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在草鱼精养池塘开展"鱼-菜"共生技术对比试验,试验池塘利用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结果显示:试验池塘亩均产量高于对比池塘50kg,产值、利润分别大幅提高;试验池塘水质明显好于对比池塘.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传统池塘精养模式受到巨大挑战,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技术(也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通过池塘改造和新技术集成与应用,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实现水  相似文献   

3.
"六抗底安"为陀螺形高活性臭氧颗粒,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适用对象:鱼、虾、蟹、鳖、蛙、蚌、海参、海蜇、沙蚕、大菱鲆以及鱼蚌养殖池塘。本品海、淡水养殖池塘均适用,特别适用于底质老化严重,底泥散发出恶臭的池塘。一、"六抗底安"的主要功效1.抗底臭池塘底部淤泥多,池塘投饵量大,多年未清淤等情况易导致池塘老化,池底环境缺氧,氧  相似文献   

4.
正池塘养殖是中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方式,但由于池塘养殖设施较为原始,进行高密度精养时易造成内源性污染加重,产生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来,科技工作者开始探索池塘轨道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实现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到"集约化圈养"的转变。课题组从2017年开始研究池塘轨道  相似文献   

5.
肖良 《科学养鱼》2012,(4):23-25
一、苗种放养前管理及时清整池塘和实施消毒,针对自身的池塘条件具体做到"四改"、"五消"。1."四改"①浅塘改深塘。由于历史的原因,池塘积聚的底泥太深,有的污泥达1米多深,严重影响到池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清除过多的底泥至关重要,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底泥中有害物积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是浙江省"十三五"渔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之一,湖州市自2016年起引进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并不断试验推广、总结优化和创新。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并运行池塘循环水"跑道"245条,占全省33.3%。其中位于长兴县泗安镇禧祉村的长兴乔子周家庭农场池塘循环水"跑道"基地,建设标准高、养殖理念新,生态绿色循环,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池塘循环水"跑道"建设和养殖的示范点。现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池塘规划养殖池可以分槽沟式和平底式二种,开挖环沟,沟宽5~8m,深0.3~0.6m,环沟面积为池塘面积的20%~30%。大池塘适合中间"田"字型或"井"字型的池塘,坡比为1∶2.5~1∶3。平底型池塘,中间设置围网。池塘尽量选择以东西走向,长方形为宜。平底池塘大小以5×667m~2~20×667m~2为宜,槽沟式以40×667m~2以内为主,不主张50×667m~2以上的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又称池塘工程化养殖、流水槽养殖等)主要是通过现有池塘改造以及新设施、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创新为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圈养",通过工程化、集中式的养殖设施对养殖的残饵粪便进行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大幅度减少水体有机物的输入;并利用原有池塘95%左右的水面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循环利用,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应用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池塘养殖与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是将池塘养殖、设施渔业与流水养鱼综合集成的一项技术。一、杭州市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瓶颈杭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产养殖业是杭州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15年杭州市有淡水养殖总面积近35.6万亩(除水库面积),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7.6万亩;养殖品种有30余种,养殖产量过万吨的有8种(养殖产量近占全年养殖总产量的84.3%)。因此,池塘养殖是杭州市渔业生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浦江1号"是经16年六代选育而获得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团头鲂良种,我区于2012年在张江镇孙农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位于浦东孙农水产养殖场,主养团头鲂"浦江1号"的池塘为该场的16号池塘,面积为1.6亩,池形整齐,池堤牢固、水深1.8米,池塘进排水方便,进水源为养殖场外河河水,水量充沛。配有一台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盐碱池塘的利用率和农(渔)民的经济收益,在北方盐碱池塘进行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健康养殖试验。于2014年5月份放养15万尾夏花,经过4个多月的养殖,收获秋片8 200 kg,成活率达到85%以上,投入产出比1∶1.35。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能够适应盐碱池塘的养殖模式,可以在北方盐碱池塘广泛养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池塘底质及其修复与管理(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3.养殖期间底部的管理养殖期间池塘底部的管理本质上是氧债的管理。在传统的池塘养殖中,溶解氧是限制因素,因此,保证溶解氧水平是池塘水质管理的重要目的。一些常见的手段本质上是氧的管理,如物理手段——排污:将氧债直接排出池塘;化学手段——"增氧剂"如过氧化钙、过碳酸钠,"消毒剂"如漂白粉、高锰酸钾、过氧硫酸氢钾、高铁酸钾等,本质上是氧化剂,是对池塘底部"氧"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正池塘水槽循环流水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将池塘养殖与工厂化循环流水养殖的有关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到"集约化圈养"的转变,具有节水、节能、高效、高产、环保等特点。笔者从2017年开始关注了池塘水槽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研究,开展了水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池塘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池塘养殖技术水平,实施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丰收计划项目"淡水池塘80:20异育银鲫养殖新技术"。全县淡水池塘异育银鲫养殖发展到227hm~2,共收获成鱼197.1万kg,年产值1735.2万元,利润563.7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改变常规养殖对象经济效益连续滑坡的局面,进一步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于2010年7月7日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进行池塘养殖试验。经过近一年多的养殖,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苗种培育技术小结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2334.5m2,平均水深1.1m,池塘东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江苏溧阳市又一次向社会公示了"溧阳市埭头黄家荡特种水产养殖场"、"溧阳市社渚镇三塔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等10家水产养殖单位"省级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项目"。这是继江苏省着力实行与积极推广"省级太湖流域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以来,溧阳市第六期入围验收的新10家养殖合作社与养殖单位。"池塘循环水养殖",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水产养殖业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的必然选择。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又称池塘工程化养殖、流水槽养殖等)主要是通过现有池塘改造以及新设施、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创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申航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开展大口黑鲈"优鲈1号"的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利用公司的25#和26#两口池塘,池塘面积均为9×667m~2,东西走向。水深1.8m。水源为长漾湖泊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机械配备两个池塘作为生态养殖池塘,每个池塘均有高密度流水养殖区与净化区组成。高密度流水养殖区  相似文献   

20.
正兴化地区水面资源丰富,广大渔农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展河蟹养殖生产。随着养蟹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了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优质蟹、养生态蟹"的转变,摸索出一套河蟹亩产量120千克以上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放养前池塘条件与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0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池塘形状为东西向长方形,池塘四周沟宽5米,沟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