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禾谷类作物的籽粒生长取决于总光合率、开花时贮藏的物质、初期籽粒的干重、籽粒最大生长量及其对基质的反应(Thornley,1977)。当作物的光合性能受到开花后环境条件胁迫(干旱)的抑制时(Marshau等,1980),籽粒生长更加依赖于开花前积累的贮藏物质  相似文献   

2.
粒用高粱是世界主要作物之一。这种禾谷类作物栽培在六大洲,非洲和亚洲人民普遍将其作为粮食。西方国家则将籽粒用做饲料,植株用做饲草(Wall和Ross,1970)。虽然高粱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其籽粒营养价值却不如玉米和大麦(Xa-vier Filho,1074;Howe等人,1965)。  相似文献   

3.
由禾顶囊菌小麦变种(Gaeumannomyccs graminis var.triti-ci,以下简称小麦全蚀病菌)引起的全蚀病可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麦根病。大麦比小麦感病轻,但大麦后的小麦会与小麦后的小麦一样严重感病。染病使很变为黑色,并且由于根不能为上部提供养分,从而使叶子表现出缺乏营养的症状。茎基部染病后,水分向上部输送受到限制,从而使植株在抽穗期或抽穗后不久就枯萎。病原菌在前作寄主植物根和茎的碎片上腐生存活于寄主植物之间,但它较快地消耗掉这些储存食物或在作物残茬中被别的微生物取代。离开小…  相似文献   

4.
为给河南省抗茎基腐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品种支撑,以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高致病力假禾谷镰孢菌菌株PY20-20为接种物,对参加河南省主要区域试验的308个小麦新品系进行苗期抗病鉴定。结果发现,供试品系中,95.7%的品系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大于30.00),仅1.95%的品系表现为中抗(病情指数在10.01~20.00之间),3.25%的品系表现为中感(病情指数在20.01~30.00之间),无免疫和高抗品种,表明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新品系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整体抗性水平较低。为获得茎基腐病抗性稳定的品系,对苗期表现为中抗和中感的品系进行了2次重复验证,发现6个中抗品系(西农1125、郑麦9134、中研麦906、阜麦1008、泰禾麦6号和民研186)和4个中感品系(徐麦14017、周麦36、新麦9389和囤麦257)的抗性水平较为稳定。进一步对6个中抗品系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这些品系的病情指数在12.67~15.50之间,成株期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也达到了中抗水平。综上,西农1125、郑麦9134、中研麦906、阜麦1008、泰禾麦6号和民研186这6个中抗茎基腐病的品系可以在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5.
前言高粱是非洲和亚洲人民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高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同时也和其它主要禾谷类作物一样是全蛋白质的一个来源。但是同其它主要禾谷类作物相比,高梁籽粒的蛋白质品质是较差的。据Mertz等人测定,高粱籽粒的生物学价值低于任何其它主要禾谷类作物,主要是由于高粱胚乳贮存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低。现已鉴定出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著文报道:禾谷类作物开花后遭受干旱胁迫时,籽粒生长将日益依赖于作物贮藏物质的转移(该文之译文已在本刊上期发表—编注)。这种现象与短暂的光合作用有关,与作物的遗传变异也有关系。上述报道中论及开花后喷化学干燥剂(氯酸镁)能完全破坏作物的光合源,可作为揭示籽粒生长过程中物质转移方面遗传变异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般确认,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干物质,大部来自抽穗后植株生成的碳水化合物。在此期间,有效光合产物的数量取决于同化系统的面积(叶面积系数—LAI)及其持续期(叶面积持续期—LAD)以及叶片供给籽粒生产物质的效率(籽粒与叶之比—G)。  相似文献   

8.
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新的土传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发生日益加重,成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给该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国内新发现的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Wz2-8A菌株为接种物,分别以国外抗病材料SUNCO和国内高度感病品种国麦301为抗性对照和感病对照,对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盆栽接种和田间成株期接种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室内苗期及田间成株期均无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其中室内苗期接种所有品种均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兰考198、许科718等10个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1.36%;焦麦266、郑麦004、郑麦0856等41个品种表现感病,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6.59%;其余品种表现为高感,平均病情指数最高可达57.97,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2.05%。本研究发现我国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抗性整体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抗病资源筛选,创制新的抗病材料,并充分利用中抗材料进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9.
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降低,尤其是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各病级处理间差异显著,种子病级与上述生长因子呈负相关.小麦黑胚病对小麦种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重病粒.  相似文献   

10.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原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从江苏小麦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菌中筛选到了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都有强致病力的F.graminearum菌株GF1117。为了对F.graminearum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小麦不同生境中分离筛选到35株对GF1117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分别在田间和温室进行了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株拮抗细菌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在小麦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上对茎基腐病的防效不同;菌株1-8对两种病害的防效都在4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从大豆产量形成生理特点探索特异高产株型的创新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苗以农  朱长甫 《大豆科学》1999,18(4):342-346
从大豆与禾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生理的比较研究中,找出限制大豆产量形成的株型结构和生理特点,探索特异株型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 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作物花序和结实器官着生在植株茎顶端或腰部,产量是由单位穗数、一穗受精粒数、每粒重构成的,功能叶片着生在植株上部或中部,靠近结实器官,受光好,光合产物运输及时集中,有利于结实器官的发育。大豆的籽粒产量是用单位面积上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计算的。从理论上推测,株数、荚数、荚粒数愈多,籽粒愈重,产量也愈高。但实际生产中,以上几个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在小麦的籽粒中发现了一种高分子蛋白质,它的可溶性不同于禾谷类作物籽粒的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提取它们,提高温度(40~60℃)和盐溶液或去污剂是必要的。存含有十二烷基磺酸纳(Na)的碱性溶液中电泳时,该种蛋白质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云南铁壳麦亚种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作用,用单籽粒谷糖硬度测定仪对36份云南铁壳麦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铁壳麦籽粒硬度变幅为7.3±15.9~70.9±19.6,其中硬质麦31份(1级17份、2级14份)、混合麦2份(2级1份,3级1份)、软质麦3份(均为5级),硬质、混合和软质麦类型比例分别为86.1%、5.6%和8.3%;硬质类型云南铁壳麦的平均硬度为62.0,没有极硬的类型;有2份临沧铁壳麦(A14,A21)属极软类型.籽粒硬度的分类与不同硬度范围单籽粒频率分布及硬度均值有关,硬质云南铁壳麦硬度低于46的籽粒占5%~20%,高于47的籽粒比例为74%~95%,硬度均值55.7±14.0~70.9±19.6,绝大部分一致性较好;2份混合型云南铁壳麦(云0005、云0007)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分别占29%和30%,高于47的籽粒分别占70%和71%,硬度值为53.7±17.2和55.7±17.8,一致性最差;软质麦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占98%~100%,高于47的籽粒占0~2%,硬度均值为7.3±15.9~16.6±13.5,一致性最好.籽粒硬度分析表明,云南铁壳麦中既具有加工优质面条、馒头等所需的硬度等级,又具有软质小麦改良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一些禾谷类作物上已曾报道了植株的再生。这些禾谷类作物包括小麦(Sears和 Deckard 1982;Ahloowalia 1982;Eapen 和 Rao 1982 a),黑麦和小黑麦(Eapne 和 Rao1982 b),黍(Heyser 和 Nabors 1982 a),燕麦(Heyser 和 Nabors 1982 b)和大麦(Deambrogio 和 Dale 1979;Bay liss 和 Dunn 197;Gold fein 和 Kronfad 1986)。愈伤组织培养物的高再生率是把组织培养作为作物改良一种工具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部分春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单粒硬度的频率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定仪对55份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系)籽粒硬度变幅为11±18~86±16,其中硬质麦34份(1级29份、2级4份、3级1份),混合麦14份(2级4份,3级10份),软质麦7份(4级1份,5级6份),硬质、混合和软质类型比例分别为61.8%、25.5%和12.7%,极硬或极软类型少。东北春麦区、西北春麦区、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品种以硬质类型为主,北部春麦区软质和混合麦比例较高。籽粒硬度的分类与不同硬度范围单籽粒频率分布及其硬度均值有关,硬质麦硬度低于46的籽粒占1%~19%,高于47的籽粒比例为77%~99%,硬度均值58±18~86±16;混合麦硬度指数低于46和高于47的籽粒分别为26%~60%和40%~74%,硬度均值45±19~57±20。软质麦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为81%~97%,高于47的籽粒为3%~20%,硬度均值为11±18~33±19;软质或硬质品种籽粒分布集中,一致性较好;混合型品种籽粒分布分散,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小谷粒作物赤霉病评述(Ⅱ)D.W.Parry等流行学了解镰刀菌病害在小谷类作物上的侵染循环,对于认识赤霉病与苗腐和根腐的关系是有益的(图正略)。若将禾谷类作物的种子播于镰刀菌寄生的土壤中,就会使植株受侵,发展成苗腐和根腐。后期再以气传接种的方式(通常...  相似文献   

17.
甘春20号配麦面粉和面片色泽及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配麦比例对面粉色泽、面片色泽及其褐变的影响,将甘春20号与普通小麦高台麦和宁春18号的籽粒按不同比例(重量比)进行配麦,测定配麦面粉色泽和面片色泽及褐变情况.结果表明,甘春20号的面粉色泽最差,在甘春20号中搭配70%的高台麦或90%的宁春18号,其面粉色泽较好.新鲜面片的色泽以甘春20号搭配90%的宁春18号最好;贮藏12和24h后的面片色泽以甘春20号搭配90%的高台麦最好.面片褐变现象在12h内以甘春20号较严重,在甘春20号中搭配90%的高台麦可显著减轻褐变程度.在贮藏期间,面粉颗粒度、配麦比例和PPO活性对褐变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阅读或翻译国外农业杂志和著作时,常常会遇到用数字编码的形式表示禾谷类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内容.这种表示法是在Zadoks等(1974)首先提出的用数字编码表示禾谷类作物生育阶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简称“Zadoks”)一种方法,目前在国际上已被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普遍公认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农学家和生物学家们一直把它作为研究对象 ,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水稻基因组在禾谷类作物中是最小的 ,只含有4.3亿个碱基对 (碱基对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简称bp) ,比其它禾谷类作物要小很多 ;它的基因内容和排列顺序与其它禾谷类是相似的 ,研究水稻基因组可以帮助找到其它作物的相关基因 ,水稻已成为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型。基因组DNA的4种碱基的排列方式不同 ,其中就蕴藏着生命的密码。生命现象是基因组中所有基因和调控元件 ,在包括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和翻译后加工等多个层…  相似文献   

20.
引言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种植禾谷类作物农户常用除草剂。然而,一些碱性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某些土壤中不易降解。尤其在那种低温度高pH值土壤中能残留几年(萨斯喀彻温农业和食物 1996)。这些残留物限制了轮作的自由选择,迫使农场主改变常规,将土地进行夏季休闲或者持续种植禾谷类作物,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一种阔叶作物品种能够抗残留的磺酰脲类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