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杨锈病是胡杨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一般在四月份发生,五月份蔓延,六月份达到致病高潮。在锈病浸染过程中,植株反复落叶,一到寒冬就大量死亡,病株死亡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
胡杨是盐碱地上的“王牌树”,近水沙漠绿州的“主人”。为大力发展胡杨人工林,乌拉特前旗林研所和西山咀林场自1965年以来,陆续进行胡进杨幼苗移植造林试验,对控制胡杨锈病危害,摸索到一些有效的办法,现予介绍。一、早移逃锈法:这是几年来证实了的成功经验,即头年育苗,第二年5月底前按5×4米的株行距移开,到7、8月间,锈病发生时,幼苗已移到合理密度,加之已给了相应的水肥,提高了幼苗的抗菌能力。二、疏植通风法:选择通风透光好的造林地,以消除发病条件。如我旗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植物基因活化剂在胡杨幼苗培育上的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中胡杨幼苗在株高、主根长度、根径、侧根数等指标上都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在育苗之前先用1 20药种比拌种的“奇茵”种衣剂包衣且在苗木生长期间用“奇茵”1 000倍液进行2~3次喷雾的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在我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Oliver)苗期锈病(Melanpsora pruinosae Tr-anz.)发生十分严重,秋季病株率常达100%,感病指数高达70-100,常造成幼苗大量枯死。五十年代以来,在国内有些地区,此病已成为胡杨播种育苗成败的限制因素。化学防治胡杨锈病,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直缺乏比较理想的药剂。1981年,我们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支持下,用具有内吸传导性能的粉锈宁对此病作了药效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1983年我们  相似文献   

5.
<正> 胡杨锈病(Melanpsora pruinosae Tranz)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这种病害发生频繁,蔓延迅速,对胡杨苗木危害极大。长期以来,经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胡杨已分化出多种类型,它们中有的类型对胡杨锈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和免疫能力。本试验正是通过大面积的调查和接种试验,筛选和鉴定抗病型胡杨的形态特征,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抗病的关系,从而为生产实践提出了防治胡杨锈病的生物学措施和选育抗病类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胡杨锈病(Malamapsora pruinosae Tranz)是我区西部胡杨栽植区普遍发生的一个毁灭性病害,严重地块,发病株率达100%,死亡率达80%,秋季枯梢严重。给人工营造胡杨林造成很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胡杨苗期容易发生锈病、褐斑病、根腐病、蛴螬和尺蠖等多种病虫危害,特别是锈病,往往导致胡杨育苗前功尽弃。我圃通过近几年的防治试验,以及外地经验进行分析,认为胡杨苗期锈病的发生与空气温度、湿度、苗木密度、苗木生长好坏等有关。在温度  相似文献   

8.
<正> 在肯尼亚的一个防锈药效试验计划中,于1983/84和1984/85两个锈病发生季节,鉴定了25%的粉锈宁(Bayleton)可湿性粉剂对由Hemileia vastatrix引起的小粒种咖啡锈病的防效。叶片感病达20%或30%后喷施粉锈宁,一些处理在第一次施药60天或90天后再第二次施药。在叶片感病达20%时第一次喷0.2%粉锈宁防治效果最好,病  相似文献   

9.
<正> 冀县林业局自1987年以来,每年5月上旬至8月底在苹果、梨和桃树上喷施锌灰液,一般20天左右喷一次,效果很好。锌灰液按重量配比方法:硫酸锌1,生石灰2,水250,然后混入乙烯醇液或面浆。使用三年来的实践说明,喷施锌灰液有以下作用和效果:一、锌灰液能防治炭疽病、落叶病、轮纹病和梨黑星病;由于有锌元素,还能防治苹果小叶病。二、喷锌灰液能避免使用波尔多液对苹果产生的锈病。三,喷锌灰液不仅能减少80—92%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一二三团场从一九五一年到八○年,三十年营造防护林、道路林、庄园林两万余么、去年造林1200么创历史最高水平、现在团场有杨柳、榆、胡杨等十多种树木423万棵,森林复被率达到12%,全团场85%的面积、250块条田处于防护林的保护之下,昔日的荒滩戈壁变成了粮丰林茂、绿树成荫,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管理》2015,(5):61-66
为了解水分胁迫对于胡杨幼苗根系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控制试验研究胡杨幼苗根系生长特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胡杨幼苗通过增加根冠比、优先分配根系生物量适应干旱胁迫;经断续给水处理的幼苗根系生物量明显小于连续给水处理,且差异显著,说明干旱胁迫状态影响幼苗根系生物量的积累;胡杨幼苗根系表面积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小,经断续给水处理的幼苗根表面积略大于经连续给水处理的幼苗根表面积,但差异不显著;经连续给水处理的胡杨幼苗根系长度大于经断续给水处理情况,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胡杨幼苗能通过改变根系生长特征、根系扩展方向和生物量的积累部位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2.
杨树锈病是杨树苗期及幼树的重要病害。在新疆为害杨树的锈病主要有三种、即银白杨锈病,Melampsora rostrupii Wagner,黑杨锈病Mel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和胡杨锈病Melamprora pruinosae Tranr,这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都是在杨树苗期及幼树阶段为害严重,经过自然稀疏成林后或人工定植至开扩地,锈病即显著减轻而不再造成为害。  相似文献   

13.
以荒漠地区栽植的3年生胡杨苗木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胡杨苗木栽植前对其根系泡水时间、栽植时间、栽植深度、栽植后的修剪、栽植后30d内的浇水间隔时间以及胡杨锈病的防治时段等因素对荒漠区胡杨栽植成活率及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前对其根系泡水时间不同,其栽植成活率也不同,泡水时间10~15d,其成活率最高;栽植时间对其成活率也有影响,在试验区最佳栽植时间为4月中旬;栽植深度不同其成活率也不同,最佳栽植深度为苗木根际土低于地表土10~15cm;栽植后的最佳修剪方法是根据苗木大小,在2~2.5m高度处留2~3根枝条,并留2~3个芽短截,其余的枝条要全部清除;栽植后30d内的最合理浇水间隔时段为7d;胡杨锈病防治的最佳时段为5月下旬至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4.
用敌灭酚处理火炬松种子,以防止因纺锤形锈菌所引起的纺锤形锈病,处理过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储藏至24天,没有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播后31天,用纺锤形锈菌担孢子在幼苗上进行接种,7个月之后,进行了幼苗锈瘤检验。无论储藏期长短,用敌灭酚拌种的苗木上,未发现锈瘤。用敌灭酚浸种的苗木上,锈病发生率范围从12%(不储藏)至2%(储藏24天)。种子不处理的对照苗木上,有锈病的占63%。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肥作用对胡杨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胡杨林更新制约因素水肥问题,采用控制实验的方法,分析水肥对胡杨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肥均能对胡杨幼苗的生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水肥交互作用使幼苗响应变得复杂;一定浓度的氮肥能提高胡杨的生产能力,但受到水分的制约,断续给水处理下,氮肥浓度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比叶面积减少;断续给水模式更有利于幼苗生物量积累,能促进胡杨对地下生物量的投入,使其对水资源竞争力得到提高;根冠比随水分增加而减少,表明水分过高不利于胡杨幼苗的生长;综合来看,含水率为15%~30%、含氮量为2 g/L施肥量的土壤比较适合胡杨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深处,有一条由胡杨、红柳、梭梭组成的连绵20公里长的绿色带子。它们就象威严的战士紧紧贴着沙漠的边缘向前延伸。保护了附近135团场和它以东几个农牧团场的近万亩良田。  相似文献   

17.
<正> 德宏地区种植的小粒种咖啡以色浓、味香、品质优良而著称,但极易感染叶锈病。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世界上所有种植咖啡的国家及地区均有程度不同的锈病发生。德宏州热带作物试验站一九五七年因锈病流行,干豆损失68%。芒市农场二年生咖啡幼苗因锈病侵袭,加之冬季干旱,在一块九百余株的重病区内,全株枯死的树占12.2%,其余树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瑞丽附近另星栽植的咖啡也都有严重的锈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胡杨种子的特征特性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er)耐盐碱、耐大气干旱,对荒漠生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我国西北荒漠盐碱地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优良树种,素有荒漠“劲松”之美称。根据我们多年试验研究,本文报导胡杨种子的特征、特性及育苗技术。试验地在宁夏贺兰县苗圃,海拔1106米左右,年平均气温8.5℃、7月份平均气温23.4℃、5℃以上积温3677.2℃,早霜出现在9月20日,晚霜出现在5月10日,生长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202.8毫米。  相似文献   

19.
阿拉尔垦区14团场,耕地面积4.673万亩,近年来,在保护和恢复发展胡杨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比较显著,并摸索了一些经验。至1982年夏,该团场,共有胡杨次生林和其他林园面积近二万五千亩,其中胡杨林占林地总面积的92.5%,占农林地总面积的32.1%。其经验和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地统计学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额济纳二道桥胡杨幼苗、幼树、成树以及微生境因子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生活史阶段和微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胡杨幼苗趋于聚集分布,而幼树、成树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土壤全氮、含水率、全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分布;胡杨幼苗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全盐含量呈负相关,而成树与土壤全氮、全盐显著正相关;环境因素与空间因素是影响胡杨种群分布格局的2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