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玘  高双喜 《乡村科技》2019,(8):106-107
我国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一条重要路线,并为改善我国水土流失地区生态与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进行小流域治理的原因、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对策,以期为我国进行小流域治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彰武县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控制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并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以期改善彰武县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凉州区张义山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9.21%,主要以水蚀为主。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必须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采取行之有效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通过林草、工程、农业耕作三大措施,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从而改善张义山区人居环境,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措施和有效途径。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综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技术措施及其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更好地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目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流域内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综合了自然、人文、技术工程等各个层面的因素,通过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自然和人工调控.谋划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优化的人居环境。文章通过对关川河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的分析,认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解决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能够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多年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中讲的小流域,一般是指流域面积5~30km^2,最多不超过50km^2的沟道。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称为小流域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实现有效防治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其生存环境,发展当地经济,必须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耦合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生态资源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治理模式,调动全体农民群众参与保护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浅谈金厂沟梁镇小流域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流域综合治理,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还能保障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使人民脱贫致富,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朱川小流域干旱少雨,大面积红土裸露,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经过专业人员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同类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甘谷县贾家沟小流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甘谷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了坡地梯田化、产业规模化、工程效益最大化。本文通过对甘谷县贾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及配置、项目监测的分析,总结了贾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取得的成效,并阐述了主要做法与经验,为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谷县松树岔小流域位于甘谷县北部,属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治理前,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综合治理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绩突出,被甘谷县委、县政府列为精品示范流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中,盲目开荒、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等现象使流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针对青岛市南九水沟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情况,从多方面总结了小流域治理措施,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建议,以期为减轻小流域水土流失和恢复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圣水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圣水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半山区综合治理模式———低山区模式、丘陵台地区模式和河谷平原区模式,同时提出了半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圣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控制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初见成效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 38.6 2万K ,占土地总面积 4 5.4万K 的 85.0 7% ,多数地区侵蚀模数在 50 0 0t/K ·a以上 ,每年输入江河泥沙 5.4 7亿t,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 ,以梯田建设为基础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 ,探索总结的“一个中心”、“两个公式”、“三项措施”、“四个结合”和“五子模式”经验 ,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局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 ,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和退耕还林 (草 )为重点 ,加快再造秀美山川步伐 ,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水土保持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总结以往防治水土流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80年提出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思想。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有机配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治理模式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水土保持的进一步发展。一、以小流域为划分单元适合我国的地貌特点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给水土保持的实际操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若要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需要找到一种适合于全国的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中,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效果与地位越来越高。利用流域内的资源优势,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土地与资源的开发,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而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达到促进人民富裕的目的。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相关对策措施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果,使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得到提高。本文对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望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彭阳县以小流域为单位,加大进行综合治理,优化农田产业结构,使彭阳县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生态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小流域综合治理方式是遵循"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彭阳县为例,阐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