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印水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从制种产量、杂种产量和米质等方面把我国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总体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开创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时代。该研究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制种关键在于父母本的花期相遇。根据镇沅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多年制种实践,对制种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制种产量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云县自然条件和目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水平、水稻制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能够提高云县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对水稻制种产量构成因素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提高云县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轻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强度,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方法]采用人工插秧、杂交水稻制种手摇式播秧机和XL2Z-10水稻插秧机,研究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制种基本苗密度在22.5万~28.5万蔸/hm2,比人工插秧增加4.5万~9.0 万蔸/hm2,有效穗增加55.5万~112.5万穗/hm2;实测产量超过3 000 kg/hm2,制种产量比人工插秧分别提高了12.8%和17.47%.[结论]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杂交水稻南制种产量明显高于人工插秧制种.  相似文献   

5.
黄福亮 《农业与技术》2014,(1):19-19,21
杂交水稻的研发成功,成功解决了我国吃饭问题。对杂交水稻的制种构成产量因素与技术研究,是提高制种产量的前提。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水稻制种,通过实验示范推广工作经验总结,认为有效母本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关系密切,可进行增粒、增穗、增加异交结实率提高产量。在技术实施上应对叶差、母本时差科学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状秧、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巧用"920",及时赶粉,实行病虫综防等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7,(5):154-155
根据我国杂交水稻推广情况及制种的发展,劳动密集、工序繁琐的传统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成杂交水稻发展的障碍因素;必须实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才能适应我国种子企业改制与农村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机械化制种具有可操作性强、节约成本、保证制种产量、质量的优势;结合多年制种实践,及在川谷优T16机械化制种上的探索,提出了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轻简化机械化制种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制种是杂交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在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偏低,已经不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的发展现状。发展轻简化、机械化杂交水稻技术,提高制种效率和产量,减轻人工劳动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是我国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轻简化、机械化的基础上,通过育种材料的创新、制种栽培技术的变革、制种机械的研发等多项技术的联合集成,最终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消费人口最多的作物.自80年代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取得重大突破以来,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近10年来种植面积一直占水稻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产量则占水稻总产量的60%.现将我们多年实施的大面积超高产制种关键技术归结下.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与防治工作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杂交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一项内容,因此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推动杂交水稻的发展,就成为了一项长期的发展目标。本研究就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简要阐述,旨在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制种产量会对制种农户及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分析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去年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增加,杂交水稻制种同上年持平,今年杂交玉米种子市场供应充足,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2.
通过泸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近11年水稻制种过程中发育期、产量结构等与其对应期间的气象条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播栽差期的相隔的时间、亩有效穗的多少、父母本能否正常开花授粉、品质好坏和产量的高低受天气的影响大,尤其是低温阴雨不仅影响杂交水稻的发育进程,还制约着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相遇和授精授粉、结实率等。分类统计阶段性低温阴雨发生情况,剖析其对杂交稻制种的利弊影响,提出趋利避害应对策略,以期为杂交水稻制种户及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产量高且增产潜力大,所以农民都很愿意种植。要想种好杂交水稻,首先就要搞好制种,笔者将根据8年制种实践,简单介绍杂交稻制种及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越南杂交水稻栽培面积在 4 8万hm2 ,占越南北方地区水稻面积的 2 0 5 % ,为大面积发展杂交水稻 ,并且达到自给供种的目的 ,越南各省进行了制种生产试验。据统计 ,2 0 0 1年越南各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为 14 5 0hm2 ,其中博优 90 3组合达 110 0hm2 ,Ⅱ优 6 3、Ⅱ优 838各为 10 0hm2 。制种产量为1 6~ 2 2t hm2 ,高产田也仅达 2 8t hm2 。两系杂交稻培杂山青制种面积为 10 0hm2 ,制种产量 1 5t hm2左右。越南杂交水稻制种产量较低的原因在哪里 ?笔者于 2 0 0 0~ 2 0 0 1年对此作了初步探索。1 光温条件对杂交…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的花期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期相遇是杂交水稻提高异交结实率、保证产量的前提和重要条件。从抽穗杨花期的选择和安排、花期相遇标准、播差期的确定和安排、花期的预测及调节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制种的花期调控技术,以期指导杂交水稻制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杂交水稻宜香107采用旱育秧制种技术,具有制种产量高、省工节本、劳动强度小等特点。探讨了杂交水稻宜香107旱育秧高产制种技术的特点和旱育秧高产制种条件下亲本的特征特性,并对宜香107旱育秧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现状与技术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杂交水稻推广对种子量的需求及制种发展概况,发现基于劳动密集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障碍因素.随着我国种子企业改制与农村新形势的发展,实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制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机械制种实践,提出了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福建农业》2008,(9):22-23
松溪县种子管理站作为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的水稻制种和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从2004年 起共同研究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以期改变一直以来闽北山区水稻制种产量徘徊在每亩150-200公斤之间。2004至2007年,我们在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制种基地广西蒙山县进行秋季D奇宝优系列组合制种,  相似文献   

20.
广西杂交水稻制种从1976年起至今已将近30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广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总结,提出杂交水稻高产制种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