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在过去的20年,棉虫防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它方面变化却很小。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治虫也没有变化,而争辨说其实我们只不过在兜圈子,最后又回到原起点。首先,杀虫剂及其有效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人可能清楚地记得六十年代中期起标准杀虫剂(毒杀芬,甲基1605和DDT)使用4-2-1公式的那个时期。这公式指的是一般每隔4-5天用药一次,用量为每2英亩1加仑或每1英亩3.5磅。这与如今使用拟除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同时,生物内部一种生物是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来源的,构成为食物链。近年来,我们在食物链理论指导下,在棉虫全程防治过程中,以保护天敌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治虫费用减70%~80%。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张兴华  李捷 《江西植保》2008,31(1):38-40
江西棉黄萎病1996年传入,至目前发生的均为非落叶型弱致病菌系,其发生规律及危害趋势与枯萎病基本相同,损失率一般在10%-30%。防治上宜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及其他防治措施应急。  相似文献   

5.
棉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棉田害虫的种群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棉盲蝽由以往的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程度和对棉花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穗期害虫对玉米的产量、品质影响最大.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穗期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白星花金龟、玉米蚜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防控,辅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对策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棉金刚钻和棉红铃虫是斯里兰卡南部棉花的主要害虫。本文就其经济阈值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每30株棉花有5个花蕾或6个棉铃受害时就可作为害虫治理的预报指标。文中还给出了据试验建立、并随防治费用和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加以校正的经济阈值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棉盲蝽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主要以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等发生危害.近几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普及,对棉铃虫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大减少,其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棉盲蝽由以前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9.
一熟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97年在田间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在一熟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及其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 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12,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第3和第4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综合防治田的棉苗蚜(Aphis gossypii)分别增  相似文献   

10.
王秀果  刘乱臣 《昆虫天敌》1991,13(3):125-129
黑翅小花蝽Orius agilis是我区棉田棉虫(棉蚜、棉铃虫)的天敌优势种之一,有关黑翅小花蝽(以下简称小花蝽)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害虫的控制能力等等,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对小花蝽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一、小花蝽的生活习性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20 0 0~ 2 0 0 1年 ,在新疆棉区系统地研究了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发生高峰期百株落卵量和百株幼虫数量都显著低于常规对照 ,转Bt自控田和转Bt化防田棉蚜和棉盲蝽发生数量则显著高于常规棉对照田。在天敌方面 ,转Bt自控田和转Bt化防田较常规棉对照田 ,丽草蛉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而小花蝽和黑食蚜盲蝽等 5种捕食性和几种寄生性天敌数量都有所下降。转Bt基因棉田棉蚜和棉盲蝽等刺吸性害虫发生数量加重而多种天敌数量减少的趋势值得引起重视。鉴于新疆地区棉铃虫发生数量较低目前无需专门防治的特点 ,作者建议 :可以考虑推广农艺性状较好的常规棉品种并保护天敌 ,以达到控制害虫、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Bt棉田中绿盲蝽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设置转Bt棉综防田(种植诱集作物和适当使用农药控制害虫)、对照田(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和化防田(使用农药控制害虫)3种处理,研究了冀南棉区绿盲蝽与捕食性天敌种群关系及绿盲蝽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t棉田,绿盲蝽分别于6月29日、8月14日和9月4日出现了3个发生高峰。其中6月29日综防田、对照田和化防田百株发生量差异不显著(p>0.05);8月14日,对照田的百株虫量显著多于化防田和综防田。差异极显著(p<0.01);9月4日,对照田的虫量达到60头/100株,且不同类型田差异显著(p<0.05)。Bt棉生长前期和中后期,捕食性天敌在综防田的百株天敌量明显高于化防田和对照田,其中6月29日、8月29日和9月9日综防田的天敌量达65、70、75头/100株。分析3种不同类型田绿盲蝽对棉花叶危害株率、落蕾率、落铃率和成铃量影响顺序均为对照田>化防田>综防田,除化防田与综防田的落铃率无显著差异,其余均表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个试种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对棉铃虫抗虫性的对比试验和系统观察,表明中29F1、南抗3号和GK22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较强,且丰产性能好,可作为治理棉铃虫的一项重要措施进行推广;杂交抗虫棉只有其F1代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F2代性状分离严重,不宜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室内饲喂法,以泗棉3号为对照,研究转双价(Bt CpTI)基因棉SGK321和转单价(Bt)基因杂交棉科棉3号对甜菜夜蛾室内种群生长发育和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GK321、科棉3号饲喂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率、成蛹下降率和幼虫成蛾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且SGK321饲喂的化蛹下降率显著高于科棉3号。SGK321、科棉3号饲喂的甜菜夜蛾幼虫期显著长于泗棉3号,其蛹重显著轻于泗棉3号;SGK321饲喂的幼虫期长于科棉3号,其蛹期和蛹重接近于科棉3号;三种棉花饲喂的甜菜夜蛾的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均表现为SGK321<科棉3号<泗棉3号,其中SGK321饲喂的产卵期显著短于泗棉3号;SGK321、科棉3号饲喂的雌成虫寿命相近,但明显短于泗棉3号。三种棉花饲喂的甜菜夜蛾净增长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增长指数(I)均表现为SGK321<科棉3号<泗棉3号;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均表现为SGK321>科棉3号>泗棉3号。甜菜夜蛾2~5龄幼虫对棉花的趋性强弱顺序为泗棉3号>科棉3号>SGK321。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棉花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棉(Bt棉)品系CK595-1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对棉铃虫1~5龄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和体重抑制率有明显的器官和幼虫龄期间差异,其活性顺序为叶>蕾>铃>花,其作用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棉铃虫1~4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叶片和棉蕾不能正常化蛹,5龄幼虫可部分化蛹及羽化;1~4龄幼虫取食Bt棉的花及2~5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铃后均可部分化蛹及羽化,化蛹率随龄期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不同生育期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及其对各世代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总体上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6个品种(系)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子叶期最高,达1 210.03~1 733.15 ng/g,与子叶期相比,三叶期、七叶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Bt毒蛋白含量减少幅度为2.5%~96.0%。6个品种(系)对第4代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较低,毒杀效果仅为19.0%~41.3%。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逐代下降,各棉花品种对第4代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仅为12.0%~36.2%。  相似文献   

17.
棉盲蝽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随着Bt棉花的大面积种植,盲蝽已上升成为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本文从防治策略、经济阈值与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盲蝽防治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棉盲蝽的防治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测定表明,转基因棉中30棉籽培养料中平菇厉眼菌蚊的死亡率均高于普通棉中16,20%棉籽含量时差异显著;转双价基因棉SGK321棉籽培养料上的死亡率略高于普通棉石远321,但差异不显著。用ELISA检出平菇厉眼菌蚊体内含有Bt蛋白,36 h后Bt蛋白降解到检测底限。转基因棉籽对平菇厉眼菌蚊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普通棉中36棉籽配制的培养料在3%棉籽含量时,对平菇厉眼菌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显然,除了Bt蛋白外,培养料中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和普通棉中16棉籽相比,转基因棉中30棉籽总黄酮含量高出其约一倍,棉酚含量高76.92%,单宁含量高66.40%;转基因棉中30配制的培养料中,幼虫死亡率高于其亲本对照棉,差异显著。比较普通棉石远321,转基因棉SGK321棉籽总黄酮含量、棉酚含量和单宁含量均有所降低;转基因棉SGK321配制的培养料中,幼虫死亡率高于其亲本对照棉,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植物对不同抗性棉铃虫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转Bt基因的烟草和棉花 ,对经转Bt单基因、转Bt与CpTI双基因烟草汰选 1 8代和常规烟草处理的棉铃虫种群进行生长抑制作用的比较测定。结果表明 ,转Bt烟草对以汰选后的抗Bt单基因汰选棉铃虫种群的体重抑制作用显著低于转双基因烟草汰选种群和对照种群 ;转Bt棉花对单基因种群的杀虫活性、体重、龄期发育以及化蛹率的抑制作用亦显著低于双基因种群和对照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