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海省同德县“黑土型”退化草地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德县天然草地中,退化草地约占45.4%,其中“黑土型”退化草地占17.7%,由于超载过牧、鼠类危害等因素影响,此状况呈逐年扩大趋势。因此,对这类草地进行综合防治的探讨势在必行。根据同德县实际,提出了限制载畜量、建立人工草地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同德县天然草地中,退化草地约占45.4%,其中"黑土型"退化草地占17.7%,由于超载过牧、鼠类危害等因素影响,此状况呈逐年扩大趋势.因此,对这类草地进行综合防治的探讨势在必行.根据同德县实际,提出了限制载畜量、建立人工草地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现状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调查同德县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同德县草地退化的原因,指出了同德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同德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同德县草地退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因素,鼠虫害对它们产生的影响起了促进作用。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综合治理退化草地,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使同德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草地资源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保护陆地生态的天然屏障。草地生态的恶化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草地退化、沙化加剧、涵养水源功能下降、灾害频繁等不良恶果。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重视生产发展,而缺乏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对草地重利用、轻管理,长期超载过牧,导致植被盖度降低,地面裸露,土壤紧实,蒸发量增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以同德县为例,介绍了同德草地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治理对策。1同德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1.1草地资源现状同德县草地总面积47.1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青海省同德县草地退化的现状,分析了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青海省同德县草地退化的现状,分析了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加强同德县草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资源是同德县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历史、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同德县草地退化严重,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草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荒漠化加剧,水土保持能力减弱,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同德县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刻不容缓。因此,抓住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加强同德县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同德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黑土型”退化草地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2,自引:8,他引:54  
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青藏高原退化草地面积约为4251万hm^2,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3%,其中“黑土型”退化草地面积估计为703.19万hm^2,占全区退化草地面积的16.54%,其中,轻度退化草地可食牧草量与毒草量的比值为1.73:1,中度为2.46:1,重度为0.98:1,极度为0.33:1。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其地下活根量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亦明显下降,退化草地土壤趋于碱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环湖山地、盆地草垫草地生态区由于超载放牧、鼠虫危害、干旱少雨等多种因素出现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该区占全省总面积的14.23%,所以对该区草地退化问题的综合治理对青海省的草叶建设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甘南州发展草产业的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朱建国  袁翀 《草业科学》2002,19(2):26-28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牧区。境内有天然草地250.5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78%,其中亚高山灌丛草甸、亚高山草甸、沼泽化草甸等草地类型是甘肃草地的精华,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而且是维护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30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甘南草地出现了严重退化,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沙化和荒漠化的趋势。资料显示,目前甘南退化草地面积己达草地总面积的70%以上,其中重度、中度退化草地占退化草地的30%以上,从根本上制约了甘南经济的发展,同时给依赖于…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寒草甸草地约占我省草地总面积的64%,其理论载畜量占全省天然草地理论载畜总量的80%。由于人为因素、啮齿动物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的影响,导致部分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目前退化草地约532万hm~2。提出治理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完善的适应性利用制度,其次是对已退化草地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甸“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生态过程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刘伟  李有福 《草地学报》1999,7(4):300-307
研究分析退化草地的植被组成、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比例、高原鼠免密度以及土经性质等特征,探讨“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生态过程。结果透明,中度退化草地生物量最高950.3g/0.25m^2)。原生植被优良牧草比例最高(78.40%)。重度退化草地最低(4.49%),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居中(57.2%和16.42%)。中度退化草地高原鼠兔平均密度较高(148只/hm^2),二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兰玉蓉 《青海草业》2004,13(1):27-3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有1620×104hm2,占全区退化草地面积的32.40%。退化草地生产力很低,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长期超载过牧、鼠类危害和气候变暖等影响,加快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速度。因此,对退化的高寒草甸类草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探讨势在必行,针对退化原因,提出了以草定畜、防治草原鼠害和建立人工草地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成保 《青海草业》2012,21(2):44-46
经调查,兴海县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2.31%。其中,严重退化草地面积为1.14×104hm2,中度退化草地8.8×104hm2,轻度退化草地10.97×104hm2;草地退化使草地产草量从1982年的2760kg/hm2下降到2002年的1575kg/hm2,下降了42%;掠夺式放牧、鼠虫害严重、毒杂草蔓延、“四滥”不禁及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依法治草,加强草地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草地,加强教育等措施保护草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同德县草地畜牧业生产存在的草地退化、牲畜超载、草畜矛盾突出的问题,在1996 年制定的草畜平衡生产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减畜增效益的计划。经过两年的实施,对全县进行了普查和抽样调查。其结果,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比1996 年分别提高3.43% 和0.75% ,成幼畜死亡率下降0.48% ,母畜比例提高0.03% ,母畜繁活率提高5.22% ,全县畜牧业总产值提高5.88% ,农牧业人均收入提高18.45% ,达到1040 元。全县饲草资源总量比1996 年增加14.53% ,超载率下降13.09% 。由此可见其效益明显,基本达到了减畜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素有“高原肉库”之美称,但由于近年来草地利用不合理,家畜载为量过大,草地出现不程度退化,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良措施可改善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施肥改良效果最佳,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划分别对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57%~1.87%,可食39  相似文献   

17.
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研究了不同退化梯度的高寒草地不同层次(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亦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以0-10cm土层的降低最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的“黑土滩”草地该土层有机碳含量与未退化草地相比,分别下降36.1%,66.79/6和73.5%;草地0-10cm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大小顺序为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黑土滩”退化草地,全钾变化趋势不明显。轻度、中度、“黑土滩”退化草地0~10cm土层速效氮分别比未退化草地降低了21%,54%和64%,10-20cm土层中度退化草地和“黑土滩”分别降低了37%和21%;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大,速效钾含量在各土层的变化趋势不同,但不同土层的最大速效钾含量均出现在轻度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植被类型、特征及其生态问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湿润气候与干旱气候、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过渡地带,草地植被类型和生态景观极具特殊性。其总面积65.46万k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3165.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35%。其天然草地植被主要包括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草本植被草地三大类,面积分别为100.29万hm^2、72l.11万hm^2和2343.7万hm^2,各占该区天然草地植被总面积的3.17%、22.78%和74.05%。由于长期受到人为强烈干扰,植被退化、沙化严重,生产力急剧下降,成为我国北方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草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应重点注意植被类型的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与适宜的封育期限和放牧利用强度,同时加强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和减轻草地放牧压力,消除草地退化沙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畜牧业基地,拥有约0.197亿hm^2天然草地,由于处在一个脆弱的草原环境中,人口增长过快,牲畜不断地增加,草地利用频度日趋增大,而草地建设与牲畜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草畜矛盾日趋尖锐化,不仅大量的草地发生退化和荒漠化,同时也引发了生态因子的恶化。目前,锡盟退化草地近0.1亿hm^2,占草地面积的48.63%,并且呈严重发展趋势,锡盟两大沙地60年代流沙仅占2%,现在已扩大到20%,浑善达克沙地与科尔沁沙地呈连接趋势,浑善达克沙地外围扩延每年以1.8km的速度逼近北京。黄羊,旱獭等宝贵动物资源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绝迹,鼠虫害年年发生,草地退化,加速了荒漠化进程,气候趋于旱化,全盟旱频冬季占统计年份的41.7%,春,夏已达66.7%。锡盟天然草地因地理位置的特殊,已构成了京,津,唐地区仅次于三北防护林的第2生态保护带。锡盟草地退化,荒漠化已直接危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生态日趋恶化已超出本地范围,列入国家生态治理已刻不容缓,呼吁国家及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上黄村草地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黄村草地土壤生态系统能量投入主要是动力投入,无营养物质投入。人工草地能量产出占总能量产出的50%以上,而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0%~52%;草地能量投入具有起伏性,产出具有波动性。草地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移出是草地土壤肥力退化的根本原因,无营养物质投入的人工草地更加剧了营养物质的迁出及土壤肥力的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