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报道了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混合选择所产生的F6代的生长速度和尾鳍条纹的研究结果。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同F5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5%和8.5%,体重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1.0%;同对照组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提高了29.5%,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16.4%。同时,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F6尾鳍条纹清晰与整齐的比例从对照组的17.6%分别提高到了28.8%和38.9%。以上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经六代选择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效应。另外,对一些影响选育效果评价的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F6-F8生长改良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3.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1,2]。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3-5]。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996  相似文献   

4.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1,2]。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3-5]。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996  相似文献   

5.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F6~F9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连续选育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F6,F7、F8、F9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7条引物在4个世代的88尾个体间共检测到172个位点。(2)F6, F7,F8、F94世代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23.4%、21.1%、19.4%、18.3%,呈递减状态,U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4世代的Nei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O.8961、0.9084,0.9186、0.9254,呈递增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85、0.1314,0.1178、0.1083,呈递减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3)4世代间的遗传变异占群体总变异的比例是2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和12.5%(AMOVA分析)。以上结果表明,4代选育虽未导致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却清楚地显示了逐代选育使选育系群体趋于纯化.选育系F8、F9世代已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 of Nile Tilapia)进行提纯选育,并利用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亲本作母本和奥利亚罗非鱼作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子一代,再对子一代开展网箱养殖对比试验,以养殖试验的结果来评价选育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效果。结果表明:(1)选留系后备♀亲本选留数量及留种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吉奥\"杂交组合的产苗量和雄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3)经过选育的\"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优于对照组;生长速度增加明显;头部比例有变小的趋势;(4)试验组\"吉奥\"罗非鱼的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而饵料系数比对照组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吉奥\"罗非鱼的选育效果良好,可为\"尼奥\"罗非鱼的苗种生产提供亲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连续选育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F6,F7、F8、F9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7条引物在4个世代的88尾个体间共检测到172个位点。(2)F6, F7,F8、F94世代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23.4%、21.1%、19.4%、18.3%,呈递减状态,U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4世代的Nei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O.8961、0.9084,0.9186、0.9254,呈递增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85、0.1314,0.1178、0.1083,呈递减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3)4世代间的遗传变异占群体总变异的比例是2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和12.5%(AMOVA分析)。以上结果表明,4代选育虽未导致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却清楚地显示了逐代选育使选育系群体趋于纯化.选育系F8、F9世代已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以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为基础群体,使用混合选择方法进行选育所产生的选育系F3的选育效果及其评价。在青岛、广州及蚌埠三个试验场,F3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的日增重率提高14.1%、7.5%和80.8%,平均每代选育效应为4.7%、2.5%和26.9%。选育系体侧、尾部条纹更清晰,形态特征更加符合尼罗罗非鱼标准,体重变异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有较大纯化。尼罗罗非鱼在三个试验点的选育都有生长的效果,但三地差异较大,尤其是蚌埠试验场选育系日增重率和选育效应比其它2个试验场的高出甚多,这启示我们在选育过程中要重视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互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化遗传标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为(25±2)℃下,按10 mg/kg的剂量给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单次口服氧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氧氟沙星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浆及组织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较为缓慢,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41、3.19、0.18、0.59 h;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7.98μg/mL、17.24、36.10、46.65μg/g,组织中肝胰脏的药物浓度最高,在测定时间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均高于血浆;药物消除速度依次为肾脏>肌肉>肝胰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90、19.45、28.27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8 d。在治疗罗非鱼疾病时,氧氟沙星的给药剂量为10 mg/kg,每天两次,连续使用2~3 d。  相似文献   

12.
尼罗罗非鱼选育三代效果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报道了以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为基础群体,使用混合选择方法进行选育所产生的选育系F3的选育效果及其评价。在青岛、广州及蚌埠三个试验场,F3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的日增重率提高14.1%、7.5%和80.8%,平均每代选育效应为4.7%、2.5%和26.9%。选育系体侧、尾部条纹更清晰,形态特征更加符合尼罗罗非鱼标准,体重变异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有较大纯化。尼罗罗非鱼在三个试验点的选育都有生长的效果,但三地差异较大,尤其是蚌埠试验场选育系日增重率和选育效应比其它2个试验场的高出甚多,这启示我们在选育过程中要重视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互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选用初始体重为2.43(±0.03)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含0、8x105、4x106、2x107、1.5×108 CFU/g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试验饲料,记为G0 、G1、G2、G3和G4.养殖42 d后,测定罗非鱼的生长指标、体成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和肠道细菌数量.结果显示,G3和G4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高于G0,但未到达显著水平;饲料系数(FC)以G3最低,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对罗非鱼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与G0相比,添加嗜酸乳酸菌可提高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其中G3组SOD活性显著升高.饲料中添加嗜酸乳酸菌能降低罗非鱼肠道细菌总数,其中G2和G3显著低于G0;G2、G3和G4罗非鱼肠道中大肠杆菌数与G0相比显著降低;罗非鱼肠道乳酸菌数量随嗜酸乳酸菌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各组罗非鱼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嗜酸乳酸菌可一定程度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血清SOD和AKP活性,降低肠道中细菌总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吉富罗非鱼种质资源的保护、评价以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广东省化州光辉养殖场有限公司新选育的吉富罗非鱼第16代群体(F16)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筛选出的8个微卫星位点在吉富罗非鱼群体中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平均5.5个,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77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118~256 bp,平均观测杂合度(H0)为0.805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292,群体内个体间在不同位点的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7044,群体内平均固定系数(FIS)为-0.226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044.所检测的8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0.5000).[结论]研究所选用的吉富罗非鱼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较丰富,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和较大的选育空间,可作为下一步选育工作的基础选育群体.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饲料中黄藤素含量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组)、0.01%(B组)、0.02%(C组)、0.04%(D组)和0.08%(E组)的黄藤素,饲喂平均体质量为0.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12周。结果表明:(1)饲料中黄藤素的含量对罗非鱼摄食率、末重、日增重系数、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E组体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2)随着黄藤素添加量的提高,血清中AKP、T-AOC活性呈上升趋势,其中以E组最高,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 0.05),各试验组MDA活性均低于对照组。(3)随着黄藤素添加量的提高,肝脏中SOD、AKP、T-AOC、CAT活性随黄藤素添加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E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各处理组MDA活性均低于对照组。(4)C组和D组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D组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及基因IL-1β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C组基因TNF-α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血清补体C4活性呈上升趋势,以E组最高。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4%~0.08%黄藤素在维持良好生长性能的同时能有效提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水体中施用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容积为1.2 t的塑料桶(直径为1.3 m,高为1.0 m)中,装入1 t曝气20 d的自来水和从周边池塘水源水中用25#浮游生物网捞取的含有浮游生物的水体1000 m L,每个桶中放养体质量为(2.49±0.58)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50尾,投喂约为鱼体质量5%的配合饲料,分别施发酵的腐熟鸡粪、牛粪、鸡粪-牛粪(1∶1)混合肥,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组,养殖试验为期60 d,前20 d每10 d施肥1次,后40 d每20 d施肥1次,共施肥4次,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鸡粪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的藻类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25~6990)×104、(1472~4299)×104、(1355~8795)×104、(575~9104)×104cells/L,藻类总生物量均呈升高趋势;各组蓝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00~4095)×104、(702~3278)×104、(700~4080)×104、(328~3278)×104cells/L,对照组的蓝藻生物量高于同期有机肥组;蓝藻比例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绿藻比例总体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鸡粪、牛粪,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和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