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物候是反映气候变化最显著、直观的指标,对理解气候变化与植物物候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不同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存在差异,科学分析气候变化趋势下多种生态系统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对理解植物物候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多种生态系统交错分布的巴音布鲁克为研究区域,基于MODIS NDVI时间序列,得到了研究区物候的空间格局特征、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海拔和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返青期主要于4月上旬至5月下旬,枯黄期主要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2) 2001—2017年,研究区植物返青期总体上呈提前趋势,其中草原、草甸和沼泽提前显著。枯黄期在北部呈提前趋势,在南部呈推迟趋势,其中高山植被和草原枯黄期提前显著;(3)植被的返青期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推迟,枯黄期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提前,各生态系统植被间的物候期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而缩短。(4)研究区植物返青期与春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中高山植被受5月气温影响较大,草原和沼泽受4月气温影响较大,草甸受4月和5月气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对高寒地区植物生长与物候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高寒地区植被在气候变化下的反应与适应等过程成为众多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植物生长与物候是对气候变化敏感且易观测的指标,为更好得了解高寒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文中基于已有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实验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高寒地区植物生长与物候的影响。分析指出:1)温度升高对高寒植被有正效应,而温度持续升高,则对植被产生负效应,但增温效应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短期增温对该植被影响不显著;2)较高海拔地区(4500m)的植物高度有增加趋势,而较低海拔地区(3400m)的植物可能出现矮化;3)在高寒生态系统,温度升高能够加快植物物候进程,延长生长季,但物候的改变也会给其带来生存风险。  相似文献   

3.
某些害虫的发生期用物候法预测曾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但是用物象法预测害虫的发生量和危害程度尚未见报道。笔者在预测预报实践中逐步发现并初步运用了这一新的方法,现在介绍如下。一、物象法的定义及来源物象,《辞源》释:“事物的气象、形象、”,在自然界中,指生物和非生物及其在繁育、活动、变化、发展中显示出的带规律性的特征和现象。物象法就是利用某些与害虫发生有关的物象在时间和空间所表现出的程度、数量指标去预测害虫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一种方  相似文献   

4.
对植物物候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各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此阐明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周期性生长规律。植物的物候受环境条件综合影响。不同植物种,在不同的物候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不同。其中光、热因子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的19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分析了各物候期的特征,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物候期与光、热因子的关系。根据各物候期的光、热条件等特征因素,对19种植物初步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特定草原群落中植物种群的物候期结构,比较了同一种群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物候期组成比例关系的变化,结论如下: 1.植物种群在群落中有着相对稳定的物候期组成; 2.处于不同群落类型中的同一种群的物候期组成也是相对稳定的。95%以上的草原植物有80%以上的个体在生长周期内一直处于中龄阶段。 3.植物种群物候期组成成分的齐全程度有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因此,物候期组成成分的齐全性又是评价草原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植物医生》2006,19(4):23-23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2006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结果:外来危险性病虫仍呈扩散态势,松树钻蛀性害虫危害进一步加重,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等常发种类发生面积回升,森林害鼠(兔)危害程度有所加重,森林有害植物将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7.
2009~2011年荔枝蒂蛀虫发生期预测结果表明,各年度间主害代发生时间基本一致,荔枝蒂蛀虫主要发生期与荔枝物候期的存在对应关系,通过剖检幼虫可准确掌握防治适期,指导点面防治。  相似文献   

8.
山东稻区是我国典型的单季中熟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主栽品种更新换代及栽培制度变迁等,该区水稻害虫表现出新的灾变特点。以山东水稻主栽区临沂市郯城县1994—2009年水稻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历史虫情资料为基础,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下水稻害虫发生及其危害损失,并评估植物保护措施的控害保产效果。结果显示年均温和年降雨量与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发生危害面积和水稻产量损失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面积和水稻产量损失之间相关显著甚至极显著。可见,通过积极开展水稻害虫的准确监测和及时防控,可有效提高气候变化下水稻害虫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进而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丁香叶片上发现了一种瘿蚊为害,为国内首次记录的丁香属(Syringa)植物新害虫。经鉴定为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瘿蚊亚科(Cecidomyiinae)寡瘿蚊属(Oligotrophus)的种类,暂定名丁香瘿蚊。2017年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简单描述了丁香瘿蚊的形态特征,查明其为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丁香的主要害虫,明确了各虫态发生盛期与北京丁香物候期的关系。3—4月和10月是丁香瘿蚊识别监测的重要时期,初步提出了防治策略和措施。此外,发现了丁香瘿蚊的一种优势天敌,鉴定系青背姬小蜂属的寄生蜂。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耕作制度是影响害虫发生的十分敏感的条件。回顾我县耕作制度的变更史与害虫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耕作制度即使发生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某些害虫的大波动。正确预计害虫发生趋势,是制定害虫防治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正确指挥防治的成败关键。研究耕作制与害虫发生的关系,就是为正确预测害虫发生,提供依据。下面就我县耕作制度的演变史以及以此为主导因素,引起害虫种类、发生量变化的发展史。加以论述。解放前夕及解放初期,我县以老三熟(主要搭配形式是肥用紫云英—早中稻—秋黄豆或  相似文献   

11.
害虫发生轻重交替的波动性现象,是与太阳活动有很密切的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光辐射、粒子流和磁场,制约着太阳周围的环境,也主宰着日—地关系,影响地球周围的物理现象的发生和生物效应的变化,对害虫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的影响,或由于影响气候变化,最终使生物产生变异。如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历史,是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中的下降段 M+3年大发生频次较高,而上升段 M-2年大发生频次较少。又如长江流域的三化螟大发生亦是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中的下降段 M+2年大发生较多,而上升段 M-2年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毫,福丁等茶树新品种的不断推广,茶园绿盲蝽(Lygus lucorum)日趋严重,在江苏茶区已成为茶树主要害虫.因其初孵若虫体形较小,活动迅速,不易发现,一般茶场只能以为害症状来确定绿盲蝽的发生情况,延误了防治适期。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笔者对第一代绿盲蝽发生期及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实际预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生期预测1.物候预测法根据4年的观察结果,早春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进度与大毫、福丁、福云6号等品种的萌发同步,大毫品种出现一芽半展叶,福丁为一芽一叶,福云6号为一芽时(修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后我国作物害虫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已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根据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及气候对害虫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气候变暖后我国作物害虫发生的趋势,并提出了可能的防治对策。随着气候变暖,作物害虫生长发育速率将加快,年发生世代数可能增加,越冬界线将向北移动,为害将加重。但害虫向北扩展的速度将受到害虫所依赖的寄主作物向北迁移速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县域棉花物候期影响——以陕西大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主要棉区大荔县1960—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和陕西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1—2009年棉花物候期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大荔县气候变化和棉花物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棉花物候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西大荔平均气温以0.16℃/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年平均降水量略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年极低气温和极高气温变化趋势不同步,年极高气温呈下降趋势,而年极低气温略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趋势有利于大荔县开展棉花种植。气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物候期的主要气候因子,近10年气候向暖干化、日照时数增加的方向发展,使得棉花物候期从出苗期到收获期均有所提前,但各发育期提前程度不同,出苗期和收获期提前最为显著,同时生长期延长,利于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15.
蔡家彬 《植物保护》1981,7(2):38-38
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动,是种和种群的遗传性(生理、生态特征及适应性)与外界环境条件(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既有时间、空间上的差异,还有主从的关系,因而影响同一种害虫、在不同阶段或不同地区内,种群数量的波动,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之中,寻找其规律性(即相关性)。选取与害虫种群数量波动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用来预测害虫发生动态,是我们预测预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运用相关分析,寻找预报因子,是采用数理统计预报的基础。在衡量两个变量或一  相似文献   

16.
近5年来, 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虫发生新规律新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同时推进了抗虫作物、RNA农药、行为调控和生态调控等害虫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 提出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分区治理、多食性盲蝽区域防控、地下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和抗性麦蚜精准化学防控等害虫绿色防控新模式新体系。根据国内外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 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业昆虫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强化害虫防控基础理论创新, 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 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植保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物候现象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对于林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开鲁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小叶杨和榆树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气候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候倾向率0.501℃·(10a)-1;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增加109.65 d。(2)近30多年来,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先提前后推迟"特点明显,落叶末期相对稳定。生长季呈相对缩短趋势,平均生长季长度分别为198 d和209 d。(3)气温是影响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的关键气象因子;落叶末期对日照时数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杨梅是浙江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近年来以柏牡蛎蚧为主的介壳虫已成为杨梅主要害虫种类,且其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在浙江台州黄岩、临海等杨梅主产区监测调查,探明了杨梅上常见发生为害的介壳虫有16种,隶属1目5科。其中,柏牡蛎蚧为优势种。柏牡蛎蚧在浙江1年发生2代,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型,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为主害期,为害杨梅春梢和夏梢。初步分析了寄主植物、栽培管理、田间防治、自然天敌、气候条件与害虫发生消长关系,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45%松脂酸钠可溶粉剂100倍液、150倍液喷雾防治,校正防治效果达97.99%、97.51%,对害虫防治效果好,使用安全,已在杨梅上登记,可应用于生产。研究提出了防控对策和农业防治、天敌保护利用与安全高效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效积温法则与费根鲍姆普适常量之间的数值关系,证实了害虫代与代的历期节点与混沌吸引子的倍周期分岔点必然重合,并以此为杠杆支点橇动了分岔点聚类方法的创建。经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预测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趋势,而且还可以预测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20.
物候现象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示器,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兴安落叶松物候的影响,对于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额尔古纳市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7—2012年兴安落叶松物候观测资料和1961—2014年气候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0多年来,研究区增温明显,气候倾向率0.34℃·(10a)-1;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2 1987—2012年,研究区兴安落叶松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叶完全变色期和落叶末期都有所推迟,其中,叶完全变色期和落叶末期平均每10 a分别推迟17.282 d和12.144 d。生长季延长,平均生长季长度为165 d。3气温是影响兴安落叶松春季物候期的关键气象因子;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叶完全变色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落叶末期仅对日照时数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