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农45是按照高产、高油、多抗的育种目标,以吉林省主推中早熟大豆品种吉育47为母本,以外引系加拿大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2年进行校内产量比较试验和校外多点鉴定,决选出吉农2003-19-1522优良品系;2013—2014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046.5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平均增产5.4%;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87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9.2%。通过对其品质和抗病性测定分析,吉农45平均粗蛋白含量37.92%,平均粗脂肪含量21.66%,对花叶病毒病表现为中感,对叶病毒病表现为中抗,对灰斑病表现为中抗,具有高产、高油、抗病等特性。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蛟河及延边部分地区,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及新疆奇台等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吉农23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吉林30号为母本、公交89183—8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吉农9426—19。该品种200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吉农23号,品种审定编号:吉审豆2007015。  相似文献   

3.
汾选3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优质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四大特点.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汾选3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晋谷21号为母本,晋谷2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9~1991年低代种植定向选择,1992年F3代选育稳定株系,1994年F4代参加品系鉴定,1995~1996参加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1.选育经过1980年以77-053/015-5156F_1作母本,丰抗4号作父本,配成三交组合。1981年三交F_1代抽穗比对照农大139早3~4天,比父本丰抗4号早4~5天。1982年F_2代种植14个株系,在7个株系中选留84株。1983年F_3代,80W55(8)-9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疆大豆需求量快速增长,面积逐年增加,乌伊公路沿线气候冷凉的近山区、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豆。因此,选育早熟、高油、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提供相应的栽培技术已成为育种单位的迫切任务。新疆农垦科学院育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新大豆3号通过推广应用, 具有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等特性,适宜全疆大部分地区种植。1 选育“新大豆3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1998年用Co60-r辐射高油高产品种黑农41号干种子,从变异单株连续多代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2001年进行初级产量比较;2002年进行多点品系比较试验;2003—2004年参加自治区大豆品种区试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自治区多点生产试验,扩繁原原种和原种。2005年2 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垦农四号的育成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选育经过 垦农四号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所大豆育种室于1981年以九农13号×绥农4号有性杂交育成的.1982~1986年种植F1~F5代,采用系谱选择法.1986年选出稳定品系,1987~1988年参加所内鉴定试验和异地鉴定试验.1989~1991年黑龙江省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92年2月通过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相似文献   

7.
1994年吉林农业大学以公交90208-114作母本、公交89183-8作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吉农9426-19。该品种200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吉农19号。品种审定编号:吉审豆2006011。  相似文献   

8.
特用大豆吉育11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6年以吉林小粒6号为母本、吉育10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粒型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百粒重7.7 g,蛋白质41.4%,脂肪18.2%,适合生产芽豆、纳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表明对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3号株系均中抗,中抗大豆灰斑病。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08.8 kg/hm2,较对照增产5.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24.9 kg/hm2,较对照增产10.6%。于2020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适于在吉林省东部早熟区有效积温≥2 200℃以上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锋 《种子世界》2016,(10):49-50
正龙稻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龙锦1号为父本,其杂交后代经系谱选育和生态选择而育成。2004年通过杂交组合得F_0代并收获杂交籽粒;2005年将杂交种子试验地单粒种植得到F_1代;2006~2009年进行单株种植系谱选育至F_5代;2010年对已经稳定的F_5代进行种植得到F_6代,同时对抗病、抗倒伏性、产量、米质等进行检测,其中的―个优良株系决选。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的区域试验,2013~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的生产试验。2015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5018。  相似文献   

10.
吉农29号是以吉农9722-2为母本,吉农99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熟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8.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8%;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03.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粗蛋白含量为39.76%,粗脂肪含量为21.50%.该品种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油、稳产.  相似文献   

11.
薛志强 《作物杂志》2013,(2):157+160
晋燕1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选育的高产抗旱燕麦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燕认2010001. 1 选育过程 晋燕13号是1998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燕麦课题组用雁红10号作母本、皮燕麦455作父本进行选配杂交组合,经过7年连续选育而成,1999 ~ 2001年进入株系选育试验,2002 ~ 2004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2005~2007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2.
李开斌 《作物杂志》1999,15(6):18-19
楚粳22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育成的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1999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利用丰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高原粳稻品种楚粳7号作母本,以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优良的品系辽宁85-54为父本,于1990年在温室早季配制杂交组合,晚季种植其F1代。为了加速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率,1991年用F1代种子2000粒左右,在温室采用秧田式直播种植F2、F3代杂种。1992年在田间种植F4代杂种1035株,根据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选择,当年分离入选优良单株3株。1993年在选种圃种植F5代,其中003号株系表现优异,均表现出丰产性好,株叶形理想,抗稻瘟病,米质外观较好等优良  相似文献   

13.
新稻14号由新疆兵团农一师农科所定向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选育过程2000年,农一师农科所从辽宁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引进108品系,种植后,选出优良单株15株,第2年种植株系,选出优良株系1个,产量高,品质优,代号为00108-  相似文献   

14.
以中品95-5383为供体材料,绥农14号大豆品种为受体回交,建立一个回交导入系。多次回交获得高世代回交品系,对后代材料 BC1F4进行接种鉴定,选择稳定抗 SMV 株系,利用绥农20×绥农14分离群体中的高油株系,分别与绥农14×中品95-5383中抗 SMV 的株系杂交,聚合高油、SMV 抗性基因到同一材料,筛选出抗 SMV 的高油大豆品系。通过轮回选择、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的深层发掘、严格和准确的目标性状选择,达到高效率培育能在产量、品质、抗病性上都有显著提高的优良大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通农 12是通化市农科院 1985~ 2 0 0 0年采用有性杂交方法 ,利用野生大豆种间杂交材料回交一次选育而成的。该品种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较高、抗食心虫 ,2 0 0 0年 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通农 12是 1985年以高蛋白大豆通农 10号为母本 ,以种间杂交中间材料通交 84 - 1168(通交 399×野生大豆 )为父本 ,进行有性杂交 ,原组合代号为通852 8,当年获杂交种 2 8个荚共 58粒。 1986年培育杂种一代 ,1987~ 1988年在F2 、F3代按育种目标进行集团混合选育 ,1989年F4 代选择优良单株 ,1990年F5代决选 ,决选株系号…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通农1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农14是通化市农科院育成的高蛋白小粒大豆新品种,符合出口标准,2001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过程 通农14大豆新品种以通农11为母本,以高蛋白野生大豆“T12”为父本,于1991年进行有性杂交,组合代号为9158。当年得杂交种19粒,当年10月初到海南岛加代,1992年将加代的种子全部种植,秋季选出2株 (F2 ),1993年从第一株中选出A1、A2、A3三株 (F3 ),1994年从A2中选出26株材料 (F4 ),1995年选留17个株系 (F5),1996年选留4个株系 (F6)……  相似文献   

17.
许豆 3号是许昌市农科所利用高产、稳产的豫豆 22号为母本与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早丰 3号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以选择早熟、高产、抗裂荚、抗病、抗倒、广适性为主攻方向,经 11年 13个世代定向选择而育成的大豆新品系. 1992年配制组合,经南繁北育,于 1997年进行品系鉴定, 1998年进入省区试, 2000- 2001年完成省区试, 2002年完成河南省生产试验. 200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昆仑1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青稞优良新品种,原代号鉴12,大麦属(Var:Walper siiK rn)变种。2005年12月9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昆仑12号。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倒伏、中抗条纹病、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1选育经过1989年选用早熟青稞品种北青1号作母本,优质高产青稞品种昆仑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0~1991年在海拔2900m的门源县进行穗选,1992~1998年在海拔2300m的西宁北郊进行穗选和株系选择,1999~2001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2~2003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青海省青稞……  相似文献   

19.
矮生起立早熟高产豇豆品种中豇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豇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从尼日利亚引进的豇豆品种中的矮生早熟抗病单株选育的特异直立早熟高产新品系。1999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中豇1号。1999年被认定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它是食用籽粒为主的普通豇豆。1选育经过1987年笔者在鉴定的100多份国外引入的豇豆品种(系)中选出早熟、直立、较抗病的优良单株,经1988~1990年连续3年系统选育获得优良品系F0753-1。1992~1994年在北京、河南省郑县、安徽省合肥及陕西省榆林4个鉴定点,先后7次优异种质观察鉴定、8次产量鉴定和4次大田生产试验,均表现较…  相似文献   

20.
花生新品种白院花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品种"白院花1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2004年在地方品种"四粒红"群体中筛选鉴定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抗病的花生新品种,品系代号为白06-318。201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白院花1号属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10d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