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6期《钙处理对葡萄果实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作者余俊等)报道,为了研究不同钙处理对葡萄花青素合成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喷钙时期、浓度、部位,为葡萄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以6年生"美人指"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钙处理水平(0、1、3、5、8 g/L)、施肥方式(叶果喷施和浸果)及施用时期(第1次膨大期和第2次膨大期)对葡萄果实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花青素含量,并降低果实硬度和酸度,果实品质和花青素含量随着钙质量浓度的  相似文献   

2.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对葡萄树体进行H型和T型水平棚架式修剪。两种修剪方式对设施葡萄成花、果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南方地区葡萄修剪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H型修剪的植株成花率、萌芽率、穗重、穗长、穗宽、单粒重、果实纵横径高于T型。在果实成熟期,H型修剪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T型。通过HPLC共检测到5种单体花色苷,分别为飞燕草素葡萄糖苷(Dp)、矢车菊素葡萄糖苷(Cy)、天竺葵素葡萄糖苷(Pg)、芍药素葡萄糖苷(Pn)和锦葵素葡萄糖苷(Mv),T型处理下的花色苷含量高于H型。H型修剪相较于T型,成花率更高、果穗生长更优、果实品质更佳,可在南方湿热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新型铁肥对无黄化症葡萄品质的作用,以重庆石船镇蜜莉葡萄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以0.2%硫酸亚铁为对照,分析新型叶面铁肥对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氨基酸、Vc、总糖、总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硫酸亚铁处理,岭石叶面铁肥处理后叶绿素含量以及总糖含量均显著提高,总酸含量显著下降,显著提高了葡萄品质,且400倍稀释的新型叶面铁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架型(厂形、厂-V形)‘贵人香’葡萄为研究试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两个时期对其进行摘叶处理,测定其葡萄果实的单粒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人香’果实品质的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适宜的摘叶时期。结果表明,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两个时期进行摘叶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葡萄果实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不同架型‘贵人香’葡萄品质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砂糖橘叶片黄化现象目前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从矿质养分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沙糖橘叶片黄化的可能原因。通过对同一果园中正常树和黄化树的叶片和根际土壤的矿质养分测定、叶片养分的DRIS分析、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分析,发现黄化树根际土壤的有效钙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树,而有效锌则相反,其它矿质养分含量及pH没有显著差异;黄化树叶片中钙与锌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树;DRIS分析表明黄化树和正常树分别缺钙和缺氮,且两者均缺镁;正常树的果实大小和单果重均显著大于黄化树,黄化树的果实中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还原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树的果实。这些结果表明,尽管树体普遍缺镁,但是缺钙和缺锌可能是叶片黄化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5年生刺葡萄为材料,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对刺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各糖组分含量,降低果实中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C2处理(540 g.株?1)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说明适量施钾有利于促进刺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积累。施钾显著提高了刺葡萄果实发育早期 AI 和 SS的活性,对 NI 、SPS影响较小,C2处理(540 g.株?1)下各时期代谢酶的活性最强,说明适量施钾提高了刺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有关代谢酶活性,促进了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为刺葡萄的科学施肥、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红富士’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果袋对‘红富士’葡萄果实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半透明果袋的果实粒质量、纵径和横径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0%、10.5%和8.6%。半透明果袋促进了果实转色,着色率达到100%,且果实红绿色差值最大;仅半透明袋的果实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提高了77.8%;半透明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有所提升,且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固酸比最高,达到了23.27:1。综合来看,半透明套袋处理使‘红富士’葡萄果粒增大、转色更好,提升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在保持高含糖量的同时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提升了果实口感,对果实内在品质也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的效果,以及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 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重、单粒重、实测小区产量等);室内仪器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1.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使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试验所有处理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2. 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处理的着色指数显著地高于清水对照 (P<0.05)。3.经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后,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要高于清水对照,其可滴定酸(TA)含量均显著地低于清水对照处理(P<0.05)。4. “夏黑”葡萄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结论]“夏黑”葡萄于果实黑色初期喷雾施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着色指数,促进果实明显着色;与清水对照相比,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裂果率等指标无显著影响;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提升葡萄果实品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的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mg/kg,用水量为833.3L/hm2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葡萄产业的绿色生产,探索生物农药施用对巨峰葡萄生产的影响。以9年生巨峰葡萄为研究材料,喷施不同次数浓度为0.1 %阿泰灵,并搭配减施化学农药,寻求最佳施用方式。结果表明:阿泰灵可显著降低植株感病率,促进叶片生长,感病率T2:11.63 %、T3:11.37 %、T4:10.99 %较CK差异显著。搭配化学农药减施T2-1、T3-2、T4-2较对照组(T2、T3、T4)感病率未有明显差异,果实品质提升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达21.01 %、20.93 %、21.98 %,均高于对照,T3-2果实总糖含量提升15.2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钙肥施用时期与浓度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分别在萌芽期、花期、坐果期、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土施不同浓度硝酸钙,果实成熟期测定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香气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钙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与施用时期和浓度均有关,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均具有显著性影响,适量高水平钙肥有利于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提升;萌芽期和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香气品质具有显著性影响,萌芽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醛类香气含量的增加,转色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酯类和萜烯类香气含量的增加。从提高果实品质考虑,建议葡萄生产上将萌芽期和果实转色期作为施钙肥的2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果树》2017年第3期《副梢简化修剪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与香气成分的影响》(作者郑晓翠等)报道,以5年生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副梢简化修剪技术对其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副梢留1片叶绝后摘心处理果实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副梢全部去除、副梢留2片叶绝后摘心、副梢  相似文献   

12.
‘奉黄1号’猕猴桃是本课题组自主选育的黄肉中华猕猴桃新品种,具有性状稳定、生长势强、果形均匀、肉质细腻等优点。为了生产上科学正确地使用氯吡脲(CPPU)以提高果实品质,也为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进行了CPPU最佳处理浓度和最佳处理时期的筛选。分别选用1.0 mL·L-1 、2.5 mL·L-1、4.0 mL·L-1、5.5 mL·L-1、7.0 mL·L-1、8.5 mL·L-1、10.0 mL·L-1 8个不同浓度和盛花后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45天7个时期对‘奉黄1号’猕猴桃进行了CPPU浸果处理,对照组用清水浸果处理。待果实成熟时分别采集各处理果实样品,检测单果重、果形指数、糖酸、干物质、抗坏血酸、色素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最佳处理浓度和最佳处理时期。结果显示,2.5~5.5 mL·L-1 CPPU处理能显著增加果实单果重,提高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改善着色,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风味,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成熟。盛花后早期使用CPPU能显著地提高果实的单果重,但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和糖酸比则会随着处理时间的推后而逐渐增高。综合可知,对‘奉黄1号’猕猴桃进行CPPU处理的最佳时期是盛花后15天到30天,最适宜浓度为2.5~5.5 mL·L-1。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葡萄避雨栽培土肥管理科学合理,保障葡萄品质稳定提升,本试验以巨峰葡萄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探讨避雨栽培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及速效氮含量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全钙含量较露地栽培显著增加;避雨栽培葡萄果实平均穗重、糖酸比、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酸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中华蜜蜂为桃树授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蜜蜂(中华蜜蜂)授粉、人工授粉和自花授粉3种方式处理桃树,比较桃子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研究蜜蜂为桃树授粉效果。结果表明:蜜蜂授粉桃子的坐果率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和自花授粉,自花授粉桃子果实pH显著高于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在桃子单果重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比重上3种授粉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蜜蜂授粉可提高桃子的坐果率和产量,但对果实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地区避雨栽培模式下以SO4、1103P、5BB、贝达和夏黑为砧木嫁接的3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选用自根苗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对照,探讨了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地区用1103P和5BB作砧木,树体生长势强,老叶的净光合速率高于自根,果实品质好,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自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显著高于对照;用SO4作砧木,阳光玫瑰葡萄树体长势较好,老叶的净光合速率高于自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自根,可滴定酸含量和总糖含量与自根差异不显著,果实品质较好;贝达和夏黑作砧木,老叶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自根,固酸比和总糖含量显著大于自根。综合上述结果,考虑到广西地区有葡萄根瘤蚜危害风险,建议阳光玫瑰葡萄推广种植时宜选用1103P、 5BB和 SO4 作砧木嫁接,可以提高树体长势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夏黑、巨峰、甲菲露、野酿2号、亚拉多密、阳光玉女、甜毛葡萄等7种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砧穗组合,推动该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产业发展。【方法】以7种砧穗组合为试验组,阳光玫瑰葡萄自根苗为对照,进行大田重复种植试验,并定期对阳光玫瑰葡萄物候期、生长状况、果实产量及品质等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生育期方面:阳光玉女砧可缩短阳光玫瑰葡萄生育期4-5天,野酿2号砧可延长阳光玫瑰葡萄生育期约7天;植株长势方面:巨峰砧对促进阳光玫瑰葡萄芽的生长作用明显,甲菲露砧、甜毛葡萄砧、野酿2号砧会削弱阳光玫瑰葡萄长势;果实性状、产量、商品率方面:巨峰砧各项指标值均高于自根苗,甜毛葡萄砧及阳光玉女砧各项数值较低;果实内在品质方面:综合六个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发现,巨峰砧果实中TSS含量的平均值高于自根苗,野酿2号砧果实中TSS含量平均值最低。另外,不同砧木品种果实糖酸比测定结果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趋势类似,但巨峰砧果实中氨基酸总量比自根苗减少51mg/100g。【结论】7种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以巨峰和夏黑2种砧木的各项测量指标值优于或接近自根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蜂糖李幼果期不同留果量对蜂糖李果实品质及坐果率的影响。在花后一个月,疏除整株幼果的1/5、1/4、1/3,以不疏果处理为对照。试验结果: 1、不同处理之间坐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T3处理坐果率和单果重最高,为76%和77.93g。T1、T3、T2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4.54kg、23.24kg、17.95kg显著高于CK的13.21kg。2、疏果处理能提高果实的纵横径,而对果形指数无影响,各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显著高于对照。试验结论:疏出全株幼果的1/3处理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其坐果率、单果重及产量,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都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3年生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连续5年研究了不同限根宽度处理对葡萄产量指标、果实品质指标、枝条贮藏营养指标等的影响,明确了埋土防寒区巨峰葡萄最佳的限根栽培宽度。结果表明,与不限根对照相比,限根宽度40 cm处理单穗重下降,产量降低,其他处理无显著影响。限根100 cm处理有增大果粒的趋势,80 cm处理对单粒重影响不大,40 cm和60 cm处理有减小果粒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大体均表现为限根宽度100 cm和80 cm处理最高,不限根对照次之,40 cm和60 cm处理最小,可滴定酸含量表现相反趋势。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体表现相同趋势,限根100 cm、限根80 cm和不限根对照三处理显著高于限根60 cm和限根40 cm处理,而限根100 cm、限根80 cm和不限根对照三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上,限根宽度100 cm和80 cm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巨峰葡萄为研究对象,探索在高海拔山区运用不同断根方式对旺树枝叶生长及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断根处理较对照组(未断根),其物候期、生长势、果实品质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离植株40 cm处挖30 cm宽环状沟,沟深40 cm处理,萌芽期推迟16 d、新梢粗度下降39.4 %、叶面积下降66.5 %、小果率下降47.5 %,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提升至21.9 %,花色苷提升1.2 %,总糖提升至122.2 mg/ml,显著高于对照。断根处理可有效推迟物候期,削弱地上部生长,提高果实品质。本试验结果可为高海拔山区种植的巨峰葡萄在控制长势,推迟物候期以及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对‘红地球’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为葡萄保鲜技术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μmol/L(ck)、50μmol/L(T1)、100μmol/L(T2)、200μmol/L(T3)、400μmol/L(T4)的外源褪黑素浸泡‘红地球’葡萄果实0.5 h,常温贮藏,测定果实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PPO、POD、MD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到第16 d时,ck组霉变严重,失重率达到35.4%,而外源褪黑素处理组均只有轻微霉点,失重率为23.8%~33.2%,且可溶性糖、MDA、PPO、POD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说明外源褪黑素延缓‘红地球’葡萄在贮藏过程中因氧化而引起的果实霉变,维持葡萄果实储藏期间的品质,保持果实良好的口感,其中,以浓度为100 μmol/L的外源褪黑素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