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和商务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桑农和企业生产经营营造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壮大发展蚕桑产业,推动普洱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就普洱市蚕桑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蚕桑产业是云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云南省依托资源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把蚕桑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指导和扶持农民种桑养蚕,把蚕桑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植,蚕桑产业已逐步成为云南省又一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普洱市作为蚕桑产业发展新区,因缺乏蚕业科技人才,不能及时有效地培训农民,蚕农科学生产意识淡薄,桑园管理和养蚕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直接影响了桑叶的产量质量,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蚕农对桑园的投入和管理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民对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在对普洱市蚕桑产业生产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增加蚕桑产业科技投入、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保山市抓住"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积极建设蚕桑生产基地,引进培植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蚕桑产业,使保山市蚕桑生产和茧丝绸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蚕桑产业已成为保山市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新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明确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促进了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烤烟是云县晓街乡的经济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烤烟产业,是促进晓街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分析晓街乡烤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烤烟生产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烤烟生产基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创新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种植效益,调动烟农积极性;依靠科技培训,进一步完善和推行优质烟生产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兴烟战略,提高烟叶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木垒县充分利用优越的"逆温带"和绿色环保资源,按照"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头戏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地建设与生产示范,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使设施农业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木垒县充分利用优越的"逆温带"和绿色环保资源,按照"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头戏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地建设与生产示范,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使设施农业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云南紧抓"东桑西移"机遇,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迅猛,桑园面积达161万亩,成为我国第三大桑蚕基地。据介绍,从2010年起,云南省级财政每年投入蚕桑产业发展专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云南紧抓"东桑西移"机遇,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迅猛,桑园面积达161万亩,成为我国第三大桑蚕基地。据介绍,从2010年起,云南省级财政每年投入蚕桑产业发展专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作物优势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客观分析了苏家院镇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主要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建议,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品牌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苏家院镇位于昭通城西部23 km,南邻鲁甸,是昭大公路的必经之路,辖区内有5个行政村,总人口44 006人,全镇主要农作物优势产业有苹果、蔬菜和马铃薯。主要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突破3066.67 hm2,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晨 《广西农学报》2007,22(5):74-76,87
围绕地方特色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依靠产业带动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在新形势下,如何把自然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并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构建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总结来宾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农业》2008,(7):I0001-I0001
在德宏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产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农业强州”战略目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将德宏建设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蔗糖基地和优质米生产基地,打响“遮放贡米”、“德宏水牛”、“德宏咖啡”、和“澳洲坚果”等一批绿色品牌。  相似文献   

13.
<正>柳河县凉水河子镇党委、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立足本镇实际,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抢抓机遇,注重工作实效,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核心,着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城镇环境整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新农村建设驶入快车道。1.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凉水镇始终把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招商引资,汇源集团龙韵酒庄土地流转项目落户我镇,并以此为契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1,(12):10-10
全国蚕桑生产座谈会10月20~21日在浙江召开。会议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生产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以建设现代蚕桑生产基地、优质蚕茧基地、蚕业标准化基地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于,全面推进蚕桑产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结构布局调整,推动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多用途桑树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加速蚕业新技术、新机械以及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永川发展休闲农业的三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永川区以发展休闲农业为“抓手”,通过做大做强百里优质水果长廊、休闲观光茶业和花卉苗木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目前,这三大休闲产业开始成为了永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永川的休闲农业,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开始为永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速。据统计,2007年永川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32亿元。其中“休闲农业”的农业总产值近3亿元。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阿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城区是哈尔滨市夏秋蔬菜供应基地。蔬菜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已成为阿城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介绍阿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做大做强阿城区蔬菜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四川蚕桑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四川蚕桑产业将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围绕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农民增收,在推进现代蚕业发展,实现现代蚕桑基地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一、发展思路以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基地为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千亿增收工程",  相似文献   

18.
加快福州市食用茵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食用菌生产已逐步成为福州市农村经济特别是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是福州市农村五大产业之一。近年来,福州食用菌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永锋 《吉林农业》2010,(9):156-156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同时它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要求,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标准,农业机械的综合运用,大大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将生产发展放在首位,这也为农民增收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对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情况的把握,结合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抽样调查资料作出实证分析,总结归纳出种植业发展面临的困局,最后从发展二三产业、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提出农民增收视角下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