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敦化市2009-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利用现有数据分析得到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预测值。通过对比计算结果,研究敦化市土地利用结构,厘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2009-2012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2.549 1 hm~2/人增长到2.830 6 hm~2/人,在2009-2011年期间,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528 6 hm~2/人减少到3.508 1 hm~2/人,到2012年有所增加,达到3.515 4 hm~2/人,生态盈余从0.979 5 hm~2/人减少到0.684 8 hm~2/人,敦化市的发展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发展预测数据显示,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763 1 hm~2/人,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263 6 hm~2/人,生态盈余为0.500 5 hm~2/人。敦化市可以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实现土地信息科学合理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以张家界市桑植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和生产性土地数据,结合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相关理论和方法,定量计算分析上述5个时期研究区域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间的差距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桑植县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0.7098 hm2增加到2010年的1.2...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黑龙江垦区2010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2010年生态足迹为3.202hm2/人,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1.166hm2/人,生态足迹赤字为2.036hm2/人,这表明黑龙江垦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3):54-57
[目的]研究分析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现状,以期改善其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方法]通过生态足迹法,计算和分析辽宁省201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2017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为4.583 27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95 24 hm~2/人,出现生态赤字3.988 03 hm~2/人,且化石燃料能源日均消耗量呈增长趋势。[结论]针对辽宁省生态问题,结合其污染环境治理现状,提出加强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倡导绿色消费观,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0—2014年盐源县生态足迹的计算,评价盐源县生态现状及生态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盐源县生态足迹最高,达4.418 0 hm~2/人。生态赤字也在2010年达到最高,为3.349 0 hm~2/人,在2010年后生态赤字状况有所改善。2000—2014年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在2014年达到最低,仅1.040 3 hm~2/人。从盐源县生态足迹结构分析可知,盐源县耕地所占的生态足迹过大,超过其他5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总和。盐源县的生态赤字状况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可见盐源县的生态状况向乐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靳慧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83-11884,11886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榆林地区1997、2001和2005年3个时间序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榆林地区1997、2001和2005年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047946、1.165550、1.866326hm2/cap,呈现出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1997~2001年增长11.2%,2001~2005年增长60.1%);同时,该地区生态承载力呈现逆向变化,3年的生态承载力分别为2.036859、1.977902、1.807088hm2/cap,共降低11.3%;1997和2001年全区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1997年生态盈余0.988913hm2/cap,2001年生态盈余0.812352hm2/cap,但到2005年全地区生态盈余消失,生态赤字0.059238hm2/cap。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呼和浩特地区的生态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及其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市2003年的生态可持续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及分析,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87 hm2/人,人均生态盈余0.27hm2/人,呼和浩特市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人均生活水平整体偏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宁波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0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宁波市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0.62 hm2/cap以下,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达67.9%-79.8%;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其次,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小。第一产业用水生态足迹大于第二、三产业之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水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99 hm2/cap以上,受气象、水文影响起伏变化较大;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福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福建省水资源1999-2007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资源发展是可持续的,在1999-2007年,福建省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为0.84hm2.人-1左右,且呈现逐年持续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7hm2.人-1左右,人均生态盈余6hm2.人-1左右,结果变化较大。通过计算表明,虽然福建省水资源发展呈现生态盈余,可是如果环境进步恶化,水资源会面临更加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年陕西省府谷县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及分析,表明府谷县生态略有盈余,但其恶化趋势值得关注;结合对生态足迹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提高生态承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对广西2004-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从3.5830 hm2增长到4.251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2715 hm2增长到2.5873 hm2,人均承载力增长的幅度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广西的生态赤字从1.3115 hm2增长到1.8743 hm2,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其主要原因,同时广西资源利用的效益虽有提高但与国内部分省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后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流域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而度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方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鄱阳湖流域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鄱阳湖流域存在赤字生态,生态协调系数DS=1.3802〈1.414,表明本地区的发展模式是属于基本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晶晶  胡晓钧  杨继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07-16409,16494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辽宁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由1998年的3.024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7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8%;生态赤字逐渐增大,由1998年的2.342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088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从3.211hm2/万元下降到1.850hm2/万元,表明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陕西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此提供了一套简明而又综合的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310 hm2,人均生态生产面积为0.8018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292 hm2,化石能源地在生态足迹和赤字中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理论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方法,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该研究利用能值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2007年实际可利用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为1.602hm2/cap,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6.331hm2/cap,生态赤字为5.729hm2/cap.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赤字、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赤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7841hm2/人增长到3.201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535hm2/人减少到1.3028hm2/人,生态赤字从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1998-2010年期间,生态协调系数都比较接近1.414,属于基本不协调。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发展能力指数由2.1429升到3.0902。万元GDP生态赤字先升后降:从1998年的0.7308hm2/万元升到2002年的0.9888hm2/万元,最后降到2010年的0.6016hm2/万元。灰色预测模型显示:2011-2020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将由3.4833hm2/人增大到5.702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2978hm2/人降到1.2676hm2/人,生态赤字将由2.1855hm2/人增大到4.4346hm2/人。吉林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素质,否则,生态赤字将会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对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生态足迹为12552.82 hm2,主要构成成分为食物、能源和垃圾;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生态效率为1.59人/hm2。提出了降低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生态足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目前国外对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的最新成果,对河北省从1985年到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对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河北省的生态承载力增长不明显,而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现了生态赤字,河北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土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过程和特征,了解广西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趋势,为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盈亏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态。【结果】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1.6201 ha振荡式上升到2.7430 ha,其中化石能源地和耕地类人均生态足迹所占比重排前两位;人均生态承载力小幅增长,由0.7173 ha/人波动增加到0.7665 ha/人,其中草地类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99.33%;人均生态赤字由0.9028 ha增加到1.1965 ha,说明广西生态系统处于逐步加剧的超载状态,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赤字最严重,其次是耕地;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8949 ha/万元减少到0.8320 ha/万元,说明广西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建议】广西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并加大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