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浙江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选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值,以此来评价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章通过深入分析影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子,按其支配关系构成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两两比较确定决策方案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分层求解因素间的重要性排序权重系数,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以此评价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浅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分析研究各国的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域森林资源的特点,探讨了构建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结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有关资料,就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林业及其指标体系研究情况做了概述。着重介绍了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情况。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辨析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着重介绍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以及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和综合评价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铁力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铁力市可持续发展纳入量化过程,本文首先确定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原理构造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其次建立了3个层次、4个系统、23个指标要素的铁力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依据<2006年铁力市统计年鉴>等数据计算出铁力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提出今后铁力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11.
依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结合武冈林场的具体实践,从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4个方面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该林场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武冈林场为弱可持续经营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林业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文中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辨析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并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指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指出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和良好保护的目标,它依赖于对林业的正确有效的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全国林业发展情况,以贵州省为例,运用综合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林地资源利用和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的林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是林地利用率还有待提高;主要林地管护主体——基层林业机构对林地管护的力度较弱;农民受教育水平、林地质量、森林经营规模、林业收入比重、有无适合造林的无林地和政府补贴对农户的营林意愿影响显著,尤其是林地质量对农户的经营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市县乡级政府对林业发展重视不够,多种林地的利用不尽合理。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福建森林资源发展所具备的基础;评述了制约福建森林资源良性发展和优势发挥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5点建议:(1)把扩大森林资源放在首要位置;(2)重视林业的特殊地位,稳定投入,加大扶持;(3)提倡林工结合,优化结构,加强行业管理;(4)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5)加强领导,健全政策,增强全民林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指标,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根据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分级法以及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建立了我国南方县级林场可持续林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本研究可为林场可持续林业建设的诊断、调控和评价提供手段与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对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当前学者在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特别是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制度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到前人研究的不足,指明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现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云南省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所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困难,指出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今后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