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施浙西蚕桑工程加快淳安蚕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桑是淳安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有30个乡镇2.36万户种桑养蚕,约占全县总农户的五分之一。2002年全县蚕桑产值6000余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l%。蚕桑生产的发展,为茧丝绸行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2002年全县丝绸业产值2.5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多年来,淳安县蚕茧产量一直稳居杭州市各县(市)首位,是浙江省七大蚕茧重点县(市)之一。更令人瞩目的是,淳安县的蚕茧质量综合指标连续6年名列全省前茅。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全国性茧丝绸产销形势持续低迷情况下,淳安县蚕桑生产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2.
宁都县“三高”蚕桑生产发展浅见杜贤明,黎绵/富(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宁都县蚕桑丝绸总公司)宁都县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早在明代就有一定蚕桑规模,解放后仍是赣州地区蚕桑县之一,但一直未有大发展。随着我省蚕桑工程的实施,1993年全县桑园面积已达16771...  相似文献   

3.
<正> 高邮县是通扬运河地区的产茧县之一。蚕桑生产具有较长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蚕茧即列为县内重要物产。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县蚕桑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81年实有成片桑园6086么,产茧5692担。总产值148.97万元(按80年不变价计算),占林牧副渔总产值的2.8%。是全县的主要多种经营项目之一。在现有基础上,全县蚕桑生产如何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加大产业政策扶持走出茧丝绸行情低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海安县政府和全行业审时度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大产业政策扶持稳定产业基础,加强基础投入力度建设产业基地,创新机制提升产业水平;把稳定桑园面积、调整产业布局、推进科技创新、综合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提高蚕茧质量作为推动蚕桑和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重点,确保全县茧丝绸产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志洲 《北方蚕业》2000,21(3):50-52
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镇安人民在党领导下,抓住机遇,大上蚕桑.经过历届县委和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从零星栽培、农民户养到建成基地、发展为主导产业,全县已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户"的龙型产业链,蚕桑业日臻成为富民兴县支柱产业.全县桑园面积从1949年的1公顷多发展到1999年底的2800公顷;栽桑从1949年的10万余株发展到1999年底的3569万株,户均546株;1998年全县发蚕种25850张,蚕茧产量从1949年的1.65万kg发展到70万kg;1999年春蚕再创佳绩,全县发种1.4万张,收购鲜茧45万kg;县上办起了缫丝厂,固定资产折1200万元,年产白厂丝85t,是商洛地区唯一的白厂丝生产厂家.自投产至今,已累计实现工业产值8000多万元,利税800多万元,安置600多人劳动就业;1999年蚕桑产值2200多万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9%,财政增收、相关企业创利250万元.镇安县委已把蚕桑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做强做大蚕桑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荣峰 《中国蚕业》2003,24(3):68-70
1 淳安县蚕桑生产概况1.1 基本情况 蚕桑是淳安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1年全县有2.15万农户种桑养蚕(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5),户均产茧143kg,蚕茧收入2780元。据县统计局资料表明,2001年全县蚕桑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7%。自1998年以来淳安县蚕桑生产呈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好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蚕桑生产发展速度快。2001年全县发放  相似文献   

7.
<正>西场镇是海安县蚕桑生产的重点乡镇之一,是海安县蚕桑生产的窗口.其蚕桑生产的发展态势,基本上反映了全县蚕桑生产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铜梁县是重庆市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之一,2001年被列为重庆市“百万担优质茧”工程建设基地县。经过几年建设,全县已基本形成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至2005年新植桑园和养蚕总数居全市第2位。为了进一步加快本县“20万担优质茧”工程建设步伐,促进蚕桑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全县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2006年开始利用2年时间,实施“十担户、百担社、千担村、万担镇”优质蚕茧工程建设。1全县基本情况铜梁县位于重庆西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334km2,总人口82万人,农村人口67.2万人,其中养蚕4.9万户计17.15万人,总…  相似文献   

9.
<正>蚕桑业是我县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以来,由于国内外茧丝绸行情急转直下,蚕桑业跌入了前所未有、十分艰难的困境。1995年,我县两秋蚕统鲜茧价每担不足300元,茧粮效益比由1994年的2:1,跌至1:1甚至更低,全县出现了毁桑种粮之势,蚕桑生产一时成为全县上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全县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采取对策,寻找出路,选准突破口稳定蚕桑生产。通过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宣传发动稳人心 在蚕桑生产困难时期,稳定人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县把宣传发动当作首要任务来抓。而不是一味地用管、卡、压的手段来达  相似文献   

10.
<正> 石洞村是我县蚕桑基地村之一,蚕桑生产始于1991年,八年来经受了市场大起大落的考验,始终保持稳定持续发展的势头,特别是1996年在茧价下跌,其他农副产品比价偏高,全县茧量减产40%的情况下,唯有该村增产了15%,受到地、县政府的表彰奖励。1997年发种500张,产茧280担,1998年发种550张,产茧308担,单产仍保持在28公  相似文献   

11.
1 龙南县蚕桑生产现状龙南蚕桑生产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是全省重点蚕桑基地县之一。随着茧丝价格的多次大幅波动 ,以及管理和有关配套措施跟不上 ,严重萎缩到1997年初全县桑园面积仅存 4 6 67hm2 ,面对龙南蚕桑生产的严峻形势 ,龙南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 ,经深入分析认为本县发展蚕桑的有利条件 :一是全县种桑、养蚕有 10多年的历史 ,大部分蚕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桑养蚕经验 ,蚕农从事种桑养蚕得到了实惠 ,尝到了甜头 ,虽然茧丝价格不稳 ,对他们影响很大 ,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 ,大部分农民还是对种桑养蚕抱有希望 ;二是茧价虽然变化大 ,但与其它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相比 ,种桑养蚕还是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三是种桑养蚕投资少 ,见效快 ,经济效益高 ,回报周期长 ,发展蚕桑是调整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的理想模式 ;四是发展蚕桑是财政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是全县建立的四级蚕桑科技推广网络和一批技术好、经验丰富的蚕桑科技队伍是发展蚕桑的主力军 ;六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起的年产 12 0吨白厂丝的缫丝厂 ,可就地消化本县年产全部蚕茧 ,使蚕茧销售无后顾之忧。权衡利弊 ,龙南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97年开始启动新一轮全县蚕...  相似文献   

12.
提高桑园间作效益的组织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安县西场镇是全县蚕桑生产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桑园面积14246亩,近1万农户栽桑养蚕,近年来全镇蚕茧收超4000万元,该项是全镇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发挥蚕桑产业优势,2002年至2006年,镇政府号召广大蚕农在秋末冬初于桑园内间作青豌豆、榨菜等蔬菜,4年累计推广面积45000亩,间作物总收益达3800多万元,年平均亩收入840元,约占蚕茧收益的25%,有效地提高了桑园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修水县地处赣西北边陲,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是江西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蚕桑已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收烘矛盾日益突出,茧价波动频繁制约产业发展。为加强蚕茧收烘管理,修水县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多措并举,全力维护蚕茧收购市场稳定,保护  相似文献   

14.
淳安县是浙江省四大蚕桑重点产区之一.随着省"蚕桑西进"工程的实施和茧丝绸行情的逐步回升,蚕桑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有30个乡(镇)、610个村、24 300户种桑养蚕.2003年和2004年两年共发展大田种桑1 867hm2.目前全县拥有桑园面积4 250hm2.2004年全县蚕茧产量突破5 000t,产值超亿元,蚕桑已成为该县农民的重要收入之一,并提出了到2007年实现桑园面积6 667hm2,产茧1万t,全行业产值10亿元,即"10110"工程和打造"中国蚕桑之乡",构建中国茧丝绸强县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 宁南县大力发展蚕桑茧丝生产。1996年,全县育桑苗1750亩,栽桑3658株,人均养蚕0.5张,蚕茧总产量达55000担,蚕农总收入达2786万元,人均达174元。全县人均产茧量和茧丝收入,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一。蚕桑业成了宁南县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为了稳定和发展蚕桑茧丝生产,宁南县委、县政府加大科学养蚕的力度。全县建立了1200余人的科技服  相似文献   

16.
<正> 南充县蚕桑局于1988年初作出决定,对全县各乡镇新聘用的蚕桑辅导员,在其退休后,试行养老基金制度,这对于解除他们的后顾之优,做好本职工作,促进蚕桑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南充县是全国蚕桑基地之一,这儿年来蚕桑生产发展很快,1988年产茧450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浅析淳安县打造中国蚕桑之乡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新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形势下,作为茧丝绸强省的浙江,以优化区域布局、夯实生产基础、提升质量效益、增强行业优势为目标,2003年9月提出了“蚕桑西进”发展战略,淳安被列为全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建设8个重点县(市)之首。蚕桑是淳安县的高效生态农业之一,也是全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把握浙江省“蚕桑西进”这一良好机遇,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万字号基地、创国字号品牌、育上亿元龙头、兴超亿元产业”和“淳安县蚕桑产业十五发展计划”目标,按照“稳定提高、调整发展”和“种良种桑、产品牌茧、建优质茧基地”…  相似文献   

18.
<正>宁南县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蚕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围绕"投入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升级齐行"的工作理念,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和推行新型蚕业生产模式,打造"产业优势突出,产品质量优异,现代气息浓郁"的优质茧丝基地。截至2013年,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全县桑园13333.33hm2,年养蚕25.5万  相似文献   

19.
2012年蚕桑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011年我国蚕桑产业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2012年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稳定蚕桑生产规模、提高茧丝质量与生产效益,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宏观调控、稳定茧丝价格,加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整合发展蚕桑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蚕桑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改革蚕桑产业体制、实现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行等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镇安县是我省的老蚕区之一,群众历来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清乾隆年间的《镇安县志》曾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一些蚕桑学者在县推广蚕桑生产的功绩,解放以后的1960年,全县年产蚕茧也曾达到12万斤。以后,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镇安的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在总结山区生产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整农业生产内部的结构,把兴桑养蚕作为发展生产、改变山区面貌的重点项目之一,深受群众欢迎,短短两三年内自育自栽桑树约400万株,为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1980年县政府所作《关于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中要求全县实现栽桑五千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