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食用菌的大规模生产中,控制杂菌的技术,是生产成败的关键之一。根据我们在已污染的金针菇。香茹、平菇的培养袋料提取分离的杂菌中,污染最多的杂菌是绿色木霉,其次是青霉、曲霉。绿色木霉病在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期最易感染发生,是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真菌类病害。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平茹、香菇等食用菌在营养、温度、湿度、pH值等方而与木霉极为相似。从试验中还观察到,木霉的适应能力强,生存环境范冈比食用菌类的范围广,往往表现出比食用菌更强的生长优势。木霉生长速度快,换代周期短;传播迅速,造成食用菌在竞争中死亡或…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今朝 《植物医生》2005,18(4):33-34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食用菌2004年产量将达900多万t,产值400多亿元.但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日趋严重.这一方面与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平不高有关,另一方面是我国政府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对农民的培训.由此导致菇农在生产中遇到病虫害时,盲目施用甚至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原本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用菌也出现了某些有害成分超标现象,给食用菌生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谭济才  邓欣 《植物保护》1993,19(3):29-30
茶白星病Phyllosticta theaefolia Hara是我国山区茶园的一种重要病害。湖南、湖北、广东、贵州、云南、浙江、安徽等省山区茶园均有发生,近年来日趋严重,局部茶园发病率高达80%以上。此病主要危害茶树嫩梢芽叶,病斑直径2毫米左右,多个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大斑,严重发生时引起茶树嫩梢芽叶畸形,生长停滞,产量锐减,罹病芽叶制成干茶味苦异常,已成为山区茶叶生产发展的严重障碍。笔者于1988—1990年在地处武陵山区的国营东山峰农场对此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现将该病发生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整理报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比较难处理,而且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更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并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食用菌产生药害和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的病虫害也日益严重,病虫害每年造成食用菌减产20%~30%,已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索之一.  相似文献   

6.
纳雍县栽培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竹荪等,栽培的食用菌病虫害种类多,致使食用菌不能正常生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失去食用菌的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政策对加强生态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的情况实地调研的工作基础之上,通过对宁南山区、海原县草畜产业基础数据的比较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草畜产业生产过程的灰色控制模型,找出草蓄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原县应加强政府管理、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科技支撑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5月15日~19日,市人大副主任刘泽富同志带领市人大、市农业局和食用菌企业代表等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赴福建古田县、浙江庆元县和江西广昌县三地考察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1三县食用菌产业情况1.1福建省古田县古田县总面积2 385km~2,人口43.5万,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现已研发食用菌品种38  相似文献   

9.
栽培食用菌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军  龙勇 《植物医生》2002,15(4):17-18
纳雍县栽培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竹荪等,栽培的食用菌病虫害种类多。致使食用菌不能正常生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失去食用菌的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1 病虫害的种类及为害症状1.1 平菇病虫1.1.1 平菇生理性病害 高脚型畸形:平菇菇盖很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培养基培养、栽培种类等角度综述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概况。我国利用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主要集中在平菇、金针菇、蟹味菇、草菇和香菇,共5种食用菌,并主要集中于报道培养基配方的研发。列举文献报道的以油菜秸秆为主料的平菇栽培料配方29个,金针菇栽培料配方13个,其它食用菌栽培料配方6个,并对其生物转化率及栽培效果进行小结和讨论。虽然油菜秸秆为主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平菇和金针菇通常比以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生物转化率更低,但是前者不仅菌丝生长良好、快速,而且其出菇率和产量均较理想,并且由于原材料价格便宜、生产周期相对更短,其投产比更高,经济效益较好。现有研究充分证明油菜秸秆在栽培食用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今后油菜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以下方面:1)增加食用菌试验品种;2)培育适合油菜秸秆栽培料的新品种;3)研发高产栽培料配方及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八种杀虫剂对黑粪蚊的防治效果及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8种杀虫剂,分别在实验室和菇房条件下研究其对黑粪蚊的防治效果和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施药后不同时间平菇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40%辛硫磷EC、40%氧乐果EC、48%毒死蜱EC对黑粪蚊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平菇菌丝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其它药剂;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不仅对黑粪蚊成、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使用后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较小;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4.5%高效氯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等使用5天后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5%氟虫腈SC和10%吡虫啉WP药后15天仍能检测到残留.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云南省元阳县大型真菌资源状况,运用样地法、样线法以及随机调查相结合初步调查了云南省元阳县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进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县域内分布有大型真菌170种,隶属于2门,7纲,13目,36科,88属。食用菌71种,药用菌32种(包含食用兼药用菌25种),毒菌31种。大型真菌区系分布分析的结果表明,云南省元阳县发现的大型真菌主要为世界分布属。在亲缘关系上与四川盆地比较接近,但与广东南岭和重庆大巴山也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这说明元阳县大型真菌可能具有多个起源,所有相比较的地区中与贵州地区的区系较为疏远。本研究旨在明确元阳县大型真菌的食、药、毒菌资源,为开发利用、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平菇和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平菇和双孢蘑菇的年产量分别为248.8万t和133.0万t,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居第一和第三位。随着周年生产的实行和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平菇和双孢蘑菇的细菌性褐斑病也日益严重。子实体被感染后,菌盖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凹陷斑,在潮湿条件下,尤其是菌盖表面有水膜时,该病最容易发生。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是托拉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主要致病因子是托拉氏毒素(tolaasin)。该文作者从病原菌研究、致病机制和防治等几个方面对平菇和双孢蘑菇褐斑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蘑菇菌种害螨侵染途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染蘑菇菌种的害螨主要有腐食酪螨Tyrophagous putresentiae、矩形拟矮螨Pseudopygmephorus quadratus、蘑菇拟矮螨P.agarici、费氏穗螨Siteroptes flechtmanni、食菌穗螨S.mesembrinae和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等,它们在菌种场环境中的分布相当普遍。在堆放的菌种中,菌种带螨率和含螨量以底层最高,上层最少,呈现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害螨侵入菌种有两条途径:①菌种培养期间,环境中害螨从地面爬入菌种,或经飞行昆虫携带或气流飘逸到菌种上;②接种时因工具或种源(原种)带螨直接引入。  相似文献   

15.
栽培食用菌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无害化技术控制栽培食用菌害虫是当前食用菌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查阅了近20年来栽培食用菌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文献,归纳报道较多的、作者认为有可能成为生产应用的技术成果,并就本研究组的研究结果和对已有生防技术优缺点的认识,提出在我国开展栽培食用菌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梅岭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梅岭高校园区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采用孢子弹射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分离菌种,按Ainsworh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共采集到野生大型真菌标本115个,整理鉴定出77种大型真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和腹菌纲,共5目22科44属,其中食用菌31种,木腐菌16种,药用菌9种,毒菌17种和菌根菌4种,发现江西省新记录9种;不同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有所差异,优势类群为口蘑科和多孔菌科;获得52种大型真菌的纯培养物,初步建立了一个校园大型真菌的菌种库。  相似文献   

17.
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外壳蛋白(CP)RNA的特异性序列设计TaqMan荧光探针及其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食用菌蛋白抗TMV的活性。经食用菌蛋白处理后,TMV病毒汁液中TMV的RNA浓度下降了22.02%~87.93%,传统生物学测定的食用菌蛋白抗TMV的平均枯斑抑制率为10.88%~83.97%;相关性分析表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的病毒RNA浓度的下降与传统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平均枯斑抑制率之间呈正相关(r=0.818 8),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蛋白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快速、简便、重复性高的特点,适合于蛋白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痕量快速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18.
Entomopathogenic rhabditid nematodes of the generaSteinernema and Heterorhabditis are ideal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for use against insect pests living in soils, composts or other cryptic habitats. The protected crops industry provides particularly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survival, dispersal and recycling of rhabditids. The parasites are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 alternative to chemicals for the control of black vine weevil in ornamental pot plants. Their ability to infest a wide range of insects has also enabled them to be used successfully against several fly pests of mushrooms. In mushroom culture they not only control sciarid flies but also stimulat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crop yield.  相似文献   

19.
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陕西省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旅游资源挖掘不够,缺乏新的旅游增长极。陕北近几年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理应开辟为陕西省新的旅游增长极,但其旅游业发展过分依赖于红色旅游,使得本区旅游业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立足于市场分析和资源特色,陕北需要进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为此,本文在分析了陕北旅游资源整合属性的基础上,论述了陕北旅游资源整合问题并进行了旅游功能分区,提出了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以期为陕北乃至全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目前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促进白僵菌农药的发展,开发低成本的白僵菌发酵方法或优化其发酵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尝试以木耳菌糠作为主要培养基液体发酵球孢白僵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糠培养基配方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废弃菌糠适宜作为球孢白僵菌的主要培养基,当料液比为1:4,补充0.3%硫酸锰、0.5%硝酸铵,接菌量10%,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4 d时,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达到了2.0×109个孢子/mL。研究证实了木耳菌糠培养球孢白僵菌的可行性,希望为低成本发酵其他生防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