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婕  陈传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06-212
为全面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提取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信息,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的空间异质性2个方面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针叶林、中山草甸、人工植被、阔叶矮曲林和落叶阔叶林等9种植被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极不均匀,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2)在植被景观类型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和聚集度进行景观异质性研究,针阔混交林的分维数最大,为1.1678,边界形状最不规则;人工植被的破碎度最大,为0.0503,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各植被景观类型的聚集度都在95%以上。(3)在植被景观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5个指标分析景观异质性,其值分别为1.1479、0.6298、98.1909%、0.6629、1.4565;研究区各景观形状较规则,破碎度小,聚集度高,各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多样性水平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方法]本文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布设样点对植物群落和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标记,以分辨率1.1m×1.1m的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ArcGIS平台进行目视解译,将保护区划分为37种景观类型,使用Fragstats分析景观指数。[结果]结果表明:(1)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13和0.59,多样性较高,均匀度较低,受少数几种景观要素控制程度髙;(2)光皮桦林、云贵鹅耳枥林和马缨杜鹃林3种植被景观以及耕地为保护区主要景观类型,景观贡献率大,面积百分比之和近80%;(3)马缨杜鹃林的最大斑块指数和露珠杜鹃林的平均斑块面积均为全区最大,特色景观优势突出,同时马缨杜鹃林的斑块面积标准差也高达30.08,斑块面积波动大,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4)保护区景观形状指数为51.56,分离度指数达208.90,景观几何形状复杂不规则,边缘形状曲折多变,景观分离度高,破碎化程度较大;(5)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最大的为刚竹林和十齿花林,马缨杜鹃林和露珠杜鹃林集中成片分布,破碎化程度低,[结论]便于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东洞庭湖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科学管理森林,在3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利用东洞庭湖区域2006年与2009年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进行森林信息提取并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图,将2期经过栅格化处理的遥感图片导入Fragstas 3.3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森林景观指数,通过2期指数对比,分别从景观结构、形状特征、异质性与多样性3个方面对该区域进行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和针叶林是该区域的主要优势景观类型,其斑块面积大,连通性较好,但形状和分布比较复杂;阔叶林次之;竹林和草地面积最小并呈散点分布,斑块形状和分布复杂程度最低。景观中各个斑块类型分布不均衡,不定性的信息量较大,异质性较低。东洞庭湖区域森林景观总体呈现扩展、破碎化和复杂化趋势,应采取切实措施改善该区域的森林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湖北省黄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发展变化,合理利用土地,通过选取2004、2011、2016 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GIS技术,对各类用地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选取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聚集指数、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等8个指数进行分析,研究黄石市近15 年的景观格局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农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水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裸地数量大量减少,景观连接性减弱,破碎度增加,景观格局复杂性增加,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影响加剧。  相似文献   

5.
1990-2013年洋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度景观格局指数在时空上随粒度变化的特征,总结相同景观在不同粒度下的景观特征差异,基于1990、2000、2013 年洋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在斑块类型与景观水平上选择景观格局指数,利用GIS 技术和Fragstats 软件,在20~400 m粒度范围内探讨流域不同时期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敏感度与函数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水平上,随粒度增大,1990—2013年洋河流域6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归一化形状指数(NLSI)、聚合指数(AI)、聚集度指数(CLUMPY)均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减小,耕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斑块密度(PD)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减小,未利用土地的PD呈线性函数减小;对粒度响应最敏感的景观格局指数是水域的有效粒度面积(MESH)与城乡建设用地的NLSI,受粒度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水域;2013 年洋河流域未利用土地的AI、CLUMPY、MESH与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皆小于1990、2000 年,但其NSLI 值却高于1990、2000 年,城乡建设用地的这些景观格局指数的年间差异与未利用土地相反;2013 年洋河流域未利用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的PD 值均高于1990、2000 年。在景观水平上,洋河流域的PD 与LSI 对粒度响应最敏感,景观丰度(PR)不随粒度变化而变化,但是香农多样性(SHDI)、香农均匀度(SHEI)、形状变异系数(SHAPE_CV)随粒度变化而变化复杂。在景观水平上,1990—2013 年洋河流域的SHAPE_MN、平均分维数(FRAC_MN)、AI、蔓延度(CONTAG)、PD、景观形状指数(LSI)与凝聚度(COHESION)随粒度变化的曲线较接近。洋河流域的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不同,景观类型对空间粒度变化的响应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被景观指数随复合地形因子分异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地表粗糙长度和地形起伏度空间分异对武夷山自然遗产地植被景观格局性质的影响,利用ArcGIS 9.0和景观指数软件分析各地表粗糙长度和起伏度带上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景观的面积、斑块数量、景观多样性指标、优势度指标随着地表粗糙长度指数的增加,而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在粗糙长度为7的级别上达到最大值;破碎度指数、景观面积周长比分维数值随粗糙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曲线;景观面积指标、景观斑块数量、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标、景观优势度随着起伏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只有景观斑块的面积周长比的分维数在800 m  相似文献   

7.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CAD软件,统计各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对广府古城滨水区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并依据景观生态学的评价方法,选取分维数、伸长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度6项指标对该古城滨水区进行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多样性低、优势度高,景观分布不均匀,受人为干扰显著;自然景观锐减,景观破碎程度较高,缺乏统一有机的整体格局,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尺度下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连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是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开展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特征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以长沙城市绿地景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探讨景观格局与连通性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粒度增加,各景观格局指数均具有尺度效应,且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本研究中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80~90 m。(2)斑块的相对重要性尺度效应不显著。随着物种运动能力越强,斑块分级的尺度效应减小。连通性指数IIC和PC值也不具有较强的尺度依赖性。(3)长沙市绿地景观的连通性不高,景观中连通性重要值较大的大型斑块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衡,有待今后规划改善。  相似文献   

9.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王家寨民俗村的旅游品位,对该村的景观进行了修订性的规划,并运用AutoCAD绘制了景观现状平面图和景观规划平面图,然后分析规划前后景观指数变化,结果表明:规划后各类型斑块数量和密度绝大部分有所增加,景观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变化较大,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有大幅提高,总之,规划后景观类型集中程度加强,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旅游设施更为完善,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王家寨民俗村的旅游品位,对该村的景观进行了修订性的规划,并运用AutoCAD绘制了景观现状平面图和景观规划平面图,然后分析规划前后景观指数变化,结果表明:规划后各类型斑块数量和密度绝大部分有所增加,景观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变化较大,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有大幅提高,总之,规划后景观类型集中程度加强,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旅游设施更为完善,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景观结构及其分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划分为8个基本景观类型,包括耕地、草地、草灌混交、灌木混交、乔草混交、乔灌混交、新造复垦地和退化地,总计496个斑块。利用3S技术和分形理论对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景观特性及其变化的分形性质。结果表明:分维数的大小反映了景观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排土场内景观斑块的不规则程度和复杂程度;乔灌混交地和灌木混交地保持着较高的分维数,新造复垦地和草地的分维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则差别不大;植被景观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在南排土场、西排土场受地表物质组成和地形的影响为主,其多样性指数较高,在内排土场、西排扩大区受植被类型的影响为主;草灌混交地的景观多样性远高于其它现有的复垦植被区,但其景观优势度则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南排、西排及西排扩大区的景观过程以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为主,内排则着重发展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多种效益的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2.
流域内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坤  陈志彪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329-334
以朱溪流域为例,将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GIS以及Fragstats软件,探讨红壤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酸性岩侵蚀红壤是朱溪流域的主要土壤类型,其他类型的土壤拥有的面积相对较少,而且分布得比较零散。2)流域西部多是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人文景观;而东部多为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小;整个流域呈现“西农东林”的景象。3)朱溪流域土壤景观的斑块密度小,边界密度变幅大,且斑块形状复杂。4)随着人类干扰的增加,流域内土地利用景观的斑块密度有增加的趋势,边界密度从耕地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逐渐减小,边界形状亦趋于规则,且土地利用景观形状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植被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晗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82-382
由一些概念,阐述了黄土高原植被发展的特点及其背景条件和依据。表明植被建设是植被发展的前提,它其实和生态修复是一致的。植被建设具有多种环节,需要既突出植被的个性,又要强调植被的整体性。在大面积的植被建设中,自然植被是基础,而人工植被是对它的补充、改良或完善,适当而合理的配置是允许的。以农田为代表的人工植被有其正面积极意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以及生态型植被和经济型植被,并非非此即彼,它们之间的中间类型植被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植被建设最终是要形成生态型植被为框架的景观格局。农区应当是人类生产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黄土高原山区及城镇、工矿相比,农区是植被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宁远河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揭示宁远河流域森林景观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以2010年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 9.2和FRAGSTATS 3.3软件,通过多种指数从景观组成结构与斑块分布状况、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景观要素空间关系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远河流域森林景观的面积和斑块数分别占景观总面积和总斑块数的85.05%和83.39%,为主要的景观类型;景观要素斑块类型面积排序为:阔叶混(42949.05 hm2)>橡胶(14678.66 hm2)>非林地(14378.50 hm2)>槟榔(4236.73 hm2)>芒果(3857.55 hm2)>松类(1872.70 hm2)>桉树类(1713.98 hm2)>相思类(1655.16 hm2)>其他经济林(402.63 hm2)>阔叶类(377.95 hm2)>竹类(27.68 hm2),阔叶混、橡胶、槟榔和芒果在森林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各个类型斑块分布不均匀;整体景观的斑块彼此邻近,空间分布较均衡,破碎化程度低;竹类景观受人为干扰因素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