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勇  李鸣 《植物医生》2001,14(2):10-10
冬前旺苗。因播种过早、地温气温偏高或肥水促得过猛、控制不及时而形成的旺苗 ,应抓紧深锄断根 ,控制水肥 ,适当镇压、控上促下。2.晚播弱苗。播种过晚而造成的弱小苗 ,要早施速效肥 ,可每667m2 施碳铵或硫铵20kg~25kg,还可增施有机肥 ,以利保暖防冻促生长。3.深播细苗。播种过深造成的尖细长、瘦弱麦苗 ,在冬前要早施肥和适当清棵。4.缺肥黄苗。因地力薄、底肥少、养分供应不足造成的黄弱苗 ,冬前早追施速效肥。5.假象旺苗。对于播种量过大、群体过密的麦苗 ,要疏苗 ,对疙瘩苗 ,要移密补稀。6.湿害僵苗。由于土壤…  相似文献   

2.
肖秀芝 《植物医生》2002,15(6):33-33
冬春季蔬菜 ,经常遇到低温寒流、霜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的侵袭 ,防护不力 ,往往导致较大经济损失。以下介绍几种防寒方法 :1 控氮幼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 ,切忌偏施氮肥 ,以免植株生长幼嫩 ,抗寒力差。追肥要早 ,以促进菜苗健壮。低温前不施速效氮肥 ,宜叶面喷施 0 .2 %~0 .3%磷酸二氢钾 1~ 2次。2 施肥抓住晴好天气 ,用牛猪粪或堆肥等暖性家肥 2 0 0~ 30 0担 ,施于菜蔸根际处 ,即可提高土温 2~ 3℃。3 培土封冻前结合中耕 ,把锄碎的泥土培于蔬菜根际处 ,既可疏松土壤 ,又可直接保护根系 ,但中耕深度以7~ 10cm为佳。4 薰烟用杂草、…  相似文献   

3.
在充足底墒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进行了适当晚播(10月15日播)与超晚播条件下的小麦肥料试验。主要结果为:(1)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超晚播减产严重,主要是单位面积总粒数下降太多,通过适当提高穗密度难以补偿;(2)高施磷条件下(施磷二铵450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开花前的耗水量没有增加,而灌浆期的耗水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3)控制花前无效生长,降低花前耗水,优化开花后的群体结构,提高灌浆期的灌浆强度是降低总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追施苔花肥苔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并配合迟效肥 ,达到苔施花用 ,增产效果更好。苔肥一般每667m2 施人粪尿800kg~1000kg,或者尿素10kg~12kg,也可用碳铵30kg~35kg,追施碳铵要深施盖土或对水施用 ,以免烧苗。对于地膜油菜 ,用竹片在油菜株间划洞追施 ,每667m2 施尿素10kg~15kg为宜。高产油菜还应注意追施花肥 ,一般在抽苔后15天 ,苔高约50cm时施用 ,每667m2施尿素5kg~7kg,有利于减少花芽脱落 ,增加角果数和角粒数 ,促进籽粒饱满。二、喷施硼肥油菜施硼一般增产10 %~…  相似文献   

5.
1叶菜类蔬菜 是指生长期较短的绿叶菜。如白菜、青菜、苋菜、菠菜、芹菜、牛皮菜等,以其叶片全株供食用。由于该类蔬菜植株群体高度密植,根系分布较浅,对土壤速效养分要求迫切而敏感,一旦养分不足,叶片生长缓慢变黄,所以施肥方法以追肥为主,营养元素应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在苗期和每收获一茬产品后,随即追肥一次,  相似文献   

6.
芦蒿为菊科蒿 ,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硒等元素 ,尤其是富含纤维素和香脂成分。其嫩茎可食 ,清香可口 ,是市民特别喜食的野生保健蔬菜。1 栽培田块选择芦蒿喜湿耐肥 ,在湿地和浅水中均可生长良好。因此 ,种植芦蒿的田块宜选用潮湿、肥沃的沙壤土为佳。同时必须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的田块种植。2 整地施足基肥种植前一个月进行深翻晒垄 ,结合整地每 6 6 7m2 分层施入腐熟厩肥 4 0 0 0~ 4 5 0 0kg、复合肥15 0kg ,然后做成长 30~ 6 0m、宽 4m的平畦。3 选用适宜品种野生芦蒿嫩茎中纤维多 ,香味浓 ,…  相似文献   

7.
在今冬明春的麦田管理中 ,除搞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外 ,应采取综合措施 ,适时开展病虫防治。1.地下虫。小麦返青拔节前 ,发现金针虫、蛴螬危害麦田 ,应及时追肥、中耕除草 ,减轻为害。有条件的农户每667m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g~150g,加适量水稀释 ,拌细土25kg,配成毒土 ,在麦株旁撒入 ,及时盖土 ,或结合中耕把毒土施在麦株附近。2.麦蜘蛛。发生区用30%螨必治2000~4000倍液喷雾效果很好。3.小麦锈病。主要是条锈病危害较重 ,应进行中耕 ,消灭病原。在增施氮肥的同时 ,适量增施磷钾肥 ,药剂防治可用15%…  相似文献   

8.
甘芳 《植物医生》2000,13(6):47-47
缺氧自老叶向新叶逐渐老化。叶片小而瘦弱;叶色基部呈黄色,干枯后呈浅褐色;生长缓慢,茎短而细瘦。结球蔬菜不易结球或结球不良;根茎类蔬菜根不膨大或细瘦。补救方法:及时追施速效氮肥,667m2施尿素7.5kg~10kg,或用人粪尿加适量尿素对水浇施。也可叶面喷施0.5%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1、3、5、7 cm播深,对34个高粱品种在不同播深下的出苗率、幼苗形态和幼苗干物质量进行分析,筛选耐深播性鉴定指标,综合评价高粱品种的耐深播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加大,出苗率、苗长、根长、根数和苗重均呈下降趋势,3、5、7 cm与1 cm播深上述指标测定值的比值分别为0.84~0.60、0.96~0.75、0.83~0.53、0.88~0.64和0.95~0.85;中胚轴长、根重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3、5、7 cm与1 cm播深上述指标测定值的比值为1.52~3.30、1.10~1.25和1.17~1.50;胚芽鞘长在播深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647%,相对根冠比、相对根长、相对中胚轴长和相对出苗率载荷量最大,将其作为高粱耐深播性筛选的主要指标并计算隶属函数值。根据隶属函数值对高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4个高粱品种可聚为3类,晋粱白2号等11个品种为耐深播品种,红青壳等14个品种为中等耐深播品种,吉品609等9个品种为深播敏感品种。品种间耐深播性差异明显,杂交种较常规种耐深播性强。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两年多的因素旋转回归设计试验资料,按不同降水年份,对陕西渭北旱塬小麦高产栽培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氮肥>播期>密度>磷肥,不同的降水年份,小麦高产栽培的优化方案不同,干旱年份,要适期晚播、合理密植、重施磷肥少施氮肥,亩产高于200kg的方案是:播期9月26-30日、密度17.5-20万亩/苗、N7-9.5kg/亩、P2O5 7.5-10.5kg/亩,丰水年份,要适期早播、加大密度、重度氮肥少施磷肥,亩产高于400kg的方案是:播期9月17-19日、密度20-22万苗/亩、N9.5-11.5kg/亩、P2O44-6kg/亩。  相似文献   

11.
在宁南旱平地进行了夏闲期深松、免耕及传统翻耕(对照)对土壤水分及后作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夏闲期深松和传统翻耕能有效地蓄雨保墒,提高旱平地冬小麦播前的土壤贮水量,深松和翻耕土壤蓄墒率极显著高于免耕处理,深松处理较翻耕高0.79%;夏闲期末深松处理0~200 cm土壤贮水量(310.78 mm)分别较免耕、传统翻耕高8.23 mm、1.61 mm.深松和免耕较传统翻耕显著改善了冬小麦苗期的土壤水分状况,对越冬期0~60 cm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有利于冬小麦的越冬.苗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深松、免耕分别较传统翻耕(351.05 mm)高35.9 mm、28.8mm,不同的耕作处理对后作冬小麦苗期的土壤水分影响差异主要在80 cm以上土层.冬小麦返青期降雨主要使0~8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有所增加,处理间的差异减小.夏闲期深松处理能有效地增加对降雨的蓄保能力,提高旱地冬小麦播前及整个生长阶段0~200 cm的土壤贮水量.不同耕作方式的冬小麦产量以夏闲期翻耕处理最高(3 475.9 kg/hm2),与深松处理(3 322.0 kg/hm2)无显著差异,免耕显著低于其它2种耕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以翻耕最高[14.12 kg/(hm2·mm)],深松次之[13.62 kg/(hm2·mm)],免耕处理显著低于前二者[10.64 kg/(hm2·mm)].  相似文献   

12.
谭荫初 《植物医生》2002,15(5):35-35
茶树又叫茶叶树 ,属山茶科常绿灌木 ,是我国特用经济林饮料树种之一。常年以收获幼嫩芽叶为目的 ,有了芽叶就有产量。经过一年春、夏、秋三季采摘后 ,茶树体十分虚弱 ,抗寒能力减弱 ,病虫容易危害。秋冬季管理的关键在于保树、保叶、保冬芽 ,做到树体健壮 ,抗逆性强 ,正常叶片不脱落 ,叶色浓绿 ,冬芽不受冻 ,少受害虫危害 ,为翌年早萌芽、早采摘、早受益奠定基础。其技术措施如下 :1 深翻茶园秋茶采摘后 ,对成龄园可在茶行中间进行 15~2 5cm深的中耕 ;对低产茶园当年需要改造的 ,在茶树行间进行宽度 5 0~ 70cm ,深度 30~ 5 0cm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农牧交锗带不同播种期对油葵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地区油葵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武川地区超早播(4月28日)、早播(5月8日)、中播(5月18日)、晚播(5月28日)和超晚播(6月8日)五个不同播期下油葵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对油葵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随播期推迟,油葵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 d,生育期平均缩短9d,生殖生长期在总生长期中的比例增加,超晚播因积温不足无法正常成熟。晚播和超晚播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余播期,超晚播最大叶面积指数在五个播期中最高。中播地上部干物重和花盘干重显著高于其余播期,不同播期间花盘干重占地上部干物重的比例变化较大,中播最高为59%,超晚播最低为7%。超早播、早播和中播处理间产量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平均为2 583 kg·hm-2和29.66 g,显著高于超晚播。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推迟减小,早播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1.9 kg·hm-2·mm-1,超晚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为5.5 kg·hm-2·mm-1,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油葵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建议农牧交错带油葵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GA)对深播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GA对深播的缓解效果,以2份深播敏感自交系(‘吉853’和‘自330’)和2份耐深播自交系(‘N192’和‘Mo17’)为试材,于其苗期在2种不同深播(15、20 cm)胁迫下施加4种不同浓度外源GA。结果表明:(1)深播胁迫下出苗率、苗长、根长显著降低,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和胚芽鞘长之和,胚芽鞘中的SOD酶活性,中胚轴、胚芽鞘中POD、CAT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显著升高,其变化率(RC)介于-75.86%~100.19%。施加外源GA后幼苗各性状增辐达4.25%~389.06%。(2)用2份深播敏感自交系对外源GA的最佳浓度进行筛选,15 cm和20 cm深播胁迫下分别施加4.0 mg·L~(-1)和6.0 mg·L~(-1)外源GA的缓解效果最佳,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602和0.598。(3)最佳浓度下比较分析2种耐深播性不同玉米自交系的生长参数和生理特性,表明外源GA可缓解深播对玉米幼苗的胁迫,外源GA对耐深播性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敏感程度不同,表现为吉853自330Mo17N192。(4)利用主成分与热图分析玉米萌发期深播性鉴定的三级评价指标,出苗率、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长之和是主要的评价指标,中胚轴中SOD、POD、CAT活性及中胚轴、胚芽鞘中木质素含量可作为二级评价指标,根数和苗长可作为三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在调查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研究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麦苗死亡率。在陕西武功,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有20种,其中以金针虫和蛴螬为优势种,分别占地下害虫发生总量的58.66%和21.91%。地下害虫为害引起的死苗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前秋苗期,供试5块田的死苗率达4.4%~9.1%;春季返青拔节期的死苗率较低,仅为1.0%~2.3%。相关分析表明,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死苗率与其虫口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化肥生产的迅速发展,稻田施氮量逐年增加。有些地区由于不适当的增施氮肥,常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损失很大。本试验为了解不同施氮量以及无机氮肥和有机肥一定的配比,对杂交水稻纹枯病的影响。 试验田的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经测定,有机质含量1.96%,含全氮0.121%,速效磷32.67PPM,速效钾12.0PPM。供试水稻汕优2号,秧龄30天,密度4×7寸,拉线定点栽插。小区面积200平方尺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影响因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2017—2019年小麦品种、耕作方式、播期、灌溉次数、不同生育期药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和控制效果,并提出综合防控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清洁秸秆+深翻或轮作处理,晚播14 d,播前1 kg小麦种子用剂量2 mL的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并在在越冬前+返青期分别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氰烯菌酯·已唑醇悬浮剂喷雾各防治1次,可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超早播(4月28日)、早播(5月8日)、中播(5月18日)、晚播(5月28日)和超晚播(6月8日)五个播期下马铃薯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对马铃薯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随播期推迟,马铃薯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 d,生育期平均缩短6 d,而生殖生长期在总生长期中的比例增加,超早播和超晚播处理下分别为45%和59%。超早播和早播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显著低于其余播期,不同播期处理薯块鲜重增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播期间马铃薯总产量、大薯产量和大薯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中播、晚播和超晚播产量差异不显著,平均达21 593 kg/hm2,超早播和早播产量平均为15 181 kg/hm2。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推迟增加,超早播为45.2 kg/(hm2.mm),超晚播为86.3 kg/(hm2.mm)。建议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9.
(1)实践证明 ,对中低产田块增加施肥量 ,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对高产田块则保持一般施肥水平即可。以水稻为例 ,在高肥力的土壤上 ,每 6 6 7m2 追施 12kg ;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每 6 6 7m2 追施16kg ;在低产的土壤上 ,则应追施 2 0kg。(2 )尽量做到在作物的营养盛期追肥。如水稻在返青至分蘖期 ;小麦在 3叶期 ;大豆在初花期追施尿素。(3)用尿素给旱田作物追肥时 ,最好是刨坑或开沟深施 10cm以下 ,这样才能使尿素处于潮湿土之中 ,有利于尿素的转化 ,也有利于氨态肥被土壤所吸附 ,减少挥发损失。(4)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根系附近 ,更…  相似文献   

20.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棉花连作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不同方式配施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可以显著提高干物质累积及养分吸收量,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保持或提高棉花产量,提高棉花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以提高棉花氮素效率,氮素回收率可达到28.2%~57.7%,偏生产率提高了17.1%~76.3%。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可以使棉花稳产、高产,而且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该结论可为肥料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