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促使苜蓿开花和授粉的因素对苜蓿的种子繁育有关键性的作用,散居的野蜂、丸花蜂和家蜂是苜蓿授粉的重要昆虫。近年来,在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对蜂在苜蓿授粉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作了种类繁多的实验,所得的结果差别很大,甚至  相似文献   

2.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在种子生产中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一般的授粉昆虫(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其花器,很难起到传粉作用,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本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  相似文献   

3.
苜蓿切叶蜂在呼和和浩特市地区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量有效的昆虫。1997年,我们对黑龙江省林甸县引进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于苜蓿花期进行了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在29 ̄30℃、相对湿度60% ̄70%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放蜂后第7d出现封孔现象,封孔高峰出现在开始封孔的第8d,雌蜂做巢集中在放蜂后的15d内;放蜂田种子产量比对照田增产57.2%,种子产量与苜蓿至蜂箱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异花授粉在种子结实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酒泉市肃州区赛特紫花苜蓿良种繁育基地授粉昆虫的初步调查与观察,发现:其授粉昆虫有2科7属1 8种,其中切叶蜂、地蜂、熊蜂、木蜂、蜜蜂和食蚜蝇是制种苜蓿主要的访花者,切叶蜂、地蜂和蜜蜂是其授粉的优势蜂种;不同蜂种有多种采集植物对象与特点;苜蓿属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虽为雌雄同花,却自交不育或自交亲合力很低,其种子繁育生产主要借助传粉昆虫完成授粉;尤其是在授粉昆虫觅巢繁育期间禁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切实保护和人工饲养切叶蜂、地蜂等地产野生蜂种和引进蜜蜂授粉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苜蓿 (Medicago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 ,在种子生产中 ,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 ,一般的授粉昆虫 ,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苜蓿的花器 ,很难起到传粉作用 ,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在本世纪 70年代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abricius)可以为苜蓿授粉并使苜蓿种子产量大幅度增加 ,现已应用于生产中 ,成为苜蓿种子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应用苜蓿切叶蜂对苜蓿授粉制种在种子生产中还是一项空白。中国农业大学 1 989年首先从加拿大引进苜…  相似文献   

6.
苜蓿切叶蜂繁育及对苜蓿种子产量影响情况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苜蓿(Medicago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一般的授粉昆虫,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苜蓿的花器,很难起到传粉作用,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在本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切叶蜂(Megachi...  相似文献   

7.
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1997年,我们从黑龙江省林甸县引进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于苜蓿花期进行了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在29~30℃、相对湿度60%~70%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放蜂后第7d出现封孔现象,封孔高峰出现在开始封孔的第8d,雌蜂做巢集中在放蜂后的15d内;放蜂田种子产量比对照田增产57.2%,种子产量与苜蓿至蜂箱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异花授粉在种子结实率、千粒重、每荚籽粒数、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自花授粉.  相似文献   

8.
蜜蜂在果园中授粉时飞行的方向决定了蜂群在果园中的合理布局;授粉需优质花粉,还须有足量的授粉树,故授粉树在果园中的合理布局是保证授粉质量的前提之一;一定面积授粉蜂的数量要适当,数量过多,造成果实个体小,价低;为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利用蜜蜂授粉时,应在大田中提供水源;非洲化蜂传粉前景。蜜蜂采集花粉表示授粉有两种含义:1)将花粉从一朵花的花药传送到该花或其它花的柱头上去;2)提供蜂群为水果、蔬菜或留种作物授粉服务。授粉正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仅展望近期的未来,最大的变化是目所能及的。我们可以考虑种植园主为其作物生产利用蜜蜂授粉或养蜂者提供蜜蜂授粉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有些文章中,指出了野生传粉昆虫和家蜂在提高苜蓿种子产量中的作用。这些文章大部分都与阐明异花授粉对产量影响的问题有关,同时,很少注意种子品质。而家蜂较之野蜂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至今也尚未充分阐明。我们决定详细阐明家蜂在苜蓿授粉中所占的比重并查明异花授粉是否影响苜蓿产品质量。研究在布哈拉国营养蜂场进行。该场位于半荒漠绿洲带。夏季干热、平均气温30℃,七月最高气温达到42℃,降雨量变动于80—180毫米。开花前在27公顷苜蓿池旁放置120箱蜜  相似文献   

10.
<正> 前言苜蓿属植物有60余种,依据染色体数可分为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其中一年生二倍体有32种,四倍体2种,一年生主要是自花授粉;多年生二倍体13种,四倍体2种,有四个二倍体兼有四倍体,有一个四倍体兼有六倍体,多年生主要是异花授粉。本文仅对多年生二倍体苜蓿与四倍体苜蓿杂交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好,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是重要的优良饲草品种之一[1]。苜蓿育种工作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外育种者所重视,选育叶量丰富、多叶率高、适口性好的多叶型苜蓿品种一度成为国内外育种工作的热点。由于苜蓿属异花授粉植物,自交率低[2],这种特性给依靠种子繁殖选育多叶型苜蓿带来了极大困难,而采用扦插技术进行无性繁殖可以克服这一困难,该方法对多叶型苜蓿扩繁优良个体、  相似文献   

12.
<正>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却受到自身花器结构的限制,导致种子产量低、品质差,无法满足日趋增加的市场需求。苜蓿切叶蜂(Melitte leporina panzer)在采集花粉的同时能够打开苜蓿的花器,完成异花授粉过程,明显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和品质。这一现象自被发现之日起便被广泛研究利用。目前,利用苜蓿切叶蜂授粉已成为许多国家生产苜蓿种子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黑龙江省牧草种子基地经过几年的试验及生产实践,在利用苜蓿切叶蜂为紫花苜蓿授粉进行种子生产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掌握了苜蓿切叶蜂的养殖技术及其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严格异花授粉,自交率非常低。这种特性给苜蓿育种带来极大的困难。在异交植物育种中的许多新成就苜蓿难以借鉴。苜蓿如能大面积采用扦插繁殖,就能使苜蓿育种和改良工作大大提高一步。例如:便于培育无性系;迅速扩大优良个体;充分利用不育系制种和组配杂交组合方便。苜蓿扦插还能使苜蓿的无性繁殖和种子繁殖在育种工作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用苜蓿切叶蜂授粉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苜蓿切叶蜂授粉的增产效果陈合明,李瑞军(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100094)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是蜜蜂大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少数能够大量家养的昆虫之一。它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如授粉的专一性强;访花速度快,每分钟可采访11...  相似文献   

15.
<正> 美国农业研究局农学家 Edgar L.Sorensen 与堪萨斯州立大学细胞遗传学家 G.H.梁,研究助理 N.Sanduen 首次将一年生苜蓿与多年生苜蓿杂交。他们先在数千朵苜蓿花上进行人工授粉,为了提高授粉成功率,用赤霉素对花进行处理。然后,用采集到的34粒种子培育出一个杂交品种。E.L.Sorensen 和两位昆虫学家——得克萨斯州行政管理部 Kathleen JR.John-son 和堪萨斯州立大学 Ernst K.Horber  相似文献   

16.
<正> 自金肯氏(Gonkins)1940年提出群体改良以来,在异花授粉作物(主要是玉米)上经40余年的育种实践,其方法不断改进,理论亦日臻完善,目前已成为突破玉米育种障碍的重要育种手段。群体改良在异花授粉牧草育种中的应用,国外报道甚少。国内虽在《牧草育种学》苜蓿育种方法中作了简要介绍,但应用于牧草育种的报道,目前尚未见到。本文仅就群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常见的苜蓿传粉蜜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是重要的豆科牧草,由于苜蓿蝶形花的构造及授粉过程中的机械作用,一般家养蜜蜂为苜蓿授粉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研究野生蜜蜂为苜蓿授粉就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的科技工作者根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在苜蓿及其它异花授粉作物的选育中,建立复合杂交群体品种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是以多系杂交圃中各选择品系的开放授粉为基础的。卡拉卡尔帕克农业科学研究所,为建立复合杂交群体选择的原始材料,特别注意植株的抗寒性、生长密度、干草和种子的产量、抗病性、以及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根据在原始材料圃中对经济性状和特性、以及配合力的研究,在开放授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异花授粉植物,自交则衰退,品种内个体间基因型杂合,因此品种鉴定的难度较大。本文以苜蓿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和鉴定供试苜蓿品种。结果表明: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PCR产物分离可以避免非特异带的出现,降低了实验误差;在品种鉴定方面,AFca1位点片段大小为148 bp的等位基因在龙牧系列品种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可作为品种区别的依据;在其它品种之间或与杂花苜蓿品种之间,多数的SSR位点有基本相同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品种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而大部分品种之间频率的差异很小,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即仅靠有限的SSR位点很难区别供试苜蓿品种;通过某些品种特有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与其它品种之间的差异作为鉴定的依据进行探索研究,或许能真正将某些苜蓿品种与其它品种区别开。  相似文献   

20.
苜蓿是奶牛生产中最重要的优质饲草。发展苜蓿草产业的核心是苜蓿良种。人工繁育放养苜蓿切叶蜂是大幅度增加制种产量、提高苜蓿制种水平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苜蓿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苜蓿授粉情况,对苜蓿切叶蜂在国内的授粉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