的1年生苗一般高8~14厘米,根径0.17~0.22厘米,亩产18~22万株;2年生苗一般高17~19厘米,根径0.35厘米,亩产14~18万株。山地育苗具有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不与农田争地,省工、省时、省运输,苗木生长健  相似文献   

2.
板栗早春培育容器苗,5月下旬即可上山造林,当年高生长平均可达90厘米以上,第二年即能就地嫁接成因。不仅能乐补当年苗木不足,提高造林成活率,更重要的是能提早1年成因收益。  相似文献   

3.
常规育苗,是从种子入土开始,苗木出圃为止,定植后再嫁接定干,总共需要五六年时间.采用大棚板栗根接、圃内定干育苗,仅6个月就培育出初成树形的壮苗.2005年3月28日岳西县城关叶畈板栗根接入圃,9月21日对1 600多株苗木实测,平均地径1.74厘米,最大地径2.89厘米,平均苗高1.23米,最大苗高1.63米;成苗率91.43%,当年就可上山定植.  相似文献   

4.
对梓树3个种源当年生幼苗进行砧木培育,通过不同密度的播种和移栽,选出在天水地区以种源A最为适宜培育,播种移栽密度以19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8.85 mm;苗木地径与平均侧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呈正相关性,与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各种源苗木生物量与平均侧根长呈正相关,与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种油茶     
一、油茶营养杯育苗造林既快又好用稻草黄泥或塑料薄膜做成宽10厘米、高15厘米的营养杯,然后放进配好的肥泥,每杯放一颗经过催芽的种子进行育苗,加强管护,五个月即可上山定植。这种营养杯育苗造林方法,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做到当年播种,当年造林。一九七五年区林科所油茶组的科技人员协助岑溪县诚谏公社营造一百三十亩软枝油茶种子  相似文献   

6.
水曲柳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曲柳新,陈种子,水浸2天,再用50PPm、25PPm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小时,或用1%硫酸亚铁溶液处理,经冲洗后再用100PPm、50PPm、25PPm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小时,经过120天的零度以上低温堆藏即可打破休眠。经苗圃育苗和山上直播造林,苗木均生长良好。圃地苗可当年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推广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浙江开化林场通过几年的试验,采用杉木针叶扦插育苗造林取得较好效果。扦插方法是,于春季或冬季从采穗圃中取优良无性系当年生针叶,用单面刀片削取,略带木质部,每段长5—6厘米,春季1—3月随采随插于苗床上。如在冬季采叶则寄插催根,于翌年春季移栽。插后或移栽后立即浇水,并搭荫棚,成活率达84.9%左右;当年生苗高22.1厘米,2年生幼林平均高1.82米。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较短期内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桦木苗木,以适应高山林区更新、造林的需要,马尔康林业局科研组,利用塑料大棚透光强、温度高、湿度大等有利于苗木生长、延长生长期等优点,进行了小面积的塑料大棚培育桦木苗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1978年6月23日播种,11月底调查,平均苗高13.9厘米,根径0.2厘米,主根长14厘米,顶芽饱满,长势旺  相似文献   

9.
以顺昌县次生种源翅荚木种子为繁育材料,探讨不同基质配比、热水浸种催芽、移栽时期、施肥浓度对翅荚木秋季轻基质容器育苗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春季大田与秋季基质容器育苗的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结果表明,翅荚木秋季容器育苗比春季大田育苗缩短育苗期,减少育苗和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效.以泥炭:椰康:珍珠岩配比为4:2:1的基质、80℃热水浸种催芽、种子露白点播及采用1%浓度复合肥追肥,育苗效果最好,当年平均苗高31.23cm,平均地径0.25cm,苗木出圃率90.0%,次年即可上山造林,成活率达98.0%.  相似文献   

10.
为培育壮苗,减少赤枯病危害,我们进行了柳杉塑料薄膜容器育苗试验,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当年苗平均高25厘米,地径0.4厘米,最大苗高33.6厘米,地径0.5厘米。高生长比裸根苗增加1—1.5倍,地径大1倍。冠幅、分枝、根系等方面也都比裸根苗有较大幅度的增加。5个月的容器苗即可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11.
光皮桦,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酸性的砂壤土,耐干旱瘠薄,在火烧迹地常与其他喜光树种组成次生混交林。生长较快,深根性,萌芽性强,天然更新良好,是长江以南荒山造林树种。苗圃地中矮小、长势不良、当年不能造林的苗木进行移植,培育2年生苗用于造林。经过移栽,能增加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面积,促进侧根、须根发育生长。苗木通过移植,主根较短,起苗不易伤根,栽植时间根易舒展。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14.
谢环素 《绿色大世界》2009,(7):55-55,60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15.
池杉幼苗移栽解决了播种苗出苗不齐,断苗,间苗浪费,以及1年生苗移栽出辅周期长,留床苗造林成活率低,缓苗期长的问题,于播种当年4月下旬至5 旬进行移栽,成活率达到98%,当年地径生长比播种苗显著增加。用此法培育大苗,可以2年出辅,苗木质量与3龄移栽苗相同而优于留床苗,[造林成活率分别比3龄移栽苗,2龄和3龄留床苗高1.8%,8.3%和11.6%。  相似文献   

16.
山楂按常规育苗方法从采种至嫁接成苗,一般需要4—5年。缩短山楂苗的培育年限、提供培育足够的优质苗木的方法,是发展山楂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山楂种子快速育苗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1988年秋季调查当年生苗平均高达0.83米,最高可达1.07米,平均地径可为0.7米。其方法主要是用浓硫酸浸蚀种子。具体作法如下。在11月上、中旬,将当地成熟的桔红山楂种子,在气温10—15℃条件下,以相当于种子重量一年的浓硫酸浸泡种子12—13分钟(及时搅拌)。再用清水冲洗揉搓去掉碳化层后浸  相似文献   

17.
华北落叶松育苗,在内蒙古地区一般两年才能出圃.宁城县头道营子苗圃通过多年实践与研究,使华北落叶松当年生苗平均高达29 cm以上,平均地径0.4 cm,而且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木质化度程度较好.每667m2产合格苗达18万株.达到了2年生落叶松苗木质量标准.通过试验地造林观察,成活率达98%,保存率94%.  相似文献   

18.
泡桐育苗的方法很多,有播种、埋根、埋干、留根等。生产上,本地通常是先播种育苗,然后取1—2年生苗的根、干进行无性繁殖。一九七八年以来,我局苗圃用播种、埋根的方法培育了部分苗木,供机关和社队种植,多数苗木当年高2—3米、根径3—4厘米。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黑茶山林局位于吕梁山脉的西侧中段,海拔1200~2260米,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冬、春季干旱多风,水土流失严重,给造林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近年来华北落叶松造林成活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在1983、1984两年的造林实践中,首先对华北落叶松苗木高度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地理种源的种子育苗后,苗木高度不同,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在我局的具体条件下,造林苗木以选用苗高20~50厘米,地径在0.3厘米以上,根系较完整的二年生苗为好。一、造林苗木状况本区上山造林苗木全部采用同一种源的落叶松二年生留床苗,就地育苗,就近造林。造林苗木规格一般高15厘米以上,地径  相似文献   

20.
溧水县新桥公社地处丘陵山区,有山地面积约26680亩,为全县发展杉木较多的公社之一.前几年,公社营造杉木所需的苗木,大都从外地调进,苗木经过长途运输,质量又差,对造林后的生长成活影响很大.为了培育优质壮苗,进一步把杉木生产建设搞好,从1979年开始,公社在三级林场播种育苗5.9亩,据11月初调查,总产杉苗达36.1万株,亩产6120O株.其中苗高25~4O厘米、根径粗0.5—0.7厘米、径高比1:60的达64.7%;苗高40厘米以上、根径粗0.8厘米以上、径高比1:50的达5.9%.结顶芽的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