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贵港市辖区各乡镇(街道办)作为评价单元,引用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多风险效应3个方面对贵港市辖区201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贵港市辖区中心城区及周边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该类地区风险三要素有2个或以上居高;低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远离城市的人口密度小、人为活动干扰小、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贵港市辖区各乡镇(街道办)作为评价单元,引用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多风险效应3个方面对贵港市辖区201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贵港市辖区中心城区及周边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该类地区风险三要素有2个或以上居高;低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远离城市的人口密度小、人为活动干扰小、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统计法、内容分析法分析近年来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的文献特点和发展概况,发现土地整治生态风险文献数逐年递增;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研究时风险源一般为整治的四大工程类型,生境一般为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受体一般为生物多样性、土壤、水环境质量等;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时常见理论有可持续性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等,基本方法有物元分析模型和RRM模型等,常见规避措施有工程、技术、生物措施等。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仍需加强生态风险评价多方法多技术、自然和人为风险源对生境与生态受体的叠加影响、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及生态风险与土地资源调查、发展规划、空间管控等结合的研究,从而在管控分区、整治模式等方面从源头上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的急剧扩张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流域生态环境遭到极大冲击和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出现资源退化、环境恶化与灾害风险加剧的趋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复合生态系统入手,深入分析流域内各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机制,综合考虑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和生态终点共存情况下的风险大小,从风险源危险度、生境脆弱度及受体损失度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并选取太湖流域为实证区域,对太湖流域2000年、2008年两个时期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生态风险指数介于0.015-0.253之间,以中等和较低生态风险为主.至2008年,高、较高生态风险所占面积逐渐扩大,已由2000年的5.66%、13.42%增加至6.05%、18.42%,主要集中在流域北部的常州市区、江阴市大部分地区以及无锡市区.  相似文献   

5.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域单元,构建土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18年土地功能值,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模型分析土地功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功能在各县(市、区)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地势平坦的湖区地带土地生产功能较强,社会功能与生产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性,生态功能较强区域沿洞庭湖流域呈带状分布。(2)自然区位条件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基础性因素,社会经济水平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区域环境状况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关键因素,在各因素类型中对土地功能影响最大的因子分别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距地级市中心距离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相似文献   

6.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域单元,构建土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18年土地功能值,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模型分析土地功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功能在各县(市、区)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地势平坦的湖区地带土地生产功能较强,社会功能与生产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性,生态功能较强区域沿洞庭湖流域呈带状分布.(2)自然区位条件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基础性因素,社会经济水平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区域环境状况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关键因素,在各因素类型中对土地功能影响最大的因子分别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距地级市中心距离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相似文献   

7.
石化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化企业环境突发事故风险源普查的基础上,从风险源、人员、管理、环境等因素出发构建了石化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了完善的突发环境事故风险等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靳慧芳 《农技服务》2010,27(6):755-756,766
根据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榆林地区12个区县为单元,选择干旱、洪涝、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4个自然因素和煤炭开采、石油开采、天然气开采3个人为因素作为风险源,利用历史记录、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单因子生态风险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和法进行综合风险程度分析,将全地区土地分为4个生态风险区域,极强风险区包括神木县和府谷县,强风险区包括靖边县和定边县,中度风险区包括榆阳区、横山县、子洲县、吴堡县和佳县,弱风险区包括米脂县、绥德县和清涧县。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作物皇竹草引种的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来热带植物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具有高光合力、高再生力和强抗旱力,而且耐刈割、高产量和富营养价值,近年作为饲料、燃料(能源植物)、工业原料和环境治理材料等在各地试种和推广。由于皇竹草具生长快、生物量大、易克隆繁殖、易扩张等生物学特性,人们对引种扩种皇竹草的生态风险十分关注。以皇竹草为材料,结合文献分析和种植调研考察,比较了皇竹草与华南典型本地杂草芒草(Miscanthus sinensi)和入侵植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的生态特性,并以通用的国际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对皇竹草引种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皇竹草抗逆性强、生势旺盛,但不具备入侵植物的繁殖扩张、化感作用和难以自然或人工控制等生态特征;其物种入侵风险指数按"引入型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价得分为23.5,按"存在型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风险得分为27.5,比照入侵风险评估综合指标体系评价其风险等级为"可接受引进";此外,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我国南方及河南、内蒙古自治区等种植调研考察,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未发生皇竹草入侵为害的报道。因此,在我国发展皇竹草引起生物入侵风险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数据统计、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国内与国际研究的异同,明确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土地生态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结果表明,国内研究虽已初具规模,但整体发展较为缓慢,而国际研究日臻成熟。国内研究热点为"生态风险评价"、"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国际研究热点为"气候变化"、"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国内分为区域性研究和技术性研究集群,国外分为风险源、风险受体和风险评价集群;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具有相似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还显示,大量科技成果外流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利于国内研究的长期发展。国内外皆重视景观生态风险、重金属与多环芳烃相关研究。国内更注重土地利用变化对人地关系的影响,而国际侧重于风险源-风险受体方面的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