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我是吉安县一个边远山区的农民,去年我村有几十户农民与一商家签定了一份种植“胜利百号”红薯30亩的合同,由于是种二季(立秋前10来天插下去)到收时达标的(厂家规定:0.35斤/个以上才收购)每亩只有650斤左右,有的农户产量不过百来斤。按合同0.20元/斤计算就有点亏本,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种植红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适时应务,特别是2010年提出了《佳木斯市“千万亩、百亿斤”水稻发展规划》,并作为重点工程进行专项推进,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采用松花江、黑龙江、鸟苏里江水灌溉,建设特大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3.
永城市农开办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小麦"超高产"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小麦高产创建工程。去年,高产核心项目区的4万亩及辐射带动其他创建的20万亩农田全部启用,共增产小麦6029.6万斤,为农民增加收益3440万元,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3.7亿斤,使永城市跨入了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和全国产粮先进县行列。  相似文献   

4.
盖县白果农场,是从1972年开始种冬麦的。三年迈了三大步,19T2年播种43亩,一季上《纲要》,平均亩产420斤;1973年播种84亩,一季过“黄河”,平均亩产638斤,最高地块亩产820斤,1974年,播种441亩小麦,平均亩产733斤。其中第二大队101亩小麦,平均亩产811斤,一季过“长江”;同时出现了一个过“黄河”的山区大队,平均亩产524斤。  相似文献   

5.
我是山东菏泽牡丹区安兴镇东张庄农民张风刚,去年抱着试试的心理,每斤花10元钱,购买了18斤雪山5号小麦原种,消息传开后老少爷们议论纷纷,说三道四,甚至有人说我“傻”。我心里也犯嘀咕,但暗下决心,10月上旬,按时播种、按量施肥,一定种好这亩小麦。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市1974年试种了二万六千七百四十八亩“门源”小油菜。经过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努力,战胜了低温、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基本试种成功。其中,兰家区试种了二千六百四十五亩,平均产油菜籽五十五斤七两;灯塔区西马峰公社野老滩大队,在高粱地隔台套种“门源”小油菜八百三十七亩七分,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斤三两。沙岭区太子河公社光辉大队在水稻上茬种了七亩五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一百九十四斤一两。华子镇后华子一队清种一点八亩油菜,平均亩产二百零五斤。地处高寒、冷凉的东部山区社、队,不仅试种油菜成功,也获得了可喜的收成。兰家公社末  相似文献   

7.
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小麦高产规律,1972年秋播,我们种了60亩小麦丰产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了平均亩产736.7斤的较好收成。其中30亩济南九号亩产661.7斤,10亩蚰包麦亩产771.6斤,20亩毛颖阿夫亩产831.7斤,在毛颖阿夫中有8亩亩产达954.3斤。同时,为今后夺取小麦高产更高产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尿素作为种肥与小麦种子混合播施10斤/亩时,开始出现“烧种”现象,施用量越大,“烧种”越重。混施20斤/亩时,“烧种”率达11—18%,出苗延缓4—5天,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10.
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良好,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增长2.1%,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首次实现“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000元左右,增幅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七年,我所种植了一百六十五亩大豆,实现了深翻、耙地、镇压、播种、中耕、锄草、追肥、运输等主要作业过程的机械化、系列化,在风、雹、旱、涝、虫等自然灾害条件下夺得了丰收。总产66323斤,平均亩产401斤。其中“铁丰18”86亩,单产401斤;“锦豆64~22”79亩,单产403斤。  相似文献   

12.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西藏高原麦类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目前冬麦播种面积已达70万亩,1977年全区冬麦单产达到400斤。麦类作物千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如江孜县农试场(海拔4,040米),1975年1.78亩冬小麦“肥麦”平均亩产1,611.3斤,1977年又在1.32亩土地上获得亩产1,673斤;日喀则地区农科所(海拔3,836米),1975年种1.14亩“叶考拉”品种春小麦,亩产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市广大干部和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把油菜种好”的教导,1974年对油菜进行了大面积试种,获得成功。全市试种的三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亩油菜,在大面积间套种的情况下,混算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三斤,并出现许多高产典型。旅顺口区海鹰公社科研小组一亩三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三百四十斤。金县友谊公社光明六队五亩五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七斤。复县示范场二亩四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五斤。庄河县小孤山公社农场大队四十五亩三分地,亩产二百七十六斤。新金县泡子公社谷泡子大队后袁西队五亩五分地,亩产二百三十八斤。金县董家沟公社城南大队一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四十斤。  相似文献   

15.
有句神话传说:“核桃产量上了千,等于地里种金砖。”不错,在每市斤15元的今天,千斤核桃就是一万五!一亩核桃的收入等于15亩粮食的收入,谁不眼热心跳?!传统核桃8年亩产只有200斤,因此“无儿不栽核桃”流传多年。  相似文献   

16.
我们新潮九队以粮棉夹种为主,现有集体耕地382亩,其中棉田260亩,粮田110亩,果园12亩.1964年“农业学大寨”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改革耕作制度,推广早三熟,探索新的增产途径.去年粮食总产31万多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按实播面积计算夏熟单产805斤,秋粮单产1009斤,年单产1814斤.旱三熟实种面积53.5亩,年单产2033斤,其中第一熟麦子单  相似文献   

17.
试验方法试验设置在本所,代表苏北滨海盐土,土壤母质为黄淮冲积海相沉积物,属灰潮土亚类黄泥土种,有机质含量1.49%,全氮0.104%,速效氮78.49ppm,速效磷5~8ppm.按本区主要轮作方式“绿—稻—绿”和“麦—稻—麦”分设不同播种量6个处理:(1)苕子5斤/亩 黑麦草1斤/亩,简写苕_5黑_1;(2)大荚箭豌10斤/亩,简写大_(10);(3)大荚箭豌8斤/亩 黑麦草1斤/亩,简写大_8黑_1;(4)大麦20斤/亩(对照),简写大麦_(20);(5)大荚箭豌6斤/亩 蚕豆20斤/亩,简写大_6蚕_(20);(6)大荚箭豌6斤/亩 蚕豆20斤/亩 油菜  相似文献   

18.
罗老师 :我是吉安县一个边远山区的农民 ,去年我村有几十户农民与一商家签定了一份种植“胜利百号”红薯30亩的合同 ,由于是种二季(立秋前10来天插下去)到收时达标的(厂家规定 :0.35斤/个以上才收购)每亩只有650斤左右 ,有的农户产量不过百来斤 ,按合同0.20元/斤计算就有点亏本 ,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种植红薯的积极性。另外 ,我想把种植红薯作为我们山区农民致富的另一拳头产品 ,但是没有过硬的种植技术是不行的 ,单产上不去 ,农户不愿种 ,如果贵刊能在2000年刊登有关红薯的种植技术的话 ,我们将十分感谢!吉安县梅塘…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县社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春小麦生产。1974年全县播种春小麦16129亩,平均单产172斤,比1973年亩产83斤提高一倍。全县有12个生产队亩产超过了《纲要》,十一个生产队跨过了“黄河”,两个生产队过了“长江”。达牛公社1890亩春小麦(其中1592亩是畦田间作玉米)实行了旱灌,全社平均亩产334斤。大田大队177亩春麦,平均单产713斤,其中第三队24亩,平均亩产893斤,第四队有2.1亩试验田,亩产1113.8斤。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认真洛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在七百五十八亩地中,采取四比二间作形式,种辽单二号玉米五百零七亩,玉米总产量五十万零八千八百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三斤。第七生产队种三十一亩,平均亩产一千三百零一斤。实践证明,辽单二号玉米品种、喜肥水、适于密植、杆高不倒,无大斑病和黑粉病。贫下中农满意地说:“辽单二号玉米好,病少棒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