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今年71岁的赵希海,是吉林省红行林业局退休工人,他在退休的19年里,义务在荒山荒地植树18万株,成活近11万株,全部无偿交给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25年前,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用热血和青春保家卫国;回到农场,他本色不变,带领群众强产业、抓治理、促振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兵支书”的责任和担当。他就是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扎兰河农牧场分公司第三连(队)党支部书记、队长梁锋。梁锋现年44岁,曾在装甲部队服役,2001年退伍后,他放弃在天津发展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垦区创业。先后担任连队会计、副队长、出纳员,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泗水县泗河街道办事处徐家楼村,有个农机大户,叫宋西华,他今年41岁,中共党员,从事农机化事业以来,他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农机事业的热爱,闯出了一条依靠农机发家致富的路子。他以优质的服务,成为深得农民信赖的农机大户。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加大,农机化事业发展潜力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4.
《百姓》2003,(9)
从河南走出的设计大师张武是地地道道的开封人,今年40岁。上高中时,他从书本上查了一下家谱,发现自己的祖籍在河南杞县。于是,在向别人聊起家常时,常常说自己是河南杞县人。学生时代,张武一家居住在开封市鼓楼区。和其他孩子一样,他也爱玩。嬉戏在包府坑、龙亭的湖水中,他涂鸦着自己美好的童趣。这其间,他迷上了画画,书本上、地上、墙上,都成了他表演才能的地方。老师们说,张武有美术细胞,有天赋,将来肯定有出息。 1980年,17岁的张武从开封市一中毕业,他没有考大学,在家干了两年杂活后,于1983年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5.
<正>王洪立,今年68岁,是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办事处坡里王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有着一个光荣的身份——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辅助调查员。1986年,该村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农村固定观察点,当时从事村会计多年的王洪立被推选为观察点首批调查员。从初期带领7名辅助调查员,到后来后由于调查户减少,又带领4名辅助调查员从事这项工作,至今32年从未间断过。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调查员;正是由于他的敬业与坚持,这个观察点多次被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评为全国先进农村固定观察点。32年来,王洪立兢兢业业、任  相似文献   

6.
薛耀辉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然而在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他又绝对是个名人。2007年,40岁的他走进了大学校门,在学习期间,他创办了公主岭万欣农机合作社。毕业后,他又创办了吉林省万欣农业机械公司。目前,仅合作社就吸引了1000名农民入社。2009年,合作社实  相似文献   

7.
正收废品收出大名堂崔连书是河北省河间市沙河桥镇邢各庄村土生土长的农民,长着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挂着两个小酒窝,看上去不像是45岁的人。1986年,14岁的崔连书开始学着收废品。那时候,他蹬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走遍了沙河桥附近的各个村子。爱说爱笑的崔连书做起买卖来真是一把好手,在别人一个月才挣百十元钱的时候,他一天就能挣五六十元。几年后,随着沙河桥镇"线缆之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巩义市站街镇迎宾饭店成立于1990年11月,自开店到现在已有25年的历史,主要经营面食、酒菜、炒菜。总经理宋建国今年50岁,凭借"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理念,赢得远近客人的好评。宋建国致富不忘国家,关爱弱势群体,曾经向汶川、雅安地震灾区慷慨捐款,遇到家乡修路和公益事业他都慷慨解囊。  相似文献   

9.
樊力  雷辉 《农家参谋》2012,(6):40-41
1958年,林炳生出生于台湾金门,6岁时全家迁往马祖,16岁又去了基隆。25岁,他命运的扳机被一粒黄豆扣动,接下来的30年岁月风起云涌。今年,"永和豆浆"的董事长林炳生已经54岁了,他已将一杯豆浆做到20  相似文献   

10.
"开胸验肺"3年后,他成了名也离了婚,帮人维权见识了更多法律和现实的困局,死亡日渐逼近,他想给6岁的女儿寻找一个收养她的家庭。从现在起,试着告别她。2012年11月22日,张海超来到广东佛山,准备度过整个冬天。北方的严寒,时刻威胁着这位尘肺三期患者的生命。在离开家乡的一个月前,31岁的"开胸验肺"当事人张海超,花14个小时写了一封信,想给6岁的女儿寻找  相似文献   

11.
正44岁的谢爱文,是新邵县陈家坊镇富阳村的村民,在他20岁的时候组建了一家跨国运输公司,从缅甸、泰国、老挝等地贩运螃蟹、甲鱼等水特产品和各类水果到国内出售,并将家乡的农产品销到外国,他成了村民眼里的"百万富翁"。2012年,谢爱文尚在外打拼事业,富阳村换届选举,他以最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深深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信任,因此,他决定回乡任职。他结合村里的情况拿出积蓄再次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永嘉县乌牛镇吴岙村有个种粮大户,名叫林崇波。55岁的他身体壮实,皮肤黝黑。从15岁起,林崇波一直在乌默默耕耘着脚下的热土,如一头乌牛执著地编织着新时代的七彩田野梦,当地人都喜欢叫他"乌牛波"。水稻梦:充实而浪漫1974年,15岁的"乌牛波"跟着父亲在生产队里种田,虽然一天忙到晚,但却吃不饱。为改变现状,他向生  相似文献   

13.
今年39岁的张东强是河北省滦南县司各庄镇兰南村的养猪专业户,虽然他的养殖场规模不算太大,但自2002年建场以来,他的猪病亡率仅3%、出栏生猪千余头,获得可观的骄人业绩,令人侧目。在总结自己的养殖经验时,他认为“科技”二字在自己的创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我一定要摘掉小麦低产帽子。”年仅二十多岁的颜济暗暗下定决心。当时新中国才成立不久,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作为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毕业生的颜济,与其他热血青年一样,为这个新世界的诞生感到无比兴奋,同时他也看到严峻的现实:我国农业生产极其落后,粮食产量极低,尤其是小麦,亩产仅几十斤。于是他开始把自己“钉”在小麦育种上。  相似文献   

15.
他被称为牛司令。2005年,他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他就是56岁的磐石市富太镇中和村农民、磐石市肉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福升。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眼前时时都会闪现机遇,处处都是可能成功的起点。尹福升养牛的想法,就是从看2001年吉林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卢金 《农家致富》2014,(6):64-64
“俺和他结婚13年了.可他常年在外打工.每年过春节时才回家几天。这10多年来.俺和他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还不到1个月。后来.俺觉得实在过不下去了.前两天才和他离婚。”31岁的耿仙枝打开话匣子后.没了初见面时的拘谨。  相似文献   

17.
哲边 《新农村》2008,(8):30-30
臧克家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2004年以99岁高龄谢世。他之所以能长寿,可能是与他的养生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8.
艾农 《今日农村》2005,(3):44-44
江苏省阜宁县吴滩镇通阳村68岁的蒋守惠,人称“菜王”。从1996年以来,他靠1.4亩(1亩=1/15公顷)承包田一年四季滚动种菜,年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2002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他的“真经”主要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金湖县闵桥镇曹宝连是有名的“种养状元”、“农民创业标兵”。1991年冬,20多岁的曹宝连承包了130亩低洼田,借了几万元资金,搞起了荷藕种植。哪知遇到荷藕市场低潮,连续几年亏本。1994年,他送鲜藕到山东,每公斤只卖到0.52元,一气之下,他将1500公斤藕全部倒掉,回来大病一场。村干部得知后,为他请来专家、技术员,帮他分析市场,辅导技术。他暗下决心一定重新站起来,将荷藕种植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20.
现年48岁的姜士武,是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镇讲习村有名的草莓种植能手。他自1992年起就迷上了草莓种植,从露地到大棚到日光温室栽培,积累了一套成功的“草莓经”。他每年种植1300多平方米日光温室草莓,年获利5万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