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构建以城市森林为主体支撑的城市生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发展,是城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我市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实践中,集成利用成都平原林业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掘川西园林文化艺术内涵,培育弘扬天府之国生态文明,系统提升城乡绿化事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依托城市森林特质培育广州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城市森林在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升绿色文化品味等方面的特质,以期培育有岭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园林文化、花文化和树文化为主体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无锡市城市森林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因地制宜的特色城市森林规划建设战略;以创建特色森林城市为目标,以无锡市自然、文化和城市发展3方面为重要内容,提出依水建林、森林生态建设、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和森林生态文化景观区建设4大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4.
水系周边植物的组成和结构对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城市环城水系风景区植物配置现状的调查,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兼顾景观效果的植物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森林生态研究框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森林的发展是人类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为使城市林业建设建立在高科技含量水平上,作者讨论了城市森林生态研究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地位、研究的对象及任务,初步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研究的框架及特点,以期引起讨论并推动城市森林生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州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湖州市环境条件、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以及创建森林城市的机遇和优势,提出森林城市建设的布局结构,以及森林生态网络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和城市林业经济建设四大建设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宁波市自然概况、城市森林现状及其城市特色,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结合"核、环、轴、楔、园、链"结构模式,提出了宁波市城市森林系统结构;建议加强城市绿心和生态保护带建设,改善城区森林绿地质量,提供城市生态资源氧库,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演绎城市文脉,引导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共生与交融,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三峡地域性生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别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构建森林景观文化、培育森林休闲文化和挖掘森林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以期形成完整的三峡地域性森林生态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城市森林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森林对维持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起着核心作用,是整个城市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城市森林已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全新发展理念;文章对无锡市城市森林建设的现状与成效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无锡市城市森林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园林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生态防护城市及特色城市等都是不同城市生态环境下生态城市的具体类型。文章介绍了生态城市各种建设模式的应用和建设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有机物覆盖作为一种修复城市森林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城市森林土壤保育和近自然化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长期困扰城市管理的园林废弃有机物为研究对象,阐述有机物覆盖在城市林地土壤水分、温度、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有机碳矿化、抑制杂草等生态功能方面的修复作用;分析有机物覆盖的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总结城市森林土壤修复效果与有机覆盖物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有机物覆盖过程中易忽视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有机覆盖物选择与调适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园林废弃有机物修复城市森林土壤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国家对于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指导策略和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策略,从单一的纯林修复到复合型山体生态修复,城市山体修复不仅应满足生态适宜性,同时还应注重城市景观的多样性。根据山体的现状做出综合的立地条件分析,对乡土植物和适生植物全面了解,选择出适用于本城市山体修复的植物种类,同时结合最新的理念和工程技术,达到好看、好建、好管、安全的城市山体修复的目标,最终探寻出对于城市山体修复的普适性办法。  相似文献   

13.
武汉"8+1"城市圈即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8个中小城市。文中通过对武汉"8+1"城市圈区位特点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武汉城市圈林业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建设尺度、建设模式和建设重点方面提出了林水结合的生态建设构想;指出在林的建设方面,要按照"外围育林养山,内部增林护水"的原则,优化森林网络;在水的建设方面,要按照"水网连通,江湖相济"的原则,构建健康湿地网络系统,促进内外水热交换。在此基础上,根据武汉城市圈地貌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现状和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了"水轴林扇,多组团多廊道"的区域一体化林业建设空间格局,并分别探讨了具体的林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森林景观恢复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和采用的生态恢复理念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森林景观恢复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由于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基本特征缺乏清晰的认识,经常有人将其等同于森林恢复、恢复大面积森林、生态恢复等。国内外的案例表明,未能遵循森林景观恢复的应用原则甚至经常导致相关恢复项目的重大缺陷或失败。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原则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和探究。文中介绍了森林景观恢复具有过程性、致力于恢复生态完整性、谋求增进人类福祉和在景观尺度上实施4个基本特征。同时,基于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并详细阐释了森林景观恢复的8个应用原则,即注重景观、恢复生态功能、多重效益并重、多种技术措施平衡、相关利益方参与、因地制宜、避免减少天然林、循序渐进。通过对上述特征和原则的分析和探究,期望对我国森林景观恢复的相关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森林景观恢复理念在实践中的科学应用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Rotational swidden cultivation systems, with fallow periods long enough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secondary forests are capable of maintaining forest cover and plant diversity in a dynamic balance in swidden cultivation landscapes. Regeneration of secondary forests through several successional stages and by a combination of coppicing and seedling development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widdening practices and the role of animals as seed dispersers. Swidden cultivators possess a vast knowledge of plants growing in swidden fallows and of fallow dynamics as well. Forest restoration in Thailand has been carried out mainly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 of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to promote natural forest regeneration and biodiversity recovery; the so-called framework species. Another viable source of knowledge for forest restoration can be the study of the semi-natural revegetation processes in fallows and the indigenous knowledge of swiddeners of these processes.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was carried out to at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orest regeneration on fallow swiddens under different swiddening regimes and how it may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forest restor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om various stages of secondary succession in fallow swiddens of the Karen and Lawa ethnic groups in the Mae Chaem watershed, Chiang Mai province, northern Thail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on the use of species and traditional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widdening was recorded by questioning key informant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application in forest restoration and participatory for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广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生境恶劣,在人为强度干扰下很容易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通过对广西生态公益林资源概况、生态公益林的退化过程和特点分析,提出了扩大现存生态公益林地面积;采取封山育林;通过林分改造;采用效应带、效应岛造林方法;运用透光抚育等恢复措施。其中封山育林是最易行、有效的方法。同时根据广西区实际情况,对广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又要注重育林,实现封山育林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广东省中山市不同的生态景观林带类型,分析了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过程中在造林、景观节点建设及取土场、采石场生态植被修复等方面采取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对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和园林和谐统一的森林生态网络和城市森林绿化网络,建设宜业宜居的“幸福中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森林是最具生命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不可替代的最大生态效益,建设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状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建设在城市中的最高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森林城市建设和洛阳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森林城市建设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1 IMPROVEMENT OF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NATURAL TREND OFURBANDEVELOPMENT1.1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s Requirements forImprove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Presently,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development in China’s cities does not match up withthe rapid urbanization. The number and the scale ofcities/towns are rapidly increasing, making the long-existed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creasinglyprominent. This imposes new requirements forimprov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