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花椒窄吉丁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 How)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在陕西、甘肃等花椒产地均有发生,是花椒的主要害虫之一,常造成花椒在壮年期死亡。该虫使许多椒园毁灭,造成严重危害。自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各地区大量栽植花椒,笔者于2004年9月至2005年元月,针对临潼山区花椒园进行调查,发现该虫危害有所抬头,现就该虫的生物学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花椒窄几丁虫,又名花椒小吉丁,是陕西、甘肃椒区新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在渭北地区尤为猖獗,致使花椒树大量死亡,产量下降,损失严重,严重发生区成龄花椒树被害株率达90%以上,株均虫口34条,最多达255条.该虫主要以幼虫取食韧皮部,以后逐渐蛀食形成层,老熟后向木质部蛀化蛹孔道,成虫取食椒叶进行补充营养,被害树干大量流胶,直至软化、腐烂、干枯、龟裂,最后脱落.严重时将树干下部一尺左右树皮和形成层全部蛀成隧道,从而破坏输导组织,中断树体营养、水分供应,最后导致椒树死亡.椒树被害后叶片变小,果穗粒数减少,果实千粒重下降,韩城市每年因该虫危害损失花椒25万~30万kg,造成经济损失500万~600万元.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肉桂双瓣卷蛾对樟树的危害情况并筛选出防治该虫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作者采用标准地调查以及室外药剂防治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肉桂双瓣卷蛾对樟树的危害情况调查及不同杀虫剂对该虫的药剂防治试验。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樟树株被害率平均为92.9%、嫩梢枯梢率平均达76.6%,危害非常严重。8种药剂防治肉桂双瓣卷蛾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6%虫线清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和8 000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0%以上,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接近90%,因此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以上杀虫剂。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蔬菜花斑虫抗逆性和繁殖力较强,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一般损失在8%~15%,严重发生的田块损失达50%以上,直至绝产.该虫在塔城市一年可发生2~3代,为寻找防效好、对天敌安全的农药,2008年在塔城市二工镇马铃薯地进行药剂防治花斑虫的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花椒既是调味品,又可作工业原料。近年来随着花椒生产的发展,病虫害的发生逐步蔓延猖獗。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花椒因病虫危害,其死亡率高达30%以上,尤以虎斑天牛和根腐病的危害最突出,致使刚进入盛果期的椒树逐渐死亡,严重影响了花椒的寿命和产量。为此,加强花椒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对花椒蚜虫防治效果好,对天敌昆虫损害小的植物源农药,为建立韩城花椒蚜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置0.3%苦参碱AS(华禾克)500倍液、5%鱼藤酮ME(克甲达)500倍液、5%除虫菊素EC(馥兴)500倍液、0.4%蛇床子素SL(金名辉)500倍液、0.3%楝素SL(馥强)500倍液、0.5%藜芦碱SL(侬威)500倍液、0.3%苦参碱AS(天思帮)500倍液和0.3%苦参碱AS(宝稼康)500倍液8个药剂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于2020-2021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进行花椒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2021年定时定点调查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和化学农药防治(喷施3%啶虫脒EC(天达)2 000倍液、5%吡虫啉EC(天神)2 500倍液)花椒园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动态。【结果】2020-2021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5%除虫菊素EC(馥兴)500倍液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最佳,其药后3和5 d的防效均在80%以上,药后7 和14 d的防效均高达100%,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0.3%楝素SL(馥强)500倍液处理药后5,7,14 d防效均在70%以上;0.3%苦参碱AS(宝稼康)500倍液处理药后5,7,14 d也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调查结果显示,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和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的天敌昆虫均为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的天敌昆虫数量明显多于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且天敌昆虫存在时间较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长。【结论】推荐使用5%除虫菊素EC(馥兴)500倍液作为韩城花椒蚜虫绿色防控技术的首选药剂及剂量,0.3%楝素SL(馥强)、0.3%苦参碱AS(宝稼康)可以作为备选药剂,与5%除虫菊素 EC(馥兴)交替使用,以延缓花椒蚜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水稻病虫害防治减量用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进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等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药剂防效显著,按水稻减量喷施方案防治,能很好地控制水稻病虫危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花椒凤蝶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椒凤蝶在秦安县对花椒为害严重 ,受害株率达 6 0 .8%,造成果实减产 10 %~ 30 %。该虫每年发生 3代 ,以蛹越冬。采取工作捕杀幼虫和蛹、夏季幼虫孵化后喷杀虫剂及保护利用天敌的防治方法 ,可有效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9.
花椒是调味品,又可作工业原料。近年来随着花椒生产的发展,病虫害的发生逐步蔓延猖獗。笔者通过实施地调查发现,花椒因病虫危害,其死亡率高达30%以上,尤以虎斑天牛和根腐病的危害最突出,致使刚进入盛果期的椒树逐渐死亡,严重影响了花椒的寿命和产量。为此,加强花椒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舟形毛虫在豫西地区1年发生1代,幼虫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高峰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幼虫危害盛期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危害高峰期为9月上中旬;该虫的幼虫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空气湿度在40%~80%有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在30%~70%有利于蛹的羽化;该虫具有间歇暴发、群集危害、吐丝下垂习性和趋光性。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药剂试验结果表明,30%阿维灭幼脲EC 3 000倍防治效果最好,达100%,其次是5%灭幼脲4号EC 2 000倍和2.5%果虫杀绝EC 2 000倍。  相似文献   

11.
花椒窄吉丁是危害花椒的新害虫.近年在陕西、甘肃等省花椒产区严重发生,致使大量花椒树死亡,生长和产量都受到严重影响.该虫主要以幼虫取食韧皮部,以后逐渐蛀食形成层,老熟后向木质部蛀化蛹坑道.成虫为害椒叶补充自身营养.幼虫为害严重时可将树干下部30-40厘米左右树皮和形成层全部蛀食成隧道,使树皮干枯龟裂,直至最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孟州市小麦纹枯病发生蔓延迅速,一般田块发病10%~30%,重病田块达50%以上,特别严重的田块达90%以上.随着栽培制度的变更.该病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小麦根病的防治重点.因此,研究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花椒建园前期投入效益差的矛盾,充分利用椒园的空间和土地,增加椒园的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地利用率,通过花椒与红芪间作套种技术,提高花椒建园前期园地效益较低问题。结果表明,红芪与花椒间作套种前3年套种红芪,可显著提高椒园总体经济效益,产药量1年椒园>2年椒园>3年椒园,提倡红芪与花椒间作套种增加1年和2年椒园种植面积,对椒园椒树影响不大;适量减少3年椒园套种面积,促进椒树的快速生长,尽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4.
根腐病是花椒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危害花椒幼苗和成年椒树的土传病害,其防治一直是植保界一大难题,已对我国重要花椒产区特别是四川花椒产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从花椒根腐病的危害、病原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治病规律和病害发生因素,以及花椒根腐病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技术对策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花椒根腐病的提前预防和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青花椒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君  杨洋 《云南农业》2012,(9):15-16
根据生产实践,从选种育苗,椒树栽培,椒树修剪,椒园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阐述青花椒栽培管理技术,以期加强青花椒栽培管理技术的宣传和普及,促进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省贞丰县顶坛花椒的产业发展状况、品种特性及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从育苗、移苗定植、椒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顶坛花椒的栽培技术,以提高顶坛花椒的科技生产水平,确保顶坛花椒品牌效应,促进椒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试验5%丁虫腈可湿性粉剂对椒类白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处理对白粉虱都有防治效果。5%丁虫腈防治椒类白粉虱的使用浓度以50 ml/亩为宜。  相似文献   

18.
大红袍花椒是韩城市主要经济树种和退耕还林树种,花椒产业更是韩城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大红袍花椒主要栽植地点在浅山台塬区,灌溉条件差,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椒农的收入。本文通过椒园试种油菜刈割覆盖的方法,改善椒园栽培环境,增加椒园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提高花椒产量和质量,稳定椒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艺栽培方式改变,三化螟在我区的为害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水稻穗期的主要害虫.2001年三化螟在我区突发,是近年来螟害损失最重的一年.三代三化螟最高田块亩卵量达38万粒.白穗率3%以上发生的田块占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的27.8%;白穗率20%以上占11.5%;个别田块几乎绝收.本地区以往三化螟防治均采用杀虫双或杀虫单在水稻破口期进行药剂防治,但大发生年不能有效控制螟虫为害.2002年我们开始探索采用越冬早翻耕、早上水等农业措施,有效减少越冬代虫源基数;同时采取推迟水稻播种时间,避开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并在蚁螟易入侵阶段,应用三唑磷及其为主的复配农药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0.
荔枝蒂蛀虫狮獗危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南方省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危害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荔枝、龙眼种植面积的扩大,该虫的危害程度有加重之趋势.在广东的一些荔枝园,成熟期果实受害率高达60%~80%,产量损失30%~40%,且大大降低果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影响产品的内销和出口,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些农技人员及果农虽经多次喷药防治,防治效果仍不大理想,对该虫的防治感到十分困难.为此我们对该虫猖獗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防治意见,以供广大农技人员及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