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丰富,是山东省的主要棉区之一,发展潜力很大。但是,该地区棉花单产和山东其它棉区相比是最低的,1998年棉花单产仅为每公顷675kg,严重影响了棉农的植棉效益,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热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棉花单产,对调动棉农植棉积极...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汉平原棉区地理气候条件优势,适宜棉花生长,加上棉农植株经验丰富,这为该地区棉花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经济条件.该棉区是湖北省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近年来,该棉区棉花单产没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在棉花栽培上还存在不少误区,严重阻碍了该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该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对策作了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提高该区植棉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彭泽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属长江流域棉区.经过多年不断推广植棉新技术和引进抗虫杂交棉品种,植棉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棉农的植棉效益也较以往有所增加.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棉花生产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这将是提高植棉效益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棉花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植棉效益显著增长 ,棉农植棉积极性日益高涨 ,面积逐年扩大 ,由 1999年的 1.3万 hm2增加到 2 0 0 3年的 2万 hm2 ,全市棉花单产水平由135 0 kg提高到 172 5 kg,提高了 2 8%。但从总产构成情况来看 ,老棉区的棉花单产水平徘徊不前甚至有些下降 ,而新棉区的单产水平飞速上升 ,棉花发展很不均衡 ,从而影响了库尔勒市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1存在的问题1.1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不平衡。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 ,养分配比欠合理 ,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综合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差、土…  相似文献   

5.
湖口县委书记刘荣喜的这篇文章,从分析我省的植棉历史、栽培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发挥江西棉花生产优势的必要性。同时,针对着在全国棉花生产的大好形势下我省棉花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面积和提高单产,尤其是尽快培育出优质、高产新品种,生产优质棉,以赢得国内外原棉销售市场的办法,为搞好我省棉花生产指出了途径。这将有利于增强我省棉区生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棉农的植棉信心。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植棉老区。近年来,随着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植棉大县射阳抗虫杂交棉面积达5.7万公顷,占全县植棉面积的96.2%,品种以中棉所29、鲁棉研15号、科棉1号为主,平均每公顷皮棉1635kg,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也成为沿海棉区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栽培技术也因此倍受沿海棉区广大棉农所关注。因此,对射阳县大面积夺取抗虫杂交棉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多年实践和探讨。1适宜密度。抗虫杂交棉个体发育优势强、植株高大,宜等行种植。一般…  相似文献   

7.
九江市是个老棉区,植棉时间长,亩产量高,今年在去年55万亩的基础上扩种了38.7万亩,明年又将继续扩大,而其中绝大多数是水稻田改种棉花。水稻土植棉有着其特殊性,而新棉区的棉农又较缺乏植棉经验,为了我市棉花达到平衡增产之目的,特作如下论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苏北沿海地区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与出路思考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根据苏北沿海棉区近五年来的棉花生产情况,分析了棉花生产中田闽管理放松、生产成本投入减少、种植成本增加、棉花收购遇冷落、植棉效益下降、棉农信心不足等突出问题及其政策不再支撑、市场疲软、价格低而不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日益加重等主要原因,提出发展棉花生产的出路应采取政策支持棉花、政府关注棉花、良补倾斜棉花、价格保护棉花、托市收储棉花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赣北棉区棉花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赣北棉区几个植棉大县2005年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找出了棉花生产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对策,希望规范棉花市场,确保棉农利益不受损害,实现棉农与用棉企业双赢,促使江西省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苏北沿海盐城棉区棉花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潜在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治理水患、调整布局、主攻品质、配套技术等应对措施,以便进一步发挥棉区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规避风险,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增强沿海棉花市场竞争力,提高植棉效益,发展棉花产业.  相似文献   

11.
曲辉英 《中国棉花》2000,27(8):45-46
“六五”期间 ,山东棉花生产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是我国的产棉大省。“七五”期间山东的棉花生产又实现了由产量提高转向品质改进 ,并且推广普及了抗病品种 ,从而保持了山东棉花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 ,随着棉田耕作制度的改革、棉铃虫生活环境的变化 ,到了 1 992年 ,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特大暴发 ,1 984~ 1 994年棉花因病虫害减产情况见表 1。由于棉铃虫的突然大暴发 ,综合防治技术一时难以到位 ,不仅防治成本高 ,而且防治效果不佳 ,植棉效益低 ,使棉农产生了恐虫心理 ,造成棉花面积的大幅度下滑 (表 2 )。  抗虫棉随着棉铃虫的特大…  相似文献   

12.
推行北棉南调挖掘增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10):44-45
潜江市为江汉平原主产棉区 ,有悠久的植棉历史 ,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 (市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1 980年以来 ,棉花生产几经起伏 ,但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推行和优惠植棉政策的贯彻落实 ,棉花生产总的趋势是稳步发展 ,面积得到恢复 ,布局日趋合理 ,产量增长快 ,高产乡镇不断涌现 ,栽培技术普及率高 ,新技术大面积推广 ,提高了广大棉农的植棉技术水平 ,特别是在棉田布局上近几年来实行了“北棉南调”的战略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1棉田布局的历史情况潜江市现有耕地面积 6.8万公顷 ,其中水田3.3万公顷 ,旱地 3.5万公顷。常年植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北潜江棉区棉农植棉意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潜江市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15%以上,并分析了缩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稳定棉花生产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县城郊是老棉区,由于植棉技术水平较高,水肥条件较好,因此在全县的棉花生产上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商品流通渠道的疏通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外运和内销也相应增多,郊区的蔬菜与棉花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矛盾尤为突出,出现了以菜挤棉,棉田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郊区棉农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出一条棉菜套种的成功经验,从而既保证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棉花产量,又活跃了蔬菜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使棉农获得更多的收入。尤其是辣椒、棉花、大白菜(或芥菜笋和甘兰苞)套种的经济效益更高。郊  相似文献   

15.
郑继有  郑波 《中国棉花》2007,34(10):38-39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东省棉田大多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鲁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棉花是这些地区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棉花生产在棉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认真搞好棉花生产,努力提高植棉效益,增加棉农收入,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此,突出抓好以下工作:1高度重视棉花生产棉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棉花生产的关系,尤其是在优…  相似文献   

16.
南疆杂交陆地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新疆兵团成功引种杂交陆地棉品种标杂A1以来,杂交棉在新疆兵团推广速度很快,棉花单产大幅提高,棉农植棉效益不断增加。杂交棉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好,已经被新疆兵团各植棉单位认可,兵团要实现“十一五”期间棉花公顷产皮棉突破3000kg的目标,发展杂交棉产业已势在必行。结合近几年南疆杂交陆地棉生产实践,总结出南疆棉区滴灌条件下杂交陆地棉高产栽培经验,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龚平  房传胜 《中国棉花》2006,33(4):42-43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也是高产棉区,笔者2005年7-10月在江西、湖北、安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19个县进行了棉田调查发现:种植品种70%以上是抗虫杂交棉,基本上是营养钵育苗,种植密度每公顷1.5万~3.0万株,公顷产子棉3000~5000kg。总体植棉水平较高。1存在问题1.1植棉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最低单产每公顷2250kg,最高的能达到6000kg,植棉收入差距达1~3倍。单产水平低的农户主要是新棉农、墨守成规的老棉农或非主产区的棉农。1.2重前轻后多早衰。棉农大多注重前期管理,忽视后期管理,后期在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上投入不足,减产1~3成。1.…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大棉花产区的生产现状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消费和进口棉花最多的国家,种植棉花的收入是广大棉区棉农收入的重要来源,以棉花为原材料的棉纺织业是该国重要的工业,棉纺织产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可以说与棉花相关的产业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工人就业、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棉花生产是棉花产业发展的基础,探讨棉花生产,对棉花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三大棉区,其中包括黄淮海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棉区。三大棉区的发展为中国的棉花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文总结过去这三大棉区的植棉的发展状况,展望未来三大棉区的生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棉区地处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基地,而棉花种植却主要靠人工操作。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上升很快,迫切需要提高棉花机械化的水平,否则沿海棉区很可能会逐渐萎缩乃至消失。随着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在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施药、追肥等环节都已完全可以通过机械化作业完成,但棉花采摘收获机械化乃是瓶颈。通过对江苏沿海棉区棉花的种植现状和发展棉花机械化种植的外在条件与限制因素分析,提出了以品种适应机械和机械适应品种两条途径的机械化种植展望。  相似文献   

20.
1997年8月18日受11号强台风袭击,浙江省东部沿海的宁海、三门、象山等棉区水利设施严重受损,海塘决口,海水倒灌。据统计沿海棉区棉花受灾面积达1.90万公顷,绝收面积达0.967万公顷左右,海水倒灌不仅给当年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同时造成棉田土壤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