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明荣 《植物保护》1991,17(1):25-26
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Baker)是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芒果种植业的发展,此虫的为害日趋严重。据1986年3月对田东、田阳、百色3县(市)23个果园总面积为179.6亩的抽样调查,受害面积148.5亩,占调查面积的82.68%,其中因受害严重导致完全失收的23亩,占12.8%。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对芒果扁喙叶蝉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一).发生世代及其周年消长动态 据1986—1987年两年的室内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2.
忙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 (Baker)又名杧果叶蝉,杧果短头叶蝉、杧果片角叶蝉。过去其学名均误订为分布于菲律宾、印度的Idiocerus niveosparsus Lethierry。 作者通过比较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将这两种叶蝉加以区别。 杧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Baker) Idiocerus maculatus Distant,1912(nec Melichar,1896)  相似文献   

3.
20%康福多浓可溶剂6ml-15ml/666.7m^2对水喷雾防治芒果扁喙叶蝉,药后3-7d的防效达96%。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86年8月至1987年7月期间:对南宁芒果扁喙叶蝉(Idiocerus incertus(Baker))春夏秋季种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按照Iwao方法和Taylor方法,应用M~*=α+βM和V=aM~b拟合原始数据,测定其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析了种群的聚集特征和原因,并应用分布型参数拟定了理论抽样数.本文提供的各项参数为该虫春、夏、秋季种群的防治、抽样调查和野外资料分析提供必需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检疫中两种芒果象学名的变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部1980年公布的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各单中,芒果隐喙象甲和芒果象甲的学名为 Cryptorhynchus mangifersa(Fabr.和 C.grayis(Fabr.)。这两种象虫均属象虫科隐喙象亚科。1980年赵养昌等编著的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册象虫科(?)把它们归入芒果象属 Acryptorhynchus,(?)两种芒果象分别称为印度芒果象 A.mangiferae(Fabr.)和果肉芒果 A.frigidus(F.),把 Cryptor-hynchus gravis(F.)作为 A.frigidus(F.)的异名,并介绍了我国另一种芒果象  相似文献   

6.
芒果切叶象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切叶象甲(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属鞘翅目象虫科,是芒果嫩叶的主要害虫。成虫取食嫩叶,并在嫩叶上产卵,将叶片近基部咬断掉落,受害严重的幼梢仅剩秃枝,影响芒果树生长。 一 形态特征 1.成虫(图1)体长5.5—6.2毫米(连管状喙),褐色具细毛及光泽。喙细长,长度约为前胸的1.5倍。并伸向下前方;触角棍  相似文献   

7.
茶扁叶蝉Chanohirata theae(Matsumura)近年来在贵州部分茶园中偶有发生甚或暴发成灾,为了解这一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茶扁叶蝉在贵州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发生于4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发生于7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若虫共5龄,以5龄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上越冬;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明显,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第一代卵期(23.42d)明显长于第二代(15.73d),相反,第一代若虫历期(56.33d)明显短于第二代(218.28d);成、若虫均喜静伏于叶片正面取食,交配多于白天进行,雌成虫一般由叶片正面将卵产入叶肉组织内;成虫具较强的趋光、趋黄的特性。建议于成虫盛期悬挂黄板或开灯诱杀,于若虫1~2龄盛期施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1985年1月份,我们在从澳门进口,供宾馆配餐用的芒果中,两次检出芒果隐喙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F)。检获象甲成虫7头,蛹2头,抽检11个芒果,8个带有该虫,带虫率高达73%。这些象甲是从一种果型较短、较圆,近蒂部四周呈橙红色或绿色的澳洲芒果上检出的。芒果外表无可疑危害状,果肉、果核外表也未见异常;但剖开果核,可  相似文献   

9.
加强检疫严防芒果象甲传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恒忠 《广西植保》1998,11(2):25-26
加强检疫严防芒果象甲传入李恒忠(百色地区植保植检站百色533000)在世界芒果产区内,为害芒果果实的象虫科Curculionidae,隐喙象亚科Cryptor-rhynchinae的象虫,目前已知共有三种:芒果果核象甲(印度果核芒果象)Sternoc...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4月 30日 ,凭祥局检疫人员在浦寨边贸点对自越南边贸入境的 1车芒果抽样剖果检查时 ,截获隐喙象甲成虫、蛹和蛆形幼虫 ,其中有 1只芒果在果肉中发现有 5头蛆形幼虫 ,经室内饲养羽化出成虫 ,鉴定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B .)dorsalis(Hendel)。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芒果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漆酶与该菌侵染相关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愈创木酚为底物筛选获得的高产漆酶菌株A2为材料,测定了漆酶粗提液对芒果炭疽病病菌致病力的影响,并通过半定量RT-PCR法,分析了在不同侵染时段漆酶基因lac1和其他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漆酶粗提液单独不能致病,但能促进该病原菌在寄主中的扩展;在侵染过程中,lac1表达与黑色素合成酶(thd和scd)基因表达相关性更高,与细胞壁降解酶(ecg和pel)基因表达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及前者高。芒果胶孢炭疽菌分泌的漆酶有助于该菌在侵染芒果过程中的扩展,且对侵染相关致病因子黑色素合成酶和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影响。初步推测,漆酶lac1除了能通过降解芒果组织中的酚类物质、促进病原菌的扩展之外,也可以通过干扰与致病力相关的黑色素合成和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来影响芒果胶孢炭疽菌致病力。  相似文献   

12.
水稻病毒,诸如水稻矮缩病毒,(Rice-gall dwarf virus)水稻瘤矮病毒(Ric-egall dwarf virus)和水稻短暂性黄化病毒(Rice transitory virus),已知都由其叶蝉介体传播到奇主植物上,而不能用其它方法进行机械传播。这些病毒的侵染力只能通过人工注射少量病毒悬浮液到介体叶蝉腹腔内进行测定。用这种方法而获得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Bemisia tabaci AsiaⅡ3)在6种不同温度(18、21、24、27、30、33℃)条件下生长发育情况,探索了不同温度下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由18℃的45.5d缩短到30℃的26.6d;24~27℃为烟粉虱产卵的最适温区,27℃时的产卵量最大,达203.75粒,在此温区其发育速率加快,内禀增长力(rm)和净增殖率(R0)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27℃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16和82.3。  相似文献   

14.
芒果剪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Pascoe)是芒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在南宁室内适温(28.2士1.4)条件下饲养,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测定其存活曲线符合Odum(1978)B_3型,并建立了28℃下的实验种群的几项参数和种群.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金剑雪  程英  李凤良 《植物保护》2012,38(6):112-114
研究了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饲养的七星瓢虫实验种群在(25±1)℃、70%~90%RH、16L∥8D的光照条件下的种群生命表,并对生命表进行分析得到各项参数。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七星瓢虫每头雌虫经历1个世代可产生106.742 3头雌性后代(R0),从卵到羽化为成虫直至死亡平均经历8.3670周(T),即58.5692d;种群经过1.241 8周(即8.692 4d)即可增长一倍(td);平均每1头七星瓢虫雌虫的内禀增长率为0.558 2头(rm),而其种群理论上每周以1.747 5倍的速率增长(λ)。  相似文献   

16.
1984年7月18日,在瑞丽口岸边民互市由缅甸进来的芒果中发现芒果隐喙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 Fabricius。此虫是在芒果果核内发现的,外观果皮无可疑症状,仅有一些绿豆大小的黑色油浸斑点,但剔掉果肉,在果核发芽孔附近见几根暗褐色的果肉丝,剔掉这些丝丝,便见到一不明显的虫孔,约3毫米大小。用小刀撬开果核,见一大虫孔道,大部分果仁变成了黑褐色的虫粪,在两片果仁的中间趴着一头“死”的象甲虫。拿到40瓦白炽台灯下加温,  相似文献   

17.
梁广勤 《植物检疫》1991,5(2):98-99
芒果果核象甲 Sternochetus mangiferae(Fabricius)可为害所有品种的芒果,除芒果外,没有其他寄主记载。根据实验室观察,可强迫产卵在鸢尾马铃薯(Irishpotato)、桃、荔枝、李、多纤维菜豆(String bean)以及几种苹果。据 Van Dine(1906)研究,芒果果核象甲在夏威夷每年发生一代,生活周期为40天左右。成虫取食芒果种子肉,亦取食芒果果实,苹果和花生。水、芒果种子和芒果果  相似文献   

18.
从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评价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的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在25℃条件下以毛竹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胡瓜钝绥螨能取食上述4种害螨,其世代存活率依次为90.4%、77.55%、87.93%、81.63%;②每雌总产卵量依次为38.12粒、45.77粒、35.59粒、30.76;③胡瓜钝绥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16.74低于南京裂爪螨(R0=20.84),但是内禀增长率rm=0.154是猎物的1.73倍(rm=0.089),世代周期T=18.31和种群倍增时间t=4.5088均低于南京裂爪螨(T=33.35,t=7.704),因此在林间当南京裂爪螨离巢、破巢或大量迁移时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④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25.81,内禀增长率rm=0.152,周限增长率λ=1.164均低于竹裂爪螨(R0=39.28、rm=0.192、λ=1.212),而世代周期T=21.35种群倍增时间t=4.552均高于竹裂爪螨(T=19.08,t=3.60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犯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⑤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时,其净殖率R0=20.80,内禀增长率rm=0.175,周限增长率λ=1.191均略低于竹裂爪螨(R0=21.54、rm=0.185、λ=1.202),而世代周期T=17.30种群倍增时间t=3.958均略高于竹裂爪螨(T=16.62,t=3.75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钝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⑥胡瓜钝绥螨以竹刺瘿螨为猎物时其净增殖率R0=16.82与取食南京裂爪螨相近,但内禀增长率rm=0.144,周限增长率λ=1.155均低于取食上述三种叶螨,但产卵量高于其乡土天敌竹盲走螨(Tylodromus bambusae),林间在竹刺瘿螨低密度时仍能控制竹刺瘿螨的种群密度.模拟试验表明当毛竹长至1米高时释放胡瓜钝绥螨16小时后,能在12米高的竹冠上发现大量的胡瓜钝绥螨.研究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能有效地控制毛竹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芒果切叶象甲虫体大小和形状的两性异形,我们基于多元统计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定量分析了雌雄成虫的11个共有形态指标和胸、腹部形状两性间差异。结果显示:所有测量的形态指标中只有喙前段长分布范围在雌雄间不存在重叠;雌性喙后段长显著小于雄性(P<0.05),而鞘翅长、鞘翅宽、体高、腹长、前胸背板宽、头宽、喙前段长及喙全长皆显著大于雄性(P<0.05);前胸背板长与头长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喙后段长、喙全长及腹部大小在两性中差异程度较大,而前胸及头部大小在两性间差异较小;雌性的腹部形状与雄性相比较为圆润,并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因此,该虫虫体大小和形状存在明显的两性异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雌性成虫的触角位于喙近基部1/4处而雄性成虫触角位于喙近基部约2/5处来100%准确地确定其性别。  相似文献   

20.
从海南5个芒果主产区采集分离芒果蒂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株,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110个可可球二孢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中106个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芒果蒂腐病自然发病率29.37%;人工接种的发病率100.00%,110株可可球二孢菌株中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及弱致病力菌株分别占64.55%、25.45%和10.00%;在106株可可球二孢菌株中,抗性菌株发生频率为52.83%,其中高抗菌株可在含100 mg/L多菌灵培养基上生长,发生频率为45.28%,中抗菌株在含100 mg/L多菌灵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抗性频率为7.55%;没有发现低抗菌株。多菌灵对可可球二孢田间分离菌株EC_(50)的频率分布为不连续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地区危害芒果的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抗性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