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士乔 江苏新沂人,1962年生。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痴迷盆景,四处访友,苦学技艺并创办自己的盆景园。后师从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恒亮先生,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9月,在“东沃杯中国盆景精品展”期间举办的盆景创作比赛中,谢士乔创作的赤松盆景获金奖;2012年10月在安康举办的第8届全国盆景展的现场盆景创作比赛中,他又获最佳创作奖。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下半年,江苏常州宝盛园辛长宝先生多次邀约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欧洲的盆景作家到宝盛园交流技艺,进行盆景创作。在此期间,有众多日本专业盆景作家到宝盛园观摩交流,并创作了一大批盆景作品,今选取其中8件柏树作品的创作过程刊登,以飨读者。这些桩材全为人工经数十年辛勤培育得来,枝干丰富,苍古老道,乃辛长宝先生斥巨资从中国台湾及日本觅得。此次刊登的创作者既有世界知名的盆景大师,又有十分年轻的盆景专业作家,从他们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当可窥见日本柏树创作技艺之一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当以拿来主义的气度去消化吸收,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王选民应文清园江一平先生之邀,赴金坛紫薇苑别墅区考察并进行了盆景创作。王选民先生完成了对几棵黑松盆景的雕刻,取得良好效果。赵庆泉先生也稍施技艺,将几棵大坂松组合成一盆别具意境的水旱盆景佳作,现将其创作过程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图1、近年中国从日本引进的盆景众多,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抛开文化传承与审美意识的差别,日本盆景带给我们众多有益的技艺与理念,日本盆景丰富的年功让我们叹服,日本盆景界对盆景创作技艺、养护技艺严谨、精益求精的追求让中国盆景人受益颇多。浙江宁波盆景协会会长陈富清近年收藏盆景甚丰,2014年又从日本引进杜鹃盆景百余盆。2014年4月下旬,应陈富清先生之邀,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8月25-27日,"江苏盆景作家"评选大赛暨"中国爵——中国盆景作家"大赛苏浙鲁赛区海选、沭阳县盆景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首届会员作品展在沭阳县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园林与盆景艺术家协会主办,沭阳县盆景艺术研究会承办。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领导、沭阳县人民政府、沭阳县农委、沭阳县花木管委会领导及盆景艺术大师、嘉宾、盆景制作选手及沭  相似文献   

6.
《花木盆景》2007,(11):39-39
邱金春先生是江苏省镇江市人,经营企业之余。酷爱花木盆景,稍有闲暇,常驱车数百公里,到各地拜访盆景界朋友,交流盆景技艺,搜寻心仪的盆景桩材。十余年来。邱先生在探索盆景创作技艺,提高自身盆景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级盆景协会的展览、交流活动,为协会的活动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致力推动镇江盆景事业的发展。2006年,邱先生也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镇江市盆景协会会长,我们相信并期待邱金春先生及其镇江盆景协会能为我们奉献更多的盆景佳作.  相似文献   

7.
《花木盆景》2014,(4):79-81
安徽省淮北市园艺盆景协会会长张长青先生对山水、水旱盆景十分执着与热爱.经二十余年的钻研与学习,其创作技艺日臻成熟,在各类创作比赛及交流活动中获誉甚多,今刊登其一组水旱盆景创作过程,与读者共享山水、水旱盆景独有的方寸之间蕴藏的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8.
《花木盆景》2007,(12):42-42
邱金春先生是江苏省镇江市人,经营企业之余,酷爱花木盆景,稍有闲暇,常驱车数百公里,到各地拜访盆景界朋友,交流盆景技艺,搜寻心仪的盆景桩材。十余年来,邱先生在探索盆景创作技艺,提高自身盆景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级盆景协会的展览、交流活动,为协会的活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
山茅草堂乃武汉企业家李城先生2003年创建,斥资引进外地成品及半产品盆景桩材,大力开发湖北丰富的黄山松及刺柏资源,取得丰硕成果。建园仅仅3年余,山茅草堂收集的松柏资源无论规模、档次都已具盛名,成为湖北盆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台湾盆景大师李仲鸿、中国大陆盆景大师王选民及樊顺利等多次到园中交流技艺。2007年3月,河南省青年盆景作家吴德军先生在杨金萍先生的协助下对友人的一棵刺柏进行了初次创作,现将过程刊录如下,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2日,宁波市象山县盆景展在象山县石浦镇4A景区——中国渔村举办,由象山县盆景协会组织的百余盆盆景参展。象山石浦是中国颇具盛名的渔港,经济活跃,象山县盆景起步较晚,近年在盆景协会会长金祥春等人带领下,连续举办了几届盆景展,为象山盆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盆景创作技艺、理念得到快速进步。  相似文献   

11.
陈向前 《花木盆景》2003,(7):16-17,6
初识戴富舜先生学是10多年前的事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是他质朴的为人,还有就是他出神入化的盆景作品。戴先生出生在江苏盐城,人杰地灵的历史古城孕育了他丰厚的文化底蕴。80年代初,他师从著名的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学习盆景创作技艺,深得朱老先生的赏识,20多年来醉心于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2.
《花木盆景》2007,(3):F0002-F0002,1
柯成昆先生祖居风景秀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少年时代即喜爱盆景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盆景创作,善与同行相互切磋技艺,其作品神态自然且注重气势和力度,有许多盆景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获金奖和银奖。  相似文献   

13.
因材巧施艺     
2007年3月,河南青年盆景作家吴德军先生应湖北武汉朋友邀请,赴武汉创作了一批盆景,今再选一件刺柏盆景的创作过程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4.
《花木盆景》2014,(5):18-18
朱宝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通派盆景代表人物,江苏南通人,生于1914年,因病于1994年9月13日在南通逝世。享年81岁。朱宝祥自12岁开始学艺,在盆景艺术领域辛勤耕耘近70个春秋,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发展,并在传统“两弯半”造型上,总结出“满、残、清、奇、古、怪”的选材六字诀,推出独树一帜的“贴骨棕”棕法。在盆景创作中,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作出《源远流长》、《听涛》、《金蛇狂舞》、《五本同源》、《峰峦叠翠》等盆景精品。他还十分注重通派盆景艺术理论研究,对通派盆景艺术特色与剪扎技艺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1989年,建设部城建司、中国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联合授予朱宝祥先生“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正创作地点:浙江台州梁园本人在学习、创作盆景的道路上有幸得到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及浙江省盆景艺术大师任晓明先生指点提携,并得到中国知名盆景园——台州梁园园主陈文君女士的信任,多年来,在台州梁园创作了一批盆景,有作品得到众多朋友的点拨与批评指正,也有作品得到前贤的褒扬,这些都是我盆景艺术道路上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促进我盆景技艺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今择取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与读者朋友共赏,以期得到批评指正,进一步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每一个盆景作家心中神圣的舞台,这是每一个盆景藏家心中梦幻的展台,这里是每一个盆景爱好者目光汇集的焦点!这里是2017中国爵中国盆景作家国家大赛暨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展的精彩赛场,在这里,中国盆景作家高手云集,在这里,中国盆景精品佳作荟萃。2017年12月7日-11日,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主办,如皋花木盆景产业联合会承办,江苏  相似文献   

17.
王子元,湖北黄石人,1947年生。自幼酷爱盆景艺术,十多年勤学苦练,制作了多种形式盆景,尤其酷爱树石盆景,重视创意和意境。创作上运用“内模贴石法”、“穿石双层藏干法”等技艺,有所创新和发展,作品曾多次获奖。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盆景委员。  相似文献   

18.
王进 《花木盆景》2014,(7):45-47
图1、图2、山东省青岛市平度齐鲁车架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智先生十余年前就喜好盆景,依托胶东半岛丰富的黑松、赤松盆景资源,孙智先生在十余年时间里披沙拣金,精挑细选,收藏了优良的黑松、赤松盆景桩材近500余盆,创建清心园,孙智先生不仅自己动手创作,也常邀盆景界同好前往创作交流,清心园作品尚不成熟,但其收藏桩材的规模与质量在胶东半岛颇具影响2014年5月中旬,孙智先生邀湖北青年盆景作家王进到清心固创作交流,图为此次创作黑松桩材的正反两面,高170cm.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1节期间,台湾盆栽作家郑诚恭先生在尧塘公路花园举办了为期3天的“松柏及杂木盆景舍利创作讲学班”,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正创作者:吴吉成协助:聚松园盆景创作团队创作地点:江苏新沂首届中国工展场创作时间:2019年9月26日吴吉成先生喜好盆景二十余年,投资数千万元创建私家盆景园——聚松园,占地百余亩,拥有各类素材近万件,规模与品质都享誉业界。吴吉成先生数次慷慨解囊,先后承办了第二届网络精品盆景展(中国风)和世界首届盆景创作大会等重大展览交流活动,活动精彩纷呈,人气爆棚,为推动盆景交流功不可没。吴吉成先生不仅自己长年累月坚持创作,还精心带出十余人的盆景创作团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熟能生巧,常能从凡庸素材中找到桩材独具的闪光点。由聚松园盆景创作团队走出来的年轻盆景作家已经成为长三角各地私家盆景园重要的创作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